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若干年前,听说在中俄边界有个俄罗斯村,村中生活着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我感到特别好奇:在中国,俄罗斯人我常见,而且与之有过交往,但是他们是“外侨”,不是中国人啊。中国难道还有个俄罗斯族吗?他们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又是怎么成为中国人的?等等疑问都困扰着我。

今年,去内蒙古旅行之前,为了确定路线,我反复地翻阅地图。从中发现:在大兴安岭以北,紧挨着额尔古纳河,有个叫“室韦”的小村镇,被红色字体标出“俄罗斯民族自治乡”。确定它的方位之后,我们将其纳入我们这次旅行的目的地之一。

室韦在满洲里的正北方,路程数百公里,是个很遥远的地方。

8月11日,早晨7点钟,我们踏上征程,打算用一天急行军的速度赶到室韦。

我们一行人离开满洲里后,重新驰骋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最初,天气晴好,万里无云,灿烂的阳光慷慨地洒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眼前是金灿灿的一片神奇的世界,随着路途的前伸,云层越聚越厚,预示着天气可能要变坏。

与南部那坦荡无垠的草原相比,这里的地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道路右侧是连绵起伏的丘岗,道路左侧是一望无际,水草丰茂的额尔古纳河湿地。我放眼眺望湿地,扪心自问:额尔古纳河你在那里?真想一睹这条梦中之河的真面目!

熟悉历史的我,很清楚这条河在中俄外交史上的重要地位。

远在清初的康熙时期,中俄经过雅克萨战争,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额尔古纳河为两国的界河。可以说“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之间在历史上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在此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国力日下,俄国人凭借着他们的实力,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至使我们被割让了大片领土。有趣的是,今天的俄国学者却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个不平等的条约,其它的条约才是真正平等的条约。究竟谁说的对?不是靠口头会气,而是靠你手中的实力。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我们以为出了满洲里,就可以看到额尔古纳河呢,其实不然,最初的道路离额尔古纳河很远,看到的仍然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景色。为了向额尔古纳河靠近,我们决定直奔黑山头镇,到那里,据说有条沿河的国防公路,不仅可以看到额尔古纳河,而且可以一直通向“俄罗斯村”。

车到黑山头镇,确实有条沿河的国防公路。说是国防公路,其实是条崎岖不平、年久失修的砂石路。我们的车左摇又晃地走了一段路程,大家觉得实在太遭罪了,决定掉头另寻出路。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的迷途知返是幸运的,很多车贸然开了进去,沿路而行,最后都一无例外的返回来。那倒不是由于路况太差,而是洪水淹没了七卡、八卡的路段,根本无法通行。

我们的车返回后,在黑山头镇稍作停留,只能东北向取道额尔古纳市而去,不过,这样就离额尔古纳河更远了。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黑山头是个不起眼的小镇,似乎没有什么可看的。但黑山头镇却因为这里的考古发现而声名鹊起。说到黑山头镇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很早的辽宋时期,据我所知,在蒙古帝国时期,它是成吉思汗大弟哈撒尔封地。现在,为了开发旅游业,这里建有模拟当年蒙古弘吉拉部的大营,据此,也许可以让我们想像那个时代的风貌。至于古城遗址,其年代要早于蒙古帝国,它应该是辽代的遗址。

不熟悉历史的人一定以为,从古到今,这里都是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其实不然,在古代,这里远比现在热闹,很多北方少数民族都把这里当成生息繁衍的天堂。而俄罗斯人则是最晚到达这里的一个民族。如今,黑山头口岸西与俄罗斯口岸相望。口岸年货物吞吐量150万吨,是国家一类口岸。乘游艇穿梭于界河之上,可一览两岸迥异风情。但我们急着赶路,没有在这里作更长时间的逗留。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行走在去室韦的路上,有两件事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件事情是,我们在呼伦湖那边的大草原上行走时,路上很少看到车和人,你会觉得非常孤单。而从满洲里往大兴安岭北部去的这条公路上,虽然路旁几乎没有什么村庄,可越走车辆却越多,甚至显得有些拥挤。在这些车辆中,竟然有来自广东和湖南的,我的天,跑了上万公里,他们要去哪里?!有一次我们在路旁休息,正巧有位从关里来的游人和我们在一起。我顺便问他:“你们去哪里?”他的回答是:“没有目的,有路就往前走。”,真潇洒,伟大的汽车时代圆了多少人的梦想!要知道,倘若在古代,从广东到这里,说不定要走上几年,而现在,梦想就是现实!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第二件事情是,在满洲里以南的大草原上奔驰时,目之所及,除了空旷就是平坦,漫长的征途会让你感到单调和寂寞。而进入呼伦贝尔草原的北部,自然景观却开始变化多端,而且越往前走,自然景观越吸引人的眼球。平坦的草原逐渐被起伏的丘岗所代替,丘岗上是没有树木的牧场,草色金黄,成群的牛羊自由自在地在牧场上吃草,打好的圆筒状的草捆散落在牧场的各处,这使我想到在阿尔卑斯山旅行时所看到的景象。再往前走,连绵起伏的山岭和郁郁葱葱的森林代替了辽阔的牧场,我知道草原已到尽头,我们又与巍峨的大兴安岭相遇了。多变的景观重新让我们振奋起来!

