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六經病變與婦科病變的關係

六經病變與婦科病變的關係


婦女經、帶、胎、產等的病變,一般來說,是屬於臟腑和奇經八脈功能失常,氣血不和,衝任虧損所引起,因而在臨床上多以臟腑辨證為主。但《傷寒論》的六經辨證,既然是以臟腑經絡為基礎,在病位上有在表、在裡、在經、在髒、在腑之分,在病性上有屬陰、屬陽、屬熱、屬寒、屬虛、屬實之別,所以六經辨證同樣可以說明婦女的病變,進而找出它的治療規律,試分析如下。

太陽為六經之藩籬,主人身之表,當外邪自表入侵,首先表現的是頭項強痛、惡寒、脈浮等的太陽經病,又稱表證。但太陽之腑,便是膀胱,如經證不解,邪熱內傳膀胱,邪熱與水或血搏結,就有太陽蓄水證或蓄血證等之變。

婦女以血為主,其月經的病變,雖然有多種原因,但經者血也,治經不離治血,凡屬瘀積引起的經行錯後,少小腹硬痛,均可仿蓄血證之法施治。又太陽經脈分佈在項背而統攝營衛,與少陰為表裡,腰為腎之腑,背俞為臟腑氣血流注之處,不僅太陽表邪可侵於項背,同樣內臟的病變,也可以從項背反映出來。

如初孕之婦,由於胎氣上逆,導致營衛不和而嘔吐不止,每每用調和營衛之法而收功;屢次滑胎之婦,多有腰脊脹墜如折之感,治之當用溫養衝任、固腎安胎之法。又太陽寒水主氣,其見證以寒、水、溼為多。婦女的帶下病,其原因雖多,但均以水、溼為主,治之多用溫腎利水或扶陽化溼之法。婚後多年不孕,如屬陽虛宮寒,每用溫腎暖宮之法而收功。

總之,“背以太陽為主”,“心肺為太陽之裡”,“太陽之根,即是少陰”(《傷寒論翼·太陽病解》)。太陽的病變,不僅侷限於經脈,而且與臟腑氣血息息相關,所以同樣可以用於婦科病的辨證論治。

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燥金主令,病邪由表傳裡,病多燥熱,故其症除以但熱不寒、大熱、大渴、大汗、便秘、脈洪大或沉實為主之外,由於其經脈行於人體前面,常伴有面赤、胸腹煩滿等之變。

一般來說,陽明病為屬裡、屬實、屬熱之證,但由於陽明為傳化之腑,與太陰溼土相為表裡,因而也有屬於虛寒的,如226條:“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243條:“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便是胃陽虛弱,水飲壅塞,以致胃失和降的病變。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而衝脈為血海,隸屬陽明,凡屬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而致月經不調者,每用調養脾胃,建其中氣而收功。又婦女經前嘔惡,頭暈目眩,如坐船中,多因水飲不化,停聚中州,濁氣上逆而致,常用溫中化飲、降逆止嘔之法,如吳茱萸湯之類治之。

胃為燥土,以和降為順,如產後惡露不盡,瘀血內阻,以致胃失和降而燥實發熱,大便不通,少腹硬痛者,亦可用桃核承氣湯洩熱通便、活血化瘀之法,從而收到大便通、瘀血盡之效。總之,“陽明居中,主土也,萬物所歸”,不論陽明之燥熱或虛寒,均可導致婦女的病變。

少陽分佈胸脅,位居半表半里,以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等為主要表現。由於少陽與厥陰風木相為表裡,內寄相火,故論中有經水適來適斷,邪熱內入血室,與血相搏,因而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或針刺期門,以瀉肝經之邪。

在臨床中,凡是經行前後不定,胸脅苦滿,乳房脹痛,或經行之時頭暈目眩,乍寒乍熱如瘧狀者,常用和解少陽、調理肝氣而收到預期的效果。總之,少陽主樞,能開能闔,凡半表半里,寒熱錯雜,虛實互見之病變,均可用和解之法,故小柴胡湯不僅為少陽病立,亦為其他雜病之宗方。

太陰溼土主氣,病變為中焦虛寒,故呈腹滿而吐、食不下、甚者腹痛、自利等一派陽虛寒盛、水溼不化的虛寒證。太陰內含脾肺兩髒,脾肺氣虛,不能宣化水溼,則不能食而帶下綿綿;脾虛不統血,則導致月經過多,甚或崩漏;脾虛不升,則有胎漏之虞。故健脾調經,溫中止帶,益氣安胎,均為臨床常用之法。

總之,婦女以血為本,但有餘於氣,不足於血,太陰主內,為陰中之至陰,主運化水谷而為氣血生化之源,婦女經、帶、胎、產的病變,多與脾虛不運不升有關,故從太陰論證,從脾土論治,是極為見要的。

