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天盛長歌》最大的討論點,竟然是從開始到結束持續而穩定的迷之血撲。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在觀眾悟出今年流量們集體不好使的時候,這部電影咖大劇也因為收視表現被腰斬,提前讓接檔劇頂上。(記得上次湖南臺砍掉的劇還是三年前的《天天有喜2》)

而陳坤也被踢進了嘲點中心,因為加上之前悄摸摸播完的《脫身》,他轉小熒幕挑的兩個項目迴響都不大。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很多人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狀,怪自己這麼多年高估了他。

高估了他的功底,高估了他的實績,更高估了他的觀眾緣和號召力。

對藝人來說,挑項目有時候像押寶,兩次頂配換來大跌眼鏡的市場反饋,這種強烈落差能讓人自我懷疑。

看得出來陳坤的心態有所折損,在劇播出期間,他多次在微博和ins上帶tag自嘲,無奈又可供網友解讀出一絲絲酸味,雪上加霜。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如同被人評價“擰巴”二字的劇一樣,陳坤作為電影咖下凡,在劇播出期間的反應,也渾身透著矛盾感。過了40應該不惑的陳坤,竟然開始糾結了麼?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老實說,其實這種矛盾感在他身上一直存在。

#要流量,但又沒真正向市場低頭#


這幾乎是很多電影咖的矛盾點,再有逼格的藝人也不排斥用綜藝/大熱IP來收割一波人氣。但是呢,希望有流量,卻對市場的態度模稜兩可,對自我預判有誤。

逼格咖不會讓自己吃虧,從《天盛長歌》的改編情況就可以見得。

當然,有人認為高級,拉大了劇情格局,目前豆瓣打分確實不錯,口碑還在持續上漲中,說明肯定有觀眾喜歡這種調調的劇;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但也有很多觀眾不想買賬,覺得劇情不尷不尬:上上不去,強行拔高;下下不來,懸在半空裡。

突出朝堂之爭,從男性視角出發,演員本人是很高興了,也費了心思去詮釋人物。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但編劇火候不到,相當於扇了觀眾一巴掌,這和大家期待的不一樣,流失了很大一部分受眾。

他的不真正低頭,還體現在他始終保持欲拒還迎的姿態上。

一方面有點不屑,不想被現實裹挾,你們愛咋說咋說,對我沒什麼影響。

但又很難不care外界的看法。好比這次三番五次稱《天盛》是小糊劇,實際上是心有不甘,而此前《脫身》的時候也是親身轉發回覆營銷號: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生活中也差不多,在《我的時代和我》裡,反覆自嘲是他的常態。只能說,自嘲是超脫還是明明很在意,真的得分情況。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既保守又反傳統#


陳坤有水瓶男的衝突感,可以說是保守與反傳統的集大成者。

他不太會冒險,看他轉小熒幕接的兩個項目,打法是諜戰一人分飾兩角+朝堂權謀正劇。在這之前,胡歌走同樣的路線大爆了一把,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有成功的項目經驗。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而且潘粵明也在《白夜追兇》裡一人分飾兩兄弟而回春,後來《脫身》播的時候不是還被拉出來對比麼。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另外,有堅持多年的《行走的力量》公益項目加持,大部分人看得出他是真的熱愛這個項目,正能量人設拉了不少好感,覺得他有傳統藝人不張揚的特質。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傳統藝人對家庭保密,他也是,這麼多年對家庭和個人生活絕對低調,本人也不怎麼拋頭露面。

但同時,他又有他的偏執和反傳統。

他不想刻意迎合,專心撲在孤傲藝術家的世界裡,清高又自持。

這跟他的性格也有關,面對媒體的追問,他不想回答就乾脆選擇得罪人,懟回去。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我的時代和我》裡有一段他早年“行走”的資料,他會因為有人不按規矩來,在路上交談說話,大發雷霆,鬧過不愉快。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個性獨特、偏執的人一般不會被所有人接納,所以當時不少人覺得他的行為有點“瘋”。就好比,他也承認自己有時候很難搞,脾氣很大,時而像一把鋒利的刀,非常自我;但有時候又會很脆弱,情緒失控。

他對自己有要求,對現實有追求,有時候甚至有點理想主義。我看他有個朋友在某檔節目中也提過這點: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沒辦法,這就是一個矛盾感已經滲透到方方面面的人,對立糾結的點,可以說出很多。

