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人类近亲,中国独有一黄山短尾猴


黄山短尾猴是短尾猴的亚种之一,属灵长类动物,是猴科中较大的一种。

黄山短尾猴四肢粗壮,体态高大,肌肉丰满,两眼炯炯有神。成年猴一般体重15千克左右,最大者达34千克。‍

黄山短尾猴蓄着山羊胡,长眉短尾,面大腮圆,身披深褐色长毛,色彩纯正,有似金丝,故又称金丝猴。又因其尾短不过6厘米,好像被人用刀砍断了似的,名短尾猴、断尾猴。

黄山短尾猴分布于中国黄山风景区西南部,为三十六巨峰之云门、桃花、浮丘三峰夹抱形成的峡谷。

黄山野生猴谷坐落在黄山风景区西南部浮溪峡谷内,因谷中生活着中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山短尾猴,野生猴谷由此得名,享有黄山天然动物园之誉。

黄山短尾猴除采食或嬉戏追逐时上树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面活动。群居,受惊时,迅速结队从地面逃跑,但逃距不远。具弯竹垒柴习性。

黄山短尾猴栖息于黄山密林之中,经常成群活动在峰林峡谷之间,攀峰登崖,如履平地,来时浩浩荡荡,漫山遍野,去时无影无踪,不知所向,被人们称为黄山上 的精灵。

黄山短尾猴(喜群居,每群个体约30-80只不等,成年猴不甚活泼,饱食后常将颊囊中贮存的食物翻回口中慢慢咀嚼,或互相理毛。

黄山短尾猴冬天喜欢依偎在石壁上晒太阳,第1顺位雄猴即猴王有时爬在高树上摇晃枝头。幼猴十分爱动,攀抓树枝互相打闹几无休止,常见4~5只幼猴吊成一串然后再由下而上翻回横枝。夜间坐在石壁上分成几个小堆挤在一起睡眠,幼猴多夹在大堆的中间,猴王和第1顺位雌猴在一起,但猴王和第2、3顺位雄猴常分堆睡眠。

黄山短尾猴夏季分散在几棵相邻的大树上睡眠,以适应炎热的气候。

猴群在一处活动几天后,便在巢区内漫游,迁移时成年雌猴在前,成年雄猴压队,仔猴吊在母猴腹下,响声小,速度快,日活动距离为1-2千米,夏季最长,秋季居次,春、冬季大致相等,在一处滞留天数为1-5天不等。受气候和植物物候期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   

已知食用植物约60种,冬季常见采食青冈栎、小叶青冈、柃木、石斑木、连蕊茶、甜槠、马银花、青栲的树叶、树皮和树芽,或拔取藨草嚼食其茎的基部,早春见猴群大口抓食毛山樱花和薄叶灰木的花。

觅食在全天的活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据在黄山对一群猴扫描取样统计,觅食占全天总活动时间的44.5%,由此可见一斑。其食物主要为植物的鲜枝嫩叶、花芽、野果、竹笋、竹叶以及小型动物。‍

黄山短尾猴寿命大约为20年左右。每年7月至翌年2月为交配期,但交配高峰集中在8-11月,怀孕期为6个月,产仔期在1~4月,以4月居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产仔方式为产仔节律型。雌猴性成熟年龄为5-6岁,可连续2-3年产仔,每胎产1仔。

7-12岁为雌猴的最佳生育年龄。仔猴在半年后逐渐离开母猴独立活动。雄性个体7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后离开母群而进入邻近群。

同时也有外群雄猴单个地迁入本地群,有时几只雄猴同时迁入本地群,这可能是从外群分群而来。迁入本地群的个体其顺位高低决定于体力状况,这种换群现象减少了近亲繁殖,加强了基因交换,对种的生存适应是十分有利。‍

黄山野生猴谷已成为中、日、美三国科学家联合研究短尾猴的基地,日本NHK及TBS电视台曾专门来此拍摄《动物世界》专题片。‍   

黄山风景区野生猴谷现有雄雌黄山短尾猴103只,今年4月7日以来先后已分娩产下小猴仔17只。经过猴妈妈1个月来的精心细致的料理抚养,17只小猴身体健康,活泼可爱,它们已基本能够独立觅食生存,走路爬树自如。

黄山短尾猴被国家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属国家二级保护。黄山短尾猴繁殖成功,填补了中国短尾猴野生繁殖的空缺。

黄山短尾猴的DNA和人类极为相近,研究它们对于认识人类自身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