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風水格局--------夏門村

夏禹開山之處曰“靈石口”,即今夏門村所在地。山西民諺曰“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後人為了表達對夏禹治水功績的紀念和感激之情,特將村名改為夏門村。古村坐落在背山面水、地勢較為平坦的河谷地上,距靈石縣城西南9千米,險要獨特的地理位置、負陰抱陽的風水格局、富於變幻的山水景觀,造就了廈門村極佳的人居環境。

風水格局--------夏門村

夏門古堡建在秦王嶺的龍頭崗上,自汾河北岸,依山就勢,順坡而上,密密匝匝的佈滿整個龍頭崗。古堡依山傍水,負陰抱陽,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前對峭壁以為屏,後倚峻嶺以為靠,下臨汾水以為險,底坐磐石以為基;既具北方民居高大雄渾之氣勢,又有南國園林玲瓏秀雅之風韻,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理想宅第。

風水格局--------夏門村

夏門古堡至今尚有保存完好的傳統街巷9條。其中東西走向的街3條(東街、中街、西街),道1條(後堡道),巷5條(大夫巷、御史巷、堡九巷、梁家巷、天九巷)。各條街、道、巷連通各個院落,並與暗道相連,方便交通和藏匿,兼具排水之功能,成為夏門古村落傳統街巷空間的一大特色。

夏門古堡建築群是靈石縣古代四大望族之一梁家所建的住所,始建於明朝萬曆中期,終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歷時300餘年。現有保存完好的院落6組共60餘幢,窯洞、傳統民居千餘間。主要的院落群有大夫第、御史府、知府院、深秀宅、後堡門外院落、道臺院、百尺樓等。另有梁氏宗祠----惇敘祠堂遺址1處,西祠堂及其他家廟遺址8處,祭祖堂1處;關驛、旅館各1處,老字號店鋪5處,私塾3處,牌坊遺址5處;關帝廟、土地祠、真武廟、三官廟、河神廟、文昌廟、魁星樓、鬼門關、雁歸亭、對碑灘、魯班纏、文峰塔等遺址各一處。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築,集中反映了明清時期佈局嚴謹、氣勢雄偉、層樓迭閣錯落有致、工藝精湛、功能齊全的建築風格與工藝水平。

始建於明清道光二十四年的關帝廟,是一幢佔地750平方米的二層建築,一層為磚拱結構,二層為磚木結構,座落在古堡建築群入口處。但是破舊的門窗,開裂的牆體還是讓人深切地感到挽救、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風水格局--------夏門村


夏門古堡中蘊涵有高壓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通俗的風水文化、禁忌文化,具體的裝飾文化、匾額文化,吉祥的龍文化,鳳文化、獅文化等。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的百尺樓為梁家七世梁樞所建的民樓。該樓以峭壁為屏,以峻嶺為靠,以汾河為險,以磐石為基,樓為四層,一,二層為三孔窯,三層為四孔窯,四層為雲廳。樓長15米,寬4米,高40米,故稱“百尺樓”。樓下部為磚石結構,上部為磚木結構,建築奇特而雄偉。每逢春日,登臨百尺樓頂,遠眺東山,豔陽高照,萬道霞光,俯視汾河,波濤滾滾,洶湧奔流,汾河兩岸,田園阡陌,楊柳婆沙,一派生機勃勃,草長鶯飛,春和景明的景象,這就是靈石八景之一的“夏門春曉”。現在,有縣令王志融題書的,“夏門春曉”摩崖仍完好保存在樓北石壁之中。

風水格局--------夏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