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在閩北浙南,這些廊橋遺留下誰的夢?

閩北浙南,太多的相同,太多的相似。同樣是高山,同樣是深壑,類似的村落,一樣的廊橋。那些廊橋,有長的,短的,直的,拱的。卻又都是木材建造的,群山之間的水面廊橋文化,別具地方特色。

廊橋主要有木拱廊橋、石拱廊橋、木平廊橋、風雨橋、亭橋等。廊橋有頂,有欄,可以在夏季遮陽避雨,閒時聊天休憩,既是橋樑建築,更是當地人的活動交流場所。

在福建閩北主要分佈在建甌,浦城,政和,松溪等地,有松溪渭田鎮的五福橋,渭田本地人成為(厝橋)因為有的屋簷類似房子得名。花橋鄉的花橋,閩東北福建壽寧、屏南、福鼎等也都有廊橋。浙江省則是泰順、慶元、景寧等地有廊橋。

松溪渭田五福橋

在閩北浙南,這些廊橋遺留下誰的夢?

渭田的五福橋,位於福建松溪縣渭田鎮渭田村村頭,它是一座外形壯觀、極具特色的廊橋,是松溪縣最著名的古橋。“五福”一詞出自《書經》,是指長壽、寶貴、康寧、好德、善終。五福橋始建於清乾隆季年即公元1795年,至今已有201年的歷史,雖幾經興廢,仍保留原有風貌,是閩東北保存完好的最長的厝橋,五福橋是為閩北古橋建築的代表作,五福橋始建於清乾隆季年即公元1795年,至今已有201年的歷史,雖幾經興廢,仍保留原有風貌,是閩東北保存完好的最長的厝橋。

“五福”一詞出自於《書經》,是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雖然在過去,五福橋商旅如梭,繁忙如市,但“五福”只能是渭田先民的一種美好祈願。

松溪花橋

在閩北浙南,這些廊橋遺留下誰的夢?

另一座橋是松溪的花橋鄉的花子橋,清順治六年,花橋村建起一座厝橋,造型精美,如花似錦,稱為“花橋”,遂以橋名村,後又以橋名鄉。

浦城鎮安橋

鎮安橋舊名叫臨江橋,是閩北很具有代表性的廊橋之一。橋面木質,上覆廊屋,廊屋高3.5米,木柱23對,廊屋用懸山頂,廊屋單開間,立柱46支,單簷兩披水,簷下附風雨板,兩側翼設欄杆,置長條木凳。江面薄霧襯托出鎮安橋金龍橫跨長江之勢。

建甌步月橋

建甌步月橋,位於吉陽鎮玉溪村內。是閩北現存最長跨度最大的伸臂木樑結構的木厝橋,橋長127.8米,寬5.1米。橋上木厝42間均為瓦蓋遮頂,採用木構件鑿榫銜接,不用一釘一鉚。兩拱結構多為口徑30公分以上杉木井字壘成,橋兩頭建有女兒牆磚砌翹簷造型古樸美觀。

政和赤溪橋

橫跨赤溪河上的木拱廊橋,凌空飛躍,猶如一條臥龍在眠,顯得靜穆與滄桑,氣韻有不凡。廊橋屋頂瓦片鱗疊平整,瓦片覆下,一片片木身都已歷經200多年風雨,仍面光可撫、敲之有聲,堅然矗立。

慶元詠歸橋

在閩北浙南,這些廊橋遺留下誰的夢?

詠歸橋又名楊公橋、護龍橋、興賢橋,位於慶元縣城內,橫跨松源溪,東西走向,始建於元大德十年,元至治年間重建時改今名,屢毀屢建,民國十三年重建,1983年重修,全長38.76米,淨跨21.7米,橋東建有補天閣、小蓬萊,三面環水,並與濛洲公園相接。

另外閩東北的一些縣廊橋也很多,而且保存得更完整。廊橋還有一個特點是和宗教結合,一般橋頭都會有廊橋祀神,是鄉民既禱告廊橋的平安,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浙南閩北很多廊橋已經申遺,他們沒有被人們遺忘,而是會被聯動保護。前人們留下的,每一座廊橋都有其獨特的外形和內在的個性,經歷了多年的風雨,勤勞的先民們智慧非凡建造了它,架通的不僅是河流對岸,更是歷史和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