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時光匆匆,轉瞬即逝。年輕奮力拼搏的生命,雖有艱辛,卻也是一種痛快。終於事業小有所成時,生活狀態雖有所改變,憂患亦是隨之而來。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世事雖無可預料,卻是萬事不離其宗,借古人之智,作今時之考,亦可避免無故之災害。古代處世奇書《榮枯鑑》便講明瞭人生的兩大忌諱,一旦沾染必定命途坎坷,越早明瞭,越能避免災害,命運風順。

一、位高節低,人賤義薄
釋義:人的身份位置越高時,為了地位、名利,氣節就越容易降低,越是貧賤的時候,為了生存,越是顧不上道義,所以比較涼薄。
身份越高之時,顧慮也就越多,一般人而言擁有的越多,就越是害怕失去,所以做很多不光彩的行為,維護自己的名利和地位。
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面對困苦,生存已是艱難,哪裡還顧得上道義,所以生存之上,才是精神的成長。反之精神的富足,定會促進生活能力的提高。所以身陷困苦,不可只談道義,身居高位,不可過於迷戀。

二、德高者不矜,義重者輕害
釋義:道德高尚的人,不居功自傲,越是重視情義的人,越容易忽視,可能因此而受到傷害。
越是道德高尚之人,越是謙卑真誠;越是重視情義,越不在意自身利益。所以身外之人,更是懂得利用你的情義和謙和來達到自己目的。
農夫救蛇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了。
一個農夫在冬天,看見一條凍僵了的蛇,出於善心把蛇小心撿起來,放在自己胸前懷裡。
農夫用自己溫暖的身體,把蛇暖醒了來,蛇醒之後便狠狠咬了農夫一口。
因為這條蛇含有劇毒,最終農夫被蛇毒死了。
有時候善良,也可能是放縱一些邪惡的通道;有時候情義,也可能變成被人利用的弱點。助人還需謹慎,瞭解清楚,不然可能變成害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面對傷害,可以有以德報怨的心,但還需以直報怨的手段,才是真的利人利己之法。
【聞塵雜說】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帶你探尋中國古代各個學說的思想與魅力。
閱讀更多 聞塵雜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