我们的车子飞驰在两车道的公路上,峰回路转,斗折蛇行,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山峦、森林、幽谷、野花、溪流、麦田、湿地、云影……宛如万花筒般迷眩你的眼睛,然而你仍然希冀前方会有什么奇迹出现。

所以,一遇美景,前面的车常常情不自禁地停下来,紧接着后面的车也跟上。有时路上排起一长串车队。兴致勃勃的游人跳下车,有如出笼的小鸟,一下子扑向大自然的怀抱。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记得有一次,在一片白桦林前,南来北往的车辆堵得水泄不通。对于我们这些北方人来说,白桦是司空见惯的树种,可对关里人,尤其是南方人,他们对这种洁白如雪的树木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是拍照,又是抚摩,在林中到处乱串,全然忘记自己的车已经堵在路上。最后,不知道怎么惊动了巡警,经过他们的疏导,道路总算打通了。

我们边玩边走,耽搁了许多时间,可时近黄昏仍然离看不到室韦的影子。大家在车上开始盘算下一步怎么走。从许多游客的口中,我们得知向北的车辆基本都是赶往室韦的,因为再往北基本上没有什么村镇了。所以,即使今天赶到室韦,恐怕也找不到住处。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在前面的恩和乡住下,明天再赶往室韦。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恩和乡在一座大山的西麓,远远望去,山上建有一座简陋的俄式小教堂,教堂的顶端插着一个小十字架。在这幽远的地方,见到如此另类的景象让我很纳闷。

我们的车弯下公路,开进一个标明“恩和”的小村庄,停在村头。路旁恰巧有家小旅馆,是座“木刻楞”式的俄罗斯建筑。小房由一根根金黄色的落叶松树干搭建起来,不涂油漆,原汁原味,房檐和窗框饰以简单的一方连续的花边。作为哈尔滨人,我们非常熟悉这类异域风格,因此感到格外亲切。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走进小旅店,一位中年的女老板接待我们,经过讨价还价,标准间是300元。我们觉得价格过高,决定去村子里看看。结果其它旅店不是客满就是价格依旧,没有办法,只好回到原地入住。等我们安顿好,后面的许多游客也涌来,这座只有十几套房间的小旅馆哪里容纳得下这么多来客。看到这种情景,我们暗自庆幸,幸亏捷足先登了。

我和妻子住的房间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室内干净整洁,被子雪白。室内设备一应俱全,有淋浴,有抽水马桶,有梳妆台,有电视……。住到这里,有种难以形容的温馨感。也许俄国小说看多了,我觉得我仿佛体验着俄国贵族们的乡间生活。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我们安顿好之后,开始逛街。

恩和乡的建筑全部是俄罗斯“木刻楞”式的建筑,有些“木刻楞”式建筑的规模很大,二、三层高,非常漂亮,这些建筑大多是家庭旅馆,此外就是售卖俄罗斯食品的小商店。我们走进一家买“大列巴”的小店,老板是位碧眼黄发,清癯消瘦的俄罗斯老人,但总能够看出点汉人的影子。我冒昧的问:您是俄罗斯族吗?他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是啊。我又问:您能说俄语吗?他立刻用流利的俄语回答我的问题。于是,我们开始用俄语交谈起来,不过我很快败下阵来,因为我的俄语荒废多年,已经不足以应对这位纯粹的俄罗斯老人了。

我用汉语问他:你们这里有多少俄罗斯人?

