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老人如何獲得常樂?


老人如何獲得常樂?



老人如何獲得常樂?

老人如何獲得常樂?


孔子說:“少者戒之在色,壯者戒之在鬥,老者戒之在得。”講的是人生三個階段最需要戒備的過患。

少年時要戒的是色,因為這個年齡血氣未定,一旦被美色誘惑,迷戀於網絡或現實中的男女之慾,小則荒廢學業,大則毀掉前途,一定要謹慎。壯年人氣血旺盛,爭強好勝,要戒的是鬥。而人老了,氣血衰敗,得失心很重,老想著“我有筆鉅款多好”“我有個大房子多好”……越老越執著。所以,這時候“戒之在得”

那要怎麼個戒法,怎麼幫老人放下執著呢?

我想,可以讓他轉換一下心態。老是沉湎於想要又得不到的心態裡,肯定痛苦,所以要經常提醒他那些他已經擁有的東西,這樣老人會高興起來。就像榮啟期,他是位九十歲高齡的隱士。孔子游泰山時,見到衣衫襤褸的榮啟期正在路上自彈自唱,怡然自得

孔子問:“老人家為什麼這麼高興啊?”

榮啟期回答說:“讓我高興的事很多:天底下人身最難得,我卻得到了,這是第一件樂事;男女有別,男尊女卑,我能生為男人,是第二件樂事;人的壽命短暫,有的在母腹中夭折,有的出生不久或很年輕時就死掉了,而我已經活到九十歲,這是第三件樂事。”

孔子知道老人有才華,為其不得志而感到遺憾,但榮啟期不以為然,他說:“自古有那麼多讀書人,飛黃騰達的有幾人?貧窮是正常的,死亡是我們每個人的歸宿,安貧樂道,安心赴死,有什麼可遺憾的?”

孔子驚歎道:“真是一位能自我寬慰的人啊”

所以,要讓老人懂得知足,這樣才會常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