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上世紀90年代曾有這樣一句話,“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

瑞麗,一個地處邊陲,僅有944.75平方公里的小城,憑什麼擔此讚譽?四十年來,作為國家多項陸路口岸開放政策的試驗區和先行者,瑞麗又誕生了哪些傳奇?

“從摩托到大奔”

剛來瑞麗那一年,王立元趕上了瑞麗玉石市場最紅火的年代,從學徒到單幹,最後成為別人的師傅;交通工具從電摩托到二手大眾再到新款奔馳,情節十分老套,但卻是很多瑞麗淘金者的縮影。

“其實出來壓力還是挺大的,因為出來創業嘛,剛開始把房租一交,機器一買,基本上就沒錢了,也沒有現金去去買料子。”

— —玉雕師 王立元

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人流物流,憑著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愈加開放的市場,王立元積累起一筆不小的財富。

“慢慢的第一件貨做完以後就就有工費了,完了以後慢慢的積累,一是積累客源,第二也是積累了一點資金,然後慢慢自己去買材料。”

— —玉雕師 王立元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這些動輒六七位數的毛料石頭,對於外行來說,貴得令人咂舌,但對於圈內人而言,似乎司空見慣。這樣的繁榮,放在幾十年前完全不可想象。

姐告開發:開始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上世紀八十年代,姐告還無路無橋,旱季一片黃土飛沙,到了雨季瑞麗江洪水成災,交通中斷,信息阻塞。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1988年,當地決定開發姐告邊境經濟貿易區。

“那時候我們在草棚下辦公,在泥巴房裡住宿。白天一身汗水,晚上蚊蟲叮咬。”

——瑞麗市原副市長 卜金富

當時往返瑞麗、姐告兩岸,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竹筏、木船,為了實現雙邊開發開放,半年時間,瑞麗江上建起了460多米的跨江鋼架橋,打通了中緬邊境貿易的主要通道,使國境線上汽車運輸變成了現實。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然而困難依然存在。

“當時招商引資很困難,人家對姐告能否建成持有懷疑態度。因為看著一片荒地,他們認為我們吹的天花亂墜,所以說我們是騙子。”

——瑞麗市原副市長 卜金富

姐告開發:“移山填地”到對外開放

姐告地勢低窪,十年九澇,最好的方式就是抬高地平面。有了之前架橋的經驗,姐告管委會再次想到“移木姐之山,填姐告之低地”的方案。

在緬甸政府支持下,中國施工方從木姐進口340多萬立方米的土,將姐告的高度抬升了1.5米。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1992年,國家實施沿邊開放戰略,批准設立了14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瑞麗正是其中之一。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臺商詹茂勝隻身來到瑞麗,當時瑞麗的銷售多以零售為主,小攤小販,詹茂勝認為這種經營方式很難賺大錢。

“我感覺太可惜了,這樣能賺多少錢?未來對緬貿易,包括對緬甸、南亞市場應該做一些小貿易、小批發,我跟市委政府報告也得到市委政府的認同,所以批准我先蓋瑞麗的第一條商業街,臺麗街。”

——臺麗集團董事長 詹茂勝

原來單打獨鬥的小攤販被集中在一起,聚攏人氣,短短几年時間,僅有的210間商鋪裡,就孕育出一批瑞麗較早富起來的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

詹茂勝同樣因為搭建這個商業平臺,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的商業版圖也在繼續擴大。

“我很關注國家整體的戰略佈局、戰略規劃,跟著國家的腳步走。當時人家還看不到商機,沒人要做,所以我們過去做一做就非常成功。”

——臺麗集團董事長 詹茂勝

貿易開放的“境內關外”

改革開放,讓瑞麗邊境貿易日趨繁榮,越來越多的物資在中緬兩國之間交換。

2000年,根據《國家計委辦公廳關於解決雲南邊境貿易發展有關問題的覆函》文件精神,批准設立姐告邊境貿易區實施“境內關外”特殊監管模式。

“境內關外”

“境內關外”是指由海關闢出一個專門區域,進出的貨物就相當於進口和出口。

它最大的優勢在於:出口退稅、進口保稅以及增值稅、消費稅等相關稅種免收或緩收,這些優惠帶來較低的交易成本。

以實際成本100元的貨物舉例,假設它出口到國外能享受10元的退稅款,那麼這個貨物賣95元,公司就能賺取5元利潤。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這個政策的出臺,使得邊貿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當時成立的時候好像一年的六七百萬的出口金額,一成立基本上每年都在增長。”


——瑞麗大通實業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 劉安凱

此外,“境內關外”的政策還能降低企業風險,提高企業的資金回籠速度。

“比如說我們出口,到了姐告後我們馬上可以去稅務局辦理退稅手續,別的口岸只能等貨物離境以後才能去辦理這個手續,我們辦理退稅後把退稅款能申請下來,對我們公司的資金、流轉各方面起到一個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瑞麗大通實業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 劉安凱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2017年,瑞麗市全市口岸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了433.1億元。中緬雙方的交易越來越頻繁。

短短几十年,姐告從一片荒蕪,發展成萬商雲集的國家級邊貿口岸。

“以前我們的商品是從緬甸買過來,現在倒過來了,是我們(的商品)出去。85年以前我們(中國)的人,男的去緬甸上門,女的也願意嫁去緬甸,因為那時候他們的情況比我們好,後來就倒過來了。”

——瑞麗市原副市長 卜金富

新的轉變與發展

近幾年,隨著網絡的發展,瑞麗玉石的銷售方式也在悄悄發生改變,網絡直播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打破了原有的傳統。

這樣的直播,王立元家每個月要做四到五次,三個多小時就已經銷售出近三十萬的貨物。


“中國邊貿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德宏邊貿看瑞麗”——瑞麗:從邊陲到前沿


地理的邊疆,換個角度就是開放的前沿。

從名不見經傳的邊陲小鎮,到中緬貿易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瑞麗的發展歷程,正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具體而微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