邪入少陰,總的來說,涵全身性虛寒證,以無熱惡寒、但欲寐、脈微細等為主要表現。但少陰內含心、腎二髒,兼水火二氣,故亦有“心煩、自利、嘔渴”等的化熱證。腎為作強之官,為先天之根本,腎氣盛則太沖脈充盈,任脈通暢,月事以時下;反之,腎氣虧損,則經閉不行或崩中漏下。腎主水,為封藏之本,腎陽虛衰,則水溼不化而形成溼濁帶下,在孕婦則有墮胎、小產之變。

心為君主之官而主血脈,《素問·評熱病論》:“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心陽虛弱,不能生血通脈,則有經閉不行等之變。總之,少陰為水火之地,證多寒熱夾雜,其病變多在心腎二髒。腎藏精,心主血,精血互化,婦女以血為主,其經、帶、胎、產的病變,均與心腎有關,故常用溫腎扶陽或養血寧心之法。

厥陰為三陰之盡,是風木主氣,其見症以厥、利為主,厥有髒厥、蛔厥、寒厥、熱厥之分,利有熱利、寒利、厥熱下利之別。厥陰內含肝和心包,肝藏血而主升發,心包平時代心行事,病變時代心受邪。肝失疏洩,心神抑鬱,均能導致月經、胎產等的病變,如肝血不足,則胎痿不長;心神抑鬱,則月事不行;產時出血過多,精明失養則有血暈、鬱冒等之變。總之,厥陰是陰盡陽生,證多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病情驟急而變化多端,故仿其法以治婦女虛瘀並見的產後病或變化無常的月經病,均收到滿意的效果。

【病案舉例】

例1:經行感冒

黃某,女,35歲,工人。1年來經行週期基本正常,色量一般,但每逢經行之時則感冒。現經行第一天,頭暈,鼻塞,泛惡欲嘔,肢體腰脊痠痛,苔薄白,舌質淡嫩,脈沉不浮。證屬經行正虛,榮弱衛強,腠理不密,邪得乘虛而入,仿桂枝湯治之。歸身12g,川芎、桂枝、白芍、生薑、炙甘草、大棗各10g。連服3劑。囑以後經前服3劑,堅持半年,病不再發。

例2:經行發熱

李某,女,24歲,已婚,司機。經行第三天,量多,色暗紅,乍寒乍熱,口渴,胸脅苦滿,入夜加劇,脈弦數,苔薄黃,舌質紅。此為熱入血室之變也,擬和解少陽之樞,瀉其邪熱為治。柴胡、黨參、花粉、當歸、瓜蔞殼、南丹皮、大棗各10g,黃芩、竹茹、生薑、炙甘草各5g。3劑。

按:經行正虛,邪熱乘虛陷入血室,厥陰與少陰相為表裡,故以小柴胡治加減化裁和解少陽,樞機一轉,則正氣振奮,邪熱自退。

例3:妊娠失眠

莫某,女,30歲,工人。平素夜難入寐,寐則多夢。孕後四月餘,經常失眠,每晚僅能入睡2〜3小時,頭暈目眩,心煩心悸,口苦咽乾,但不多飲,脈細數,苔少,舌紅。證屬陰虛於下,陽亢於上,心腎不交之變,仿《傷寒論》“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之意。川黃連、黃芩各5g,白芍10g,阿膠(烊化)12g,雞子黃(衝)2枚,夜交藤15g,麥冬10g。

按:心火腎水,水火相濟,心腎相交,則寐寤正常。今腎陰不足於下,心陽獨亢於上,故不得眠而心煩,特以芩、連配雞子黃清心中之火而補血,阿膠、芍藥、麥冬、夜交藤補肝腎之陰而斂神,使水升火降,心腎交合,則當能入寐。

例4:產後腹痛

廖某,女,25歲,司機。第一胎剖宮產已5天,惡露量少,色暗紅,夾紫塊,少小腹硬痛,按之加劇,潮熱,口渴,大便3天未解,苔薄黃幹,脈沉實。證屬瘀血內停,邪熱積滯,擬活血祛瘀、通便瀉熱之法。桃仁、益母草、延胡索各10g,熟軍(後下)、桂枝、炙甘草、元明粉各5g。服1劑後,大便通,少小腹疼痛減輕。為防其滑脫,改用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治之。

按:《傷寒論》有“太陽病……外已解,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本例剖宮產後,少腹硬痛,且有潮熱便秘,故仿太陽病邪熱傳腑之蓄血證,而用桃核承氣湯加益母草、元胡治之。

本文來源:《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3年0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