06.04 二連浩特市2018年1-4月份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今年以來,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長緩慢,本月開始形勢略有好轉,特別是工業指標呈穩步回升狀態,但與預期還存在一定差距,經濟回升基礎不穩,整體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一、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工業經濟穩步回升。1-4月份,全市1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復工12戶,開復工率為92.3%。施工季到來,大部分企業陸續開復工生產,工業用電量大幅增長,1-4月份為5477.6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60.7%,佔全市總用電量9836萬千瓦時的55.7%。主要工業產品生產狀況好轉,無毛絨、水泥恢復生產,產量較去年同期增幅較大,1-4月份共加工無毛絨39.2噸,同比增長82.3%;加工水泥1.66萬噸,同比增長84.44%。傢俱產量有所回升,1-4月份為564立方米,同比增長2.73%。規模以上風光發電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5%。受市場價格下降及企業自身經營問題等因素影響,鐵精粉產量下降,1-4月份僅加工23.38萬噸,較去年下降22.9%。

(二)服務業平穩發展。貿易業。社會消費穩中有升,菸草、醫藥、汽車等行業銷售穩步增長,住宿餐飲提檔升級,效益良好。1-4月份,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0.8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9.5億元,同比增長7.9%。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3萬元,同比增長8.2%。旅遊業。隨著全域旅遊創建步伐的加快,我市積極開發豐富多彩的旅遊項目,依託口岸特色創新實施“旅遊+”戰略,旅遊業綜合帶動作用穩步提升。1-4月份,全市共接待遊客61萬人次,同比增長2.7%。其中,海外遊客30.1萬人次,同比增長1.1%;國內遊客30.9萬人次,同比增長4.3%。旅遊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旅遊創匯12373.2萬美元,同比增長1.1%。交通運輸業。目前,我市交通設施逐步完善,機場航線已有13條,通航城市達17個,便捷的交通運輸格局逐步形成。1-4月份,航空貨運量累計完成139.2噸,同比增長90.9%;航空客運量累計完成6.56萬人,同比增長88%。國內鐵路貨運量累計完成524.1萬噸,同比增長6.5%;鐵路客運量累計完成9.42萬人次,同比下降9.2%。公路貨運量累計完成350萬噸,同比增長4%;公路客運量累計完成20萬人次,同比下降8%。金融業。截至4月底,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6.8億元,同比增長10.6%;各項貸款餘額72億元,同比增長3.15%。非金融機構中的小額貸款公司貸款餘額1.31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三)項目推進不理想。2018年,全市計劃安排固定資產投資項目68項,計劃完成投資32億元,1-4月份開復工項目14項,開復工率20.6%,完成投資1.99億元,同比下降18.2%。重點項目25項,開復工12項,開復工率48%。按三次產業劃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7萬元,同比下降84.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674萬元,同比下降49.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92億元,同比下降15.6%。按投資主體劃分,國有投資完成98.9萬元,同比下降50.7%;非國有投資完成1億元,同比增長128%。

(四)外貿發展勢頭較好。今年以來,我市口岸主動策應“一帶一路”倡議,全力優化口岸運輸結構,原油、鐵礦石、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多頭並進。中歐班列運行穩定,線路增至24條,“中通道”優勢凸顯,前4個月,共驗放398列,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口岸對外貿易呈較好發展態勢。1-4月份,口岸進出口貨物總量完成543.8萬噸,同比增長25.6%,進出口貿易總額完成7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3%。其中,進口貨物總量完成424.2萬噸,同比增長18.4%,進口貿易額完成56.7億元,同比增長24.7%;出口貨物總量完成119.6萬噸,同比增長60.2%。出口貿易額完成12.9億元,同比增長27.5%。全市出入境人數66.6萬人次,同比增長15.3%。

(五)財政收入狀況不佳。1-4月份,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927萬元,同比下降21.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7070萬元,同比增長1.33%。

二、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濟回升支撐不足。工業基礎仍不牢固。首先是存量出現萎縮,受市場、政策、企業自身等因素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減少,制約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另外,增量增長緩慢,新增工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難以形成有效推動。項目推進緩慢。目前來看,項目開復工率比上年同期低6.4個百分點,開復工不足,難以形成有效投資。另外,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額大,啟動慢,擴張後勁不足,1-4月份僅開工3項,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壓力依然較大,對經濟持續平穩運行形成掣肘,帶來發展隱憂。消費市場優勢不強。一方面,受到電商的衝擊,消費較為分散,大量的消費外流,對全市消費增長貢獻較低。另一方面,缺乏新型消費熱點,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人們追求高質量的衣食住行和服務,而我市大型商業項目少,經營模式轉變速度慢,商場、超市中高端品牌少,不能滿足市民較強的購買願望。

(二)產業優化升級緩慢。工業經濟沒有形成明顯的產業優勢,大多是以傳統的生產為主,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開拓創新發展的能力不足。服務業比重過大,一直在60%以上,且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傳統行業佔整個三產的比重較高,而高端、新興生產性服務業才剛剛起步,電子商務、旅遊消費、信息服務等新生動力不足,尚無法對經濟形成有力支撐。

(三)要素制約問題突出。經過多年努力,我市城市建設、教育、醫療等方面服務都有了極大改善,但短板依然存在,生源外流、就醫外出等問題突出,對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另外,我市地方財力有限,除了用於保工資、保運轉之外,用於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共服務、提高居民生產生活水平等方面投入明顯不足,嚴重製約了口岸的進一步發展。

三、下一步工作重點及建議

(一)致力轉型升級,加快推動產業發展。以發展壯大加工業為重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木材與畜產品加工業,充分做好進出口商品落地加工、轉化增值這篇大文章,推動經濟逐步實現高質量發展。持續做大服務業,圍繞質量提高、效益提升,不斷壯大商貿物流、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等產業,推動“旅遊+文化”、“健康+養老”、“線下實物流通+線上商品交易”融合發展,努力將現代服務業打造成為助推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板塊。

(二)致力強化支撐,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在項目引進上要轉化思路,重點圍繞跨合區、邊合區產業定位,做好項目編報和爭取工作,著力引進一批符合實際、實力強大的好項目,助推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在項目建設上要全力推進,搶抓當前項目建設的有利時期,強化舉措、加強協調,做好各項目開復工前期工作,確保項目早日開復工建設,同時,又要突出重點,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實施,為順利實現全年投資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三)致力提升動力,加快繁榮消費市場。積極引導和鼓勵品牌商家開展促銷活動,搞活人流、物流、信息流,聚焦人氣、商氣。不斷改善消費環境,激活本地消費,引來外地消費,積極打造輻射周邊地區的消費增長極。繼續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培育壯大信息消費、養生健康、家庭服務等新型消費模式,以滿足市民的多層次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四)致力優化條件,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經濟工作重要著力點抓緊抓實,繼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速度、大運量、互聯互通的交通運輸網絡。繼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優化招商、固商環境,提升群眾居住滿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