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美轟炸機模擬攻擊莫斯科?俄:圖160已候命回敬


美轟炸機模擬攻擊莫斯科?俄:圖160已候命回敬

圓圈為美媒估算的美轟炸機在挪威海演練時的打擊範圍

【環球網軍事綜合報道】在特朗普政府宣佈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後,美俄之間的緊張關係逐步升級。美國媒體披露,美國B-52轟炸機最近頻繁飛抵俄羅斯邊境,而且上週在挪威海對俄羅斯的莫斯科等地實施“模擬核打擊”。與此同時,俄羅斯圖-160戰略轟炸機也在挪威海上空長時間巡邏飛行。有專家認為,這表明俄美已進入新冷戰的“積極階段”。

B-52轟炸機頻繁靠近俄邊境

俄羅斯《消息報》3日報道稱,據監測雷達航線的“飛機雷達”網站報道,一架美國B-52H轟炸機1日再次飛抵加里寧格勒州附近。這架轟炸機從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起飛,飛往離俄加里寧格勒邊境130公里處,飛行高度約為8000米,模擬對波羅的海艦隊基地進行核打擊演練,之後越過德國和波蘭。自美國B-52部署到英國基地後,飛到俄羅斯邊境周邊演練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從3月14日起,已經在波羅的海上空進行了近10次飛行。3月25日,1架B-52飛越愛沙尼亞領空,距離芬蘭灣俄海上邊境僅37公里,距離聖彼得堡191公里,並模擬了對聖彼得堡實施核打擊。

美國“防務博客”網站報道稱,“俄羅斯軍方消息”稱,5架美國空軍B-52H轟炸機在3月28日的訓練飛行中對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進行了模擬核打擊。據消息來源指出,美國B-52H轟炸機與挪威F-16戰鬥機在挪威海上進行訓練飛行時,在防空雷達探測區以及米格-31超音速截擊機作戰半徑外實施模擬巡航導彈攻擊。

美媒稱,美國B-52H機群是從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出發,飛到挪威與挪威空軍的F-16戰機會合,然後通過瑞典、波羅的海到芬蘭上空,進行“用巡航導彈攻擊防空雷達陣地”的模擬訓練。

報道稱,五角大樓宣佈,在與挪威等盟國進行訓練期間,提高了北約的作戰能力和戰備程度。這些飛行訓練還允許機組人員熟悉戰區,並通過軍隊的全球部署證明美國對盟國和夥伴的承諾。這些B-52是目前美國部署到歐洲司令部責任區的轟炸機特遣部隊的一部分,來自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的第二轟炸聯隊。這些飛機於3月14日至15日抵達戰區,並暫時部署在英國皇家空軍費爾福德基地。

俄羅斯轟炸機還以顏色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道,3月28日俄羅斯國防部證實,由米格-31戰鬥機護航的兩架俄羅斯圖-160戰略轟炸機在巴倫支海、挪威和北海的中立水域上空進行了13小時的例行巡邏。挪威軍方新聞發言人伊麗莎白·艾克蘭德少校證實了俄羅斯飛機的行動。“我們不想詳細說明飛行模式和確切位置。”艾克蘭德表示,俄羅斯飛機在該地區的存在“既不聳人聽聞也不反常”。

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報道稱,3月29日,兩架俄羅斯圖-95轟炸機也飛往北海地區上空,距離英國海岸只有95公里,模擬對北約國家實施打擊。俄羅斯《晨報》3日報道稱,針對美國B-52轟炸機頻繁飛臨俄邊境,俄羅斯《國家軍火庫》雜誌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表示,作為對華盛頓這種挑釁行動的報復,可攜帶核導彈的俄羅斯圖-160戰略轟炸機隨時準備飛往美國海岸。目前,圖-160定期出現在北海上空。“北約騷擾我們,我們也可騷擾他們。但我們飛越中立水域,不會侵犯任何國家主權。我們在極地機場部署的戰略轟炸機可以通過北極到達美國邊境。我們飛行員有能力執行這項任務。”

模擬核打擊只是噱頭?

一位匿名中國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美媒的報道來看,B-52轟炸機攜帶的巡航導彈射程達到2000公里,理論上確實具備打擊俄羅斯腹地的能力。當然,俄羅斯的轟炸機以及艦載巡航導彈也能夠對歐洲實施類似的核打擊。這種模擬過程並不複雜,同時,這個過程外界不會明顯感受到異常。相關媒體關於模擬打擊莫斯科的報道可能只是推測。

專家表示,這大概不是俄羅斯和歐洲展開核大戰的最逼真“腳本”,應該也不是北約最高等級的軍事威懾。B-52的目標較大,突防能力也比較差,儘管可以在俄羅斯截擊機攔截範圍外發射巡航導彈,但很難保證打擊的突然性。而且其攜帶的巡航導彈多是戰術核彈頭,主要用來攻擊硬目標,而不是大中型城市。

據俄新社2日報道,俄羅斯“俄羅斯軍官”組織主席團主席謝爾蓋·利波沃伊少將表示,美國戰略轟炸機在俄邊境飛行並不構成太大威脅,況且它們並沒有進入俄領空。模擬攻擊與發射導彈不同。俄空天軍、防空部隊有能力監控美機活動,確保俄邊境安全。實際上,美國轟炸機是不敢直接對俄進行挑釁的,否則它們將會被擊落。

不過,美國核武政策專家漢斯·克里斯滕森對此感到擔憂。他認為,這表明俄美已進入新冷戰的積極階段。俄羅斯“航空港”網站2日報道稱,目前,北約不斷加強在俄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俄聯邦安全委員會副秘書米哈伊爾·波波夫表示,近兩年來,北約首批行動部隊人數從2.5萬人增至4萬人。在波羅的海國家部署了數個營,每營人數都達到1000人。▲本報特約記者 李 強 柳玉鵬 本報記者 劉 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