走文藝藝術家路線的逼格咖,往往不會把商業標準作為普世標準,但回看他的電影資源,其實大多是商業大片。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記得早兩年在《鍾馗》電影發佈會上,陳坤在預判票房時也表達過,大致意思是自己參與了投資,錢都是從荷包裡掏出來的,當然會心疼,心疼了自然有一些生理反應。

所以有時候不得已要對市場諂媚。

這種矛盾感把他推向了尷尬境地,卡在了瓶頸裡。

這次之後,有人正兒八經地把他放在中生代的格局裡,和其他男藝人來做對比。

資源上,陳坤是有優勢的,前幾年小爆過的電影有幾部。後來雖然也夾雜著諸如《鍾馗》這樣質量不佳的片子,但不至於像教主一樣,被口碑差的電影拖累爛出圈。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這跟藝人本身的曝光量也有關,陳坤此前可以說是體質清奇,路人觀感相當不錯。

而時尚、代言方面更不用贅述,這位基本處於一騎絕塵的狀態,把其他人拉來比的話,和他是弱水之隔。

但回到演員身份來比實績的話,好像被幾位75前後的男藝人拉開了差距。

有網友做了陳坤的作品和成績表,即便自己和自己比,好像直觀來看也有點逆水行舟的意思。(說起來,靠內地花生撐起的商業大片《畫皮》,距今已經八年了)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圖源/網絡)


而近幾年徐崢和黃渤的路線非常清晰,樂於放下包袱,作品很少有啞炮,這幾年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很多,成了口碑保證。包括鄧超,只要不是自己做導演,他的作品也都還扛得住。

他們的市場接納度很高,能力非常寬泛,也儘可能地去做多種嘗試,在這點上陳坤的“面”要窄很多。

而且男演員們之間的抗衡,往往輻射到成熟度、責任感。黃渤鄧超在這個維度上的優勢會被放大,這些都是有可能轉化為國民好感度和觀眾緣的。

反過來再看陳坤的大眾印象,是的,之前大家對他的觀感很好。但其實深究的話,貌似他的輿論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1,盛世美顏的光環蓋過了其他。

一直以來外界對他的顏值都是絕對吹捧,可以man也可以陰柔,這種混合氣質市場上不多,所以這麼多年他的顏還是很能打。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只不過這個年齡的男性藝人,如果永遠在強調顏值的話有點尷尬。

人都會老,顏值會受到新生代的衝擊,可能還不如他本人說的,享受這個年齡的質感。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2,形象經營好,在線男演員陣營裡,他是別具一格的存在。

不在作品宣發期,他基本不出現在大眾視野,要麼拍戲要麼行走。(在《天盛》拍攝期也好幾次出去行走)

演員用作品來和觀眾對話,這很符合好演員要留給觀眾想象空間的定律,以此來留出神秘感。

而且以往大眾對陳坤格外寬容,對他很信任,屬於偶爾可以拍一兩部質量不好的電影演員,堅決認定他規格高。

只是,觀眾風向變化太快,這些看似可吹的點,也有馬上和“嘲點”無縫切換的危險。

比如這次就有觀眾對他的演技提出了質疑,陳坤VS子坤、陳坤VS金燕西、陳坤VS風裡刀雨化田,和這些對的時間遇上的對的角色相比,陳坤好像沒有驚豔感了?

因為我也看了劇,我的直觀感受是他在劇中表現人物冷靜腹黑的時候OK;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但頂鍋蓋說一句,一到扮豬吃老虎就有點點油膩,和本人的年齡、閱歷和氣質都不大合,稍顯彆扭。

大眾心裡的演技咖,這次也收到了表演倒退的評價。

功成名就的演員,總要經歷幾次蛻變,比如陳坤


同樣的,“形象經營”不管在哪個圈子裡,都需要底氣。

就好比營造神秘感,其實也需要底子夠硬。陳坤的兩度出鞘,都有所磨損。於是也就有很多人diss他包裝痕跡顯現,小熒幕成了電影咖的照妖鏡。

#總結#


嘲點總歸是有的,但僅僅因為這個,把演員一棒子打死,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觀眾喜歡“造神”,也愛“毀神”。但爆的程度看命,撲街的理由卻是個很玄乎的概念。

不管怎麼樣,我覺得暫時的失利,可以讓演員真正“落地”,看到自己所處的尷尬區,然後找到破局的方法。

陳坤應該保護好自己的創作力,這是演員能夠掌控的東西。就像有基礎的學生,調整狀態,後面回血應該也不難。畢竟他身上這種矛盾感,也是演員的能量源泉,捕捉好自己的敏感和不安,才能安放好自身的創作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