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東北人不為人知的隱性天賦,你知道嗎?

不得否認,我國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但如果我說東北人的隱形天賦是音樂,可能會有很多人不服。但事實上,“音樂圈的半壁江山”的確是屬於東北的。

係數那些依然成名成腕的藝人:那英、毛寧、孫楠、李春波、雪村……都是東北的;

現如今年輕一代活躍在歌壇的藝人:李建、龐龍、許飛、韓庚、梁博、吳莫愁、金志文……也都是東北的。

還有那麼多的樂隊和獨立音樂人:二手玫瑰樂隊、丟火車樂隊、萬重樂隊、薩滿樂隊……都是東北的。

如果一定要用數據來表示一下我大東北為音樂圈所作的貢獻的話,也是可以的~

比如某著名的音樂綜藝節目,從第一季到第四季,人口比例排名前四的地區,東三省就有仨~

東北人不為人知的隱性天賦,你知道嗎?

這樣的比例恰恰說明了,音樂對於東北人民來說,是極其熱愛的。

身為東北人的我是格外的深有體會的。大學時期我們室友幾個姑娘經常去學校門口的KTV狂嗨,不是因為貪玩,就是因為想唱,必須隔三差五後一晚上才舒服。

看可以毫不謙虛的說:

在這片土地上,音樂根本算不上什麼特長,是個人都有唱歌的需求,和吃飯睡覺沒什麼兩樣。

那問題來了,同樣是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樣是黑頭髮黃皮膚,為什麼東北人在音樂方面就會如此優秀?


祖輩傳下來的口音

東北人特別擅長唱歌,最容易想到的原因就是東北口音。

從群體上看,方言直接影響唱歌天賦。

除了自帶幽默感之外,東北話還有一大特點,中氣足,聲音低沉。東北人一開口,不費什麼力氣就能讓你感覺到洪亮,有磁性。

這是所有優秀歌手必備的。

氣息是基礎,很多唱歌出現的問題都和氣息不足相關,比如:聲音不穩定、單薄,一句歌詞唱到最後很吃力,導致尾音爛掉。

聲音低沉有磁性,是來自於良好的胸腔共鳴,也和中氣足,肺活量大有關。

總體來看,北方方言咬字清晰,字正腔圓,說的時間長了,就會達到以上“功力”。

相比較,南方方言簡直就是怎麼省力什麼來,舌頭打個轉,一句話就完事了,說出來細軟柔美,輕飄飄。所謂吳儂軟語,就是這個意思。

專業點講,北方人說話是靠控制氣息實現升降調,一共就四個調,很規則。但南方不僅靠氣息,還靠口腔的變化,產生不同的尾音,調很多,比如粵語就有九個調。

而唱歌靠的就是氣息的支撐,北方人唱歌能不好嗎?

東北人不為人知的隱性天賦,你知道嗎?


一段特殊的歷史

有一個重要的事實常常被人們忽略,哈爾濱是聯合國授予的第六座“音樂之都”(Music City-Harbin,China)。

別說其他省市的人民群眾了,就算哈爾濱人自己大部分也不知道,哈爾濱可是全亞洲唯一一座“音樂之都”。

其他五座都大名鼎鼎,依次是奧地利的維也納、意大利的博洛尼亞、西班牙的塞維利亞、英國的格拉斯哥、比利時的根特。

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憑什麼發達的北上廣都沒被評上,反而深居內陸的哈爾濱會入選?

這可要追溯到1900年。

當時戊戌變法失敗不久,北京處在一片混亂之中,而遠在1200公里之外,大清滿族老家,逃難的猶太人和侵略者俄羅斯人一起,從新修的鐵路來到到哈爾濱。他們帶來了啤酒紅腸、西式建築、基督信仰,還有現代音樂。


東北人不為人知的隱性天賦,你知道嗎?

哈爾濱新城大街鳥瞰拍攝,自今日的友誼路起,直至霽虹街結束


當時哈爾濱人就已經欣賞到了一流的交響樂,而且它不是匆匆過客,而是深深紮根在了這裡。

1921年,哈爾濱第一高等音樂學校成立,1925年,格拉祖諾夫音樂學校成立。在這兩所學校任教,以及走出的世界級音樂家不甚枚舉。

這就是哈爾濱作為“音樂之都”的底蘊,雖然年輕人早忘了,但100年後它仍然深刻影響著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發達的經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我們都知道,學音樂是很費錢的。現在的東北經濟發展一般,但在我們上上一代,它可是全國城市化建設的門面和工業化發展的擔當,所謂的“共和國長子”。

不少大型國企在東北,一建就是一座城。比如遼寧的第三大城市鞍山,就是因鞍鋼而建立的。

穩定的家庭收入可以給孩子提供很好的教育條件,國企大院又重視文化建設,氛圍好,學音樂很自然。

比如大連人孫楠,爸爸是音樂老師,媽媽在歌舞團,哥哥姐姐也都在歌舞團,從小他就耳濡目染。

就算父母不懂音樂,由於性格豪爽,經濟條件不差,如果小孩說要買吉他,老爸都會說:

“啥玩意啊,吉他是啥啊,兒子喜歡啊,買!”


東北人不為人知的隱性天賦,你知道嗎?

齊齊哈爾籍歌手吳莫愁小時候,圖片來自吳莫愁微博


現在回過頭看,你一定就明白東北人為什麼擅長音樂了:

口音是外在招式,文化是內在性格,歷史是祖輩傳統,經濟是基礎條件。

除此之外,可能還因為天冷,需要喊幾嗓子驅寒,或者天冷,沒啥戶外娛樂活動能幹,只能憋在家唱歌。

對於普通老百姓,與其說擅長,還不如說音樂是來自這片黑土地的精神饋贈,不管你高貴貧賤,它都屬於這片平原上的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