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關於生和死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關於生和死

在陪伴青年成長的過程中

糰子發現許多青年

長大的煩惱伴隨許多諱莫如深的主題

比如:“生與死”“愛情”“親情”“負面情緒”

《走心》想要和更多青年聊一聊那些平常的小事兒

此欄目為青年話題收錄集

將收錄青年們的所思所想

歡迎大家提出想要探討的話題

希望青年疑惑的那些事兒,能在這裡找到更多的答案

今天的《走心》聊一聊生與死

糰子有話說

今天,推薦的1部動畫和1本書籍,

它們給予了“生與死”更溫柔的定義。

也許看完後,我們會對生命多一些新的認知。

我相信,每一個青年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

一部動畫:《鴨子,死神和鬱金香》

德國插圖畫家Wolf Erlbruch所創作的繪本被製作成了動畫短片。

動畫講述了,在鴨子的一生中,死神始終如影隨影。直到有一天,鴨子發現了身後的死神,從開始的懼怕,到後來與死神之間建立起了珍貴的友誼。死神如同一位老友一般陪伴著鴨子度過了一生,最後親手將它送離這個世界。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

死亡這件事,只能交由生命來掌管。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不妨過好當下的每一天,與死神握手言和,與之相伴,和平相處。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

如果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那至少對於我們來說,曾經喜歡過的、依戀過的一切,都將不復存在。就像童話中鴨子最喜歡的、落滿了花瓣的池塘,在它離開世間後,不過就是個空空如也的水塘。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

即使死神很討厭池塘,但依舊站在鴨子最愛的池塘裡為它送別

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像鴨子一樣離開所愛的一切。但在童話故事中,死神輕輕地抱起鴨子,將它放在生前最喜歡的池塘中。即使死神自己很討厭池塘的溼度,卻依然久久地站在池塘中,與這位陪伴自己很久的老友告別。只有擁有過愛的一生,才能不算枉費。

其實,死神一直都陪伴在我們的身邊,也許正是因為有它的存在,我們才能更好地去感受這個世界的溫度,珍惜每一個活著的瞬間。

一本書:《暮色將至》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

本書是是美國知名文化評論家凱蒂·洛芙探尋六位作家死前最後的時光的長篇傳記類非虛構文學。十二歲那年,凱蒂·洛芙有了第一次瀕死體驗。長大後,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也遭遇了父親毫無先兆的自然死亡。她沒能見他最後一面。自那之後,死亡開始強烈地吸引著她,她決定通過研究死亡,來探尋人生最後時刻的真相。

《巴黎評論》說:這是一部絕妙的啟示錄……她讓人們看到,對於死亡,我們感興趣的不只是結果,不是最後那些事,不是名利與後代;相反,是這過程中如何與死亡相處,家庭和友情如何維持。一句話,就是在死亡之中如何活著。

這本書,看似沉重,但是真實有力量,是對生命的一次溫柔回想。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

<figcaption>約翰·厄普代克的房間,來自:《暮色將至》內文/<figcaption>

來自豆瓣的思考,走心的分享給你們

@李偉長:一本灰色調的書,但並不讓人沮喪。講的是死亡,大作家的暮色時間, 蘇珊·桑塔格、弗洛伊德、厄普代克、狄蘭·托馬斯和莫里斯·桑達克,面對死亡來時的反應和表現。

@南雲禾Dagny:書中寫了五位藝術家的最後時光,倒帶他們的藝術成就和人生故事,看看這種持續了一生的風格,是否在面對死亡時得以保持,或者說,一個獨特的人生能否使得死亡也變得不同尋常。

凱蒂洛夫的文字有細膩的畫面感,將信件、訪問的直接引語嵌入死者的人生回顧中,顯得溫情而有信服力。你好像真的坐在病榻前,那曾經創造過絢爛的人還尚有一口呼吸,周遭安靜,你正一頁一頁展開他們的人生。

今天走心丨你可能不理解的那些事:关于生和死

<figcaption>莫里斯·桑達克的房間,來自:《暮色將至》內文/<figcaption>

文中最打動我的是,蘇珊·桑塔格說:“ 我明白了到目前為止我的思考方式同時太抽象也太具體。太抽象的是,死亡;太具體的是,我。”

這樣的思考,對青年來說太沉重了嗎?我想並不是,“生”與“死”從來不是一個不能談及的話題,相反,我們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更需要提高生的質量,生命的質感,就像村上春樹說:死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與之永存。

我們在這顆陌生的星球上開始自己的旅程,

或月明星稀,或披荊斬棘,

最終都會走向地圖的終點。

我想每一個青年都要學會“珍惜”

希望每個人都能收穫沿途最美的風景

圖片 / 網絡

素材 / 豆瓣、Mono、中國青年網、voicer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