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跨越2000多公里,華東師大學生給攀枝花山裡孩子講“外面的世界”

跨越2000多公里,華東師大學生給攀枝花山裡孩子講“外面的世界”

跨越2000多公里,華東師大學生給攀枝花山裡孩子講“外面的世界”

川報觀察記者 王代強

7月15日,星期天。上午九點,四面環山的攀枝花市仁和區啊喇彝族鄉中心學校教學樓,傳出一片讀書聲。7月中旬,學校已經放了暑假,為何還有讀書聲?

原來,這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大夏書院14名大學生組成的志願者團隊,在這裡開展夏令營支教活動。他們從上海出發,坐40多個小時火車,跨越2000多公里,為山裡的孩子們講述“外面的世界”。

跨越2000多公里,华东师大学生给攀枝花山里孩子讲“外面的世界”

大學生通過網絡聯繫到支教學校

董斌斌,是華東師範大學大夏書院中文專業大一學生。利用假期到山區支教,一直是他的夢想。今年四月,他在網上搜集相關信息,偶然聯繫到了在啊喇鄉政府工作人員蔡春梅,表達了希望在啊喇鄉中心學校支教的想法。

啊喇鄉距離仁和區城區一個多小時車程,是個以水稻種植為主要產業的農業鄉,發展基礎和教育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中心學校已經改造升級,教學的軟、硬件環境得到了較大提升,有條件!”蔡春梅告訴董斌斌,這是一個好的想法。

雙方一拍即合。

這頭,蔡春梅將相關情況報請鄉政府研究,協調中心學校,徵得了同意。學校對此十分重視,立即徵集了70多名小學生,參加這次夏令營活動。

那頭,董斌斌把想法告訴了書院並得到支持,將其列入“大夏之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又通過QQ群徵集到中文、播音主持、歷史、物理等專業的14名大學生,組成了支教團隊。

7月10日,坐了40多個小時火車,再乘2個小時汽車,跨越2000多公里,支教團隊終於到達了中心學校。

佈置教室、調試設備、安排課程、教學演練,為了得到最好的活動效果,支教團隊提前做了精心準備工作。帶隊老師馮添華說,到校後的第一天忙到晚上十點多,就擔心孩子們聽不懂、學不進、沒興趣。

跨越2000多公里,华东师大学生给攀枝花山里孩子讲“外面的世界”

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而13日正式開課後,馮添華就打消了顧慮。“原來,山裡的孩子們非常聰明!對知識的渴望十分強烈,上課互動也很積極。”

主要原因在於,大學生們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注重互動和實踐,手把手教孩子們做實驗,採用分組對抗方式開展知識競答比賽,收到很好的效果。

“唐僧是怎麼介紹自己的呢?”歷史專業的吳杉杉以此切題,講述《西遊記》與唐朝的故事;帶著孩子們用紙折皇冠,中文專業的王速航,教孩子們做趣味手工、心理體驗;拿出看家本領,德語專業的王怡銘,以一曲小提琴獨奏開場,向大家介紹德國餛飩。

“看到這些娃娃明亮的眼鏡,舉得高高的小手。我覺得很有意義,也感到很暖心。”董斌斌說。

馮添華說,這次支教活動將持續到7月20日。“畢竟時間有限,不苛求孩子們知識水平大提升,但力求激發學習興趣,帶給他們快樂暑假。”

跨越2000多公里,华东师大学生给攀枝花山里孩子讲“外面的世界”

對此,中心學校德育主任馮以良很贊成。“重要的是改變學生家長的教育觀念,藉助大學生支教課堂,讓孩子們樹立更高理想和追求,改變自己的命運。”

“確實。學生家長李建洪說,農村家長忙,沒時間也沒能力更好教育孩子,孩子在家天天看電視也不好,多參加夏令營活動能增長知識。

“我們與啊喇鄉中心學校的合作,是我們主動與西部地區牽手,主動以教育助力,主動承擔‘民族和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的一次嘗試。此次夏令營以‘大夏之光’命名,正是取自大夏大學、大夏書院的名字,也希望以教育之光共同託舉孩子們的未來。”馮添華正在考慮,能否讓大夏書院和啊喇鄉中心學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通過開展類似活動,讓大學生和小學生都有所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