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以高效土地储备保障民生和城市发展

以高效土地储备保障民生和城市发展

石门山人才公寓助力人才引进。 李长 摄

被称为城市建设发展“开路先锋”的土地储备,事关民生,事关城市发展、筹集社会资金、保障城市发展用地,更是经营城市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

深知重任在肩,必须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两周一次调度会,每周一次自查会;对内工作绩效考核,对外服务意识评价;解决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横向联合全速推进项目……这一系列务实有力的举措和动作,让人们清晰看到了市土地储备中心在“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中提出的工作理念:“要进一步激发干部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热情,以‘严细实’精神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做好中心各项工作,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为土地储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加油助力。”

快部署快动员按下快捷键

为尽快尽早做好部署动员工作,实现专项行动工作快档起步。2月26日,中心党组召开党组会议,传达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3月9日,中心党组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市政府城建系统贯彻落实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会议精神,要求中心上下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效字以求”,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以真抓实干、较真碰硬的精神,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会议精神在中心迅速落地见效。

列清单定任务下好先手棋

为把专项行动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中心党组提出,要严格按照“谋发展、列清单、定任务、编计划、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建台账、强考核”27个字的要求扎实推进工作,切实做到任务分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考核督导到位、工作完成到位。针对中央、省市有关部署涉及中心工作、中心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要点、2018年市内四区土地储备(供应)计划,制定了详细完善的工作落实方案,把中心业务工作全部纳入到“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工作平台。为推动中心工作有序高效进行,中心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中心工作调度会制度,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主任工作调度会,每周召开一次分管主任工作调度会,各处室每周召开一次工作自查会议,通过召开工作自查会,及时总结工作完成情况,查找不足和原因。中心还研究制定了督查考核工作办法,修改完善了中心实绩考核方案和细则,抽调专人加强督导考核工作,保证中心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严格有效落实。

重实干转作风抓住关键点

为把开展专项行动同中心作风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中心党组提出了“五个结合”的要求,即:要把专项行动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同中心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紧密结合起来,同开展“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纠正“四风”重要批示精神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目前,中心正在通过持续推进落实《中心“马上就办”六项规定》《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六个决不允许”暂行规定》《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等制度措施,大力营造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通过深入开展专项行动,不断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解决企业和群众信访投诉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土地储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出实招见实效打好主动仗

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质性成果,今年以来,中心经反复多方协调,与沈阳铁路局正式签订了《土地置换合同》,妥善解决了大连市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项目手续问题。围绕刘家桥66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事宜,中心多次组织市供电公司、大橡塑及大橡塑上级公司重工起重、装备投资集团、国资委等召开专题协调会,由土地储备中心、市供电公司、大橡塑就高压线迁改事宜签订三方协议,全面提升了工程进度。为加快推进黑嘴子码头出让剩余地块工作,中心加强与市公安局、西岗区政府沟通协调,完成现场清退工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黑嘴子码头出让剩余地块进行了封闭围挡,保障已出让宗地顺利开工建设。

■记者感言

皮鞋锃亮、衣服笔挺,茶水一泡、报纸一翻,高高在上、眼里没活,这是一些人心里的“官老爷”形象。然而,请这些人到市土地储备中心去看看,就会大跌眼镜:办公室里一路小跑已不新鲜,办公桌上材料堆积如山已是常态,业务处室人员两双鞋已司空见惯。用他们的话说,不能坐在办公室里,要脚上有泥,要到项目现场去,要到有实际需要的项目中去。

在“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行动中,土储的十足干劲儿并非来自于一次行动的力量,而是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连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国内外形势充满挑战,面临这些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土地储备作用举足轻重,不仅可以促进城市整体空间布局落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更为民生和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城市振兴发展需要土储,更需要如今土储人的精神:脚上有泥土。这足以让见者斗志昂扬,让闻者自省其身。也正是这份“黄牛”精神,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城市会更美好、更温暖。

本报记者张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