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30後”老教授下海搞實業,堅守15年高新技術產品銷往全球

87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含飴弄孫、安享晚年的年紀。而在湖南省華京粉體材料有限公司(下稱“華京材料”)創始人吳爾京看來,雖然已是87歲高齡,但能在實驗室進行一次新品的研發試驗,能與客戶針對產品進行一次深刻交流,就是讓他覺得滿足的事情。

“年齡在增長,但心不能老。”2004年,72歲的吳爾京憑藉著多年對特種材料冶煉、有色金屬冶煉的經驗,將校園研究成果與企業生產結合起來,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從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工廠,成長為一家集科研、開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如今的華京材料,在能源納米材料、抗磨減磨材料、電子材料等領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公司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30後”老教授下海搞實業,堅守15年高新技術產品銷往全球

即使已是87歲高齡,吳爾京仍堅持到一線參與研發。受訪者供圖

72歲創業

退休老教授辦起工廠搞研發做產品

談及自己創業的初心,吳爾京十分認真地說,在中南大學學習和任教期間,自己積累了很多理論知識,隨著年齡漸長,更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理想的東西。

1998年,即將退休的吳爾京,在中南大學粉末冶金院創建二硫化鎢生產部,研製粉體材料。然而,資金緊張和周邊人的不認可,像一塊大石頭壓在吳爾京心頭。

“當時大家都勸我,年紀大了就不要折騰了,拿著退休工資去安穩生活吧。他們不相信我,我就偏要做出點成績來。”吳爾京說,儘管當時條件艱難,但他憑著一股子信念,整天在實驗室進行研發。2000年,吳爾京成功研製出超細鎳鈷粉,並將其進行技術轉讓後獲得了一筆收入。看到自己研發的產品得到了認可,吳爾京搞實業的目標也更加堅定了。

2004年,吳爾京創辦長沙市華京粉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研發和企業經營,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回憶起創業初期的場景,吳爾京用一個“難”字概括了所有。“因為我已經退休了,在學校範圍內進行生產,不管是場地還是設備等都需要取得批示,程序很複雜,也很難審批得下來。”吳爾京說,當時光是生產場地就搬了三次。

生產場地不確定,資金緊張到連工人的工資都快要發不出,這一度讓吳爾京睡不著覺。當時工廠正在進行一批減磨材料的生產,交貨後才能獲得貨款進行週轉。為了確保生產順利,深冬的寒夜裡,吳爾京連續三天三夜沒閤眼,始終裹著厚厚的棉衣守在生產線旁。

吳爾京的堅持得到了回報,隨著產品逐漸得到市場的認可,公司的情況也慢慢有了起色。2007年,吳爾京帶領團隊來到瀏陽高新區,註冊成立了湖南省華京粉體材料有限公司,從此翻開了華京材料穩步發展的新篇章。

15年堅守

產品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9年,華京材料在瀏陽高新區順利投產;同年,企業即獲批高新技術企業。這與吳爾京及其團隊的努力分不開。

“組建一個優秀的科研團隊,一直是我所期望的,目前也還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吳爾京說,當前公司科研人員有10人,均是與公司發展方向相符合的高學歷研究人員。近年來,在研發團隊的努力下,公司實現了由單一化學品研究轉向複合材料化學品研究的邁進,並擁有17個國家發明專利。

生物材料中間體是醫藥行業的一種基礎材料,是藥品生產所需要的重要化學品。該產品我國從前基本是從美國、德國等國家進口,成本十分昂貴,且還受限制。吳爾京當時所在的中南大學粉末冶金院曾成功研製出生物材料中間體材料,打破了我國依賴進口的局面。

華京材料成立後,吳爾京繼續帶領團隊在生物材料中間體領域探索,不斷完善改進。如今其公司中間體產品被國外多家農業、藥劑公司採用。除此之外,其主營的減磨材料、生物工程材料、電子感光材料均得到市場認可,產品在主銷國內的同時,更是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去年有一款有機材料出口到日本,客戶多次查看樣品,都不太滿意。”吳爾京說,該款材料是公司團隊歷經六七年才研發出來的,在中國市場已經得到認可,但由於日本客戶對其使用有一些特殊要求,因此提出了一些問題。

為了滿足客戶的生產需求,吳爾京又與研發團隊一起整日待在實驗室裡,根據客戶提出的要求改進產品。“日夜不分的日子大概持續了兩個多月,產品最終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吳爾京說。

正是這種精益求精、堅持創新的態度,讓華京材料的發展穩步向前,從2009年的產值幾百萬元增長至2018年的4000餘萬元。2018年,乘著“智能製造”的東風,華京材料引進了一批智能設備,如今已順利投入使用,公司的智能車間也正在建設中,將於年內投入使用。

特寫

遇到困難百折不撓

初見吳爾京,儘管已是87歲高齡,但依舊神采奕奕。

樂觀開朗、遇事百折不撓,是吳爾京展示出來的性格特徵,這與他坎坷的經歷也分不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作為當時的本科生,即使遭遇諸多坎坷,吳爾京在農村做起體力農活來也同樣出色。精通應用化學技能的他認真帶領農民種田,用自己的知識教農民做化肥,讓糧食增產增收。這股韌勁在他後來的創業過程中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1998年,吳爾京研製出航空航天材料硫化鎢,該技術為我國航天科技的進步提供了重要支撐;2003年,吳爾京研發的超細鎳鈷粉材料順利在甘肅金川集團落地,該技術獲得“甘肅省重大科技成果獎”……

豐碩成果的背後,是吳爾京腳踏實地、紮根實際的不斷努力。

“完成一件事簡單,但要將其做到極致卻不容易。”吳爾京表示,自己是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希望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能夠做好、做出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為國家做出一些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