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新零售界的最潮大叔,如何在北京開32家便利店?

1993年,僅21歲的陳登旺隻身來到北京,一頭扎進食品生產領域,一做就是25年。

2016年,他已在北京做了23年的食品供應商,接觸過許多優質的合作伙伴。北京的呷哺呷哺、海底撈、西貝等餐飲店都是他的合作方。

在與他們打交道的過程中,陳登旺發現北京的鮮食終端依然還有開拓空間,尤其是便利店。首先是總量少,在北四環外跑了五公里才發現一家。

新零售界的最潮大叔,如何在北京开32家便利店?

而彼時,他也認識到了工廠只做食品生產業務單一,在競爭中容易落伍。綜合考慮,他計劃依靠供應鏈資源做一家主打鮮食的便利店。

令他自己也沒想到的是,他趕上了新零售風口。

2017年,無人超市、智能零售終端相繼進入大眾視野。此外,北京嚴管開牆打洞,一些夫妻老婆店不得已關閉,也給連鎖便利店騰出了一部分發展空間。

新零售界的最潮大叔,如何在北京开32家便利店?

供應鏈優勢、行業風口、政策紅利… …似乎一切都在為陳登旺的便利店項目鋪路。陳登旺給便利店命名為131,寓意是計劃用“13”年時間打磨“1”個品牌。

經過一年多的拓展,至今已有32家店在北京落地。其主要分佈在商業區較密集的北京中軸線以東的朝陽區等區域。早期店面密集佈局一方面便於管理,另一方面可提高覆蓋率,提升品牌知名度。

目前,131便利店有50%的鮮食產品由自己的工廠提供,其餘的由第三方鮮食廠家供應。

陳登旺深知要實現“自給自足”,還需要一個更大的工廠。為此,項目啟動後不久,他便在河北玉田開建新的鮮食生產工廠,預計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而新工廠之所以建在此地,陳登旺有自己的規劃。未來,他計劃將131便利店覆蓋到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主要城市。該地到北京、天津都在100公里以內,高速直通,交通便利。

新零售界的最潮大叔,如何在北京开32家便利店?

2016年12月8日,131便利店第一家店華文國際店開業。項目藉助供應鏈優勢主打鮮食品類,用戶畫像為商區白領,客單價17.5元,單店日營業額9000元,最高19000元。

2017年8月,項目獲得了來自春曉資本的天使輪投資,資金為4000萬元。A輪融資也已進入籌備期。未來,團隊小目標是到2020年時能打造700家門店。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