他说:40%吧。

我说:那为什么室韦被称为俄罗斯乡呢?那里俄罗斯人更多吗?

谈到这儿,他不满地说:原来我们这里是俄罗斯乡,前几年,上面说要发展旅游事业,就把俄罗斯乡定在室韦,那里的俄罗斯人哪有这里多啊。

我问:你这里的大列巴是桦木烤的吗?

他说:绝对是桦木烤的,不用桦木出不了这个味道。

我说:过去,哈尔滨的大列巴都是用桦木烤,现在只有“秋林公司”一家了。

他还告诉我们,这里有酸黄瓜、格瓦斯、力道斯……。对这些食品,哈尔滨人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劝我们买些回去,我们说,哈尔滨都有,而且价格更便宜。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他的商店的斜对门是乡政府,乡政府门前的牌子上用蒙、汉两种文字写着“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人民政府”。并且在旁边的揭示板上还附有关于恩和的介绍,全文如下: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地处呼伦贝尔市以北的额尔古纳市的西北部,距额尔古纳市区98公里,东与根河市接壤,东南与三河回族乡相连,南与黑山头镇交界,北与蒙兀室韦苏木毗邻,西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境内边境线长约75公里,东西长约55公里,平均海拔约650米,年平均气温约-4到-5度。极端最低气温-50度。草原40万亩,耕地20万亩,林草覆盖率80%以上,无霜期90天左右。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共823户,总人口2393人,由汉、蒙、俄罗斯等十个民族组成,其中俄罗斯族1071人,占总人口的44%,地辖7个村屯,俄罗斯族为主体民族,是我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之一,仍保留着典型的俄罗斯传统建筑和文化。

2005年荣获了中央电视台CCTV十佳旅游魅力名镇的殊荣,2007年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论坛,并向大会做了典型发言。2011年成功举办自治区农牧林家庭游现场会,同年获发改部门“价格诚信示范乡”称号。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有静谧的山林,优雅的环境,有丰富的人文,独特的景致,它远离尘嚣,远离污染,是活跃的山乡,是火热的家园。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恩和地区重要的新兴产业,俄罗斯家庭游为俄罗斯族群众开拓了一条致富新路。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我们看完上述介绍,认定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中国俄罗斯村”。说实在的,来到恩和真的是阴差阳错,路上若不是耽搁许多时间,我们绝对不会来到这里。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这个小村子真的不错,有情调,很幽静,清一色的俄罗斯风格。家家都用木栅栏围成的大院子,房前屋后种菜种花,木栅栏上也爬满牵牛花,而且院子里干干净净,让人感到舒服。

我们在村子里仅有的几条道路上转悠,路旁的房屋大都开辟为商店、饭店和家庭旅店,很多地方在盖“木刻楞”式的房子,准备开业迎接游客。看来这里确实要把旅游业当成发展方向。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走到村子的西面,我们发现那里有座“木刻楞”式的东正教教堂,相当夺目,金色的洋葱头圆顶上耸立着金色的十字架,教堂结构独特,颇为壮观,是个艺术杰作。这使我想到哈尔滨的尼古拉耶夫教堂,那也是一件“木刻楞”的艺术品,可惜毁于“十年浩劫”中。

村旁有条湍急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然后汇入远方额尔古纳河。河上有座木桥,通向对岸。我们沿着木桥走过去,进入一处绿树掩映的所在,原来是家规模很大的旅馆,楼高三四层,也是木刻楞式的俄式建筑,很别致。

回路,我站在桥上环顾周围的环境:青山环绕,绿水奔流,异国情调的小村庄静卧其间,没有喧嚣,与世无争,真有点桃花源的味道。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我在想,名山大川固然壮丽,但去的人多了,也就俗了,反倒不如另辟蹊径,寻找一处“清泠之状与目谋,溶溶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的超然之境,让浮躁的心静下来,恐怕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山里黑得早,村子里的灯光很暗,我们匆匆赶回旅店,此时温度已经急剧下降,洗澡的时候,我冻得瑟瑟发抖,上帝啊,这可是夏天啊。

不过,在恩和的这一夜,我睡得那个踏实啊,连梦都没做,天就亮了。

找寻中国的俄罗斯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