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濟南山體保護規劃批准實施 實行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

記者從濟南市國土資源局瞭解到,《濟南市山體保護規劃(20182025年)》已獲得市政府批覆,規劃明確了相關部門在山體保護中的責任與義務,按照責任書的分工承擔相應的山體保護責任,並納入領導考核體系。

济南山体保护规划批准实施 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燕翅山經過多年的整治如今實現山體綠化全覆蓋記者王鋒攝

治山鬧市區“瘡疤”山變身休閒景點

六種地質災害隱患類型,一座山就集採空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四種類型,成為全省最大的地質災害預防點之一;採空區9700餘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面積還大……過去的燕翅山滿是“瘡疤”,危險重重,處在鬧市區,災害隱患威脅周邊學校、居民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從2002年開始,經過8年多時間的治理,如今的燕翅山,山體綠化全覆蓋,熱鬧的健身廣場、雅緻的涼亭、便捷的登山小路,更有硯泉翠如碧玉,這裡已成為二環東路沿線一處休閒景點。

“2005年第一次爬轉山,就是為了看看自家房子是啥樣子,那時轉山還是座荒山,結果沒爬到頂就敗興而歸。”住在轉山西路師大新村的徐女士說起轉山的“新生”記憶猶新,如今登山拾級而上,路標、提示牌、垃圾箱、廁所總會在需要的地方出現……親眼見證了轉山的蝶變,徐女士發自肺腑地感慨山體修復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改善。

其實,像燕翅山、轉山一樣獲得新生的破損山體在濟南還有很多。從2007年至2017年底,市國土資源局已組織修復治理“三區一線”可視範圍內破損山體173座,恢復了地質地貌景觀,重披綠裝,還濟南一城山色。

護山劃定山體保護紅線彰顯山水泉城特色

保護山體資源,先要摸清家底。2015年,市國土資源局完成了山體資源調查,全市共有山體642座。在山體調查的基礎上,建立了數據庫和信息共享平臺,對全市山體規範名稱、海拔高度、地理座標、山體面積統一編號登記,為下一步治理、保護山體資源奠定基礎。

今年5月1日實施的《濟南市山體保護辦法》將山體保護納入法治軌道,嚴禁與山體保護無關的建設行為,為保護山體設置了一道高壓線。同時,濟南市政府日前批覆了《濟南市山體保護規劃》,作為山體保護的主要依據,將泉水直接補給區、南部山區和白泉泉域內的325座山體列入重點保護名錄,並劃定了山體保護控制線。其他317座山體,暫列入一般保護名錄。

規劃提出,建立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的領導責任制和部門責任,明確包括髮改、財政、城管等部門在山體保護中的責任與義務,對各部門提出具體的考核指標與量化指標,簽訂責任書,按照責任書的分工承擔相應的山體保護責任,並納入領導考核體系。

綠山關停131家露天礦山綠化62座山

在山大任教的宋先生除了是名學者,還有個“山友”的身份,市區周邊大小山頭留下了他的足跡。他說,這些年濟南建設的佛慧山、藥山、華山等山體公園、景區,既發揮了不同山體的歷史文化特點,又兼具地理地質特點,讓市民在休閒健身的同時,豐富了文化知識,做到身心俱修。

為減輕礦山開採對山體的破壞,2013年以來,濟南下決心集中關停了131家露天開採礦山企業,淘汰了一批規模小、汙染大的山石開採企業。在破損山體整治修復的基礎上,近年來濟南加強城區山體綠化提升和山體公園建設,完成荒山綠化53.6萬畝,先後建成了32座山體公園,對62座山體進行了綠化提升、綠化面積4.5萬畝,在改善提升空氣環境質量的同時,也為泉城市民群眾提供了良好的休閒娛樂場所。

“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當年客居濟南的老舍先生寫活了濟南的山,更寫出濟南人對山的親近,期待生態濟南“顯山露水”更近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