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德雲社又一弟子開商演,大器晚成實力不容小覷

近兩年的德雲社可謂風頭無兩,再也不用靠郭德綱和岳雲鵬挑大樑,弟子們各個都爭氣,一對對的新生代相聲演員結束了在小園子的力量,站到了商演的舞臺。

德雲社又一弟子開商演,大器晚成實力不容小覷

而這一對是即將開始第一場商演專場的演員---尚九熙、何九華這一對算是很特別的,現在的相聲演員不同於以前,好多的高學歷屢見不鮮,而通常都是捧哏演員大學畢業,而這一對應該是唯一一對都是大學畢業的演員。

尚九熙

1988年生人

出生於:遼寧撫順

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

德雲社又一弟子開商演,大器晚成實力不容小覷

何九華

1987年生人

出生於:北京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

德雲社又一弟子開商演,大器晚成實力不容小覷

兩人同為德雲社“九字科”成員,表演風格笑料密集,經常會有一些知識性的包袱,觀眾經常留言“看你們的相聲頭都笑掉了”,尚九熙被笑稱為“德雲斷頭臺”,而何九華則是“監斬官”。

德雲社又一弟子開商演,大器晚成實力不容小覷

可以說兩個人今年的勢頭非常的猛,翻看兩個人以前的視頻,笑料很多但是演出節奏太過於散,而今年的尚九熙調整狀態後,演出漸入佳境,節奏快而不散,張弛有度,何九華在和他的配合上也堪稱完美,能很好的控制局面,拉回節奏。這種寸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可以說每一對成功的相聲演員除了自身的優秀之外,有一個好的能完美配合自己的搭檔尤為重要。

德雲社又一弟子開商演,大器晚成實力不容小覷

兩人的創作能力也是極強的,尚九熙的表演風格我認為更適合在晚會表演,也就是那種“表演相聲”,其實德雲社好多商演很成功的演員都不太適合“晚會相聲”,因為相聲重在即興和反應,但現在不同於以前,信息時代傳媒速度發達,所以晚會上相聲很難發展,因為好多詞都是有要求而且固定的,這就需要自身的肢體表現和對段子的節奏再加工,這一點尚九熙符合。所謂一名學服裝設計的“北漂一族”,因為對相聲的熱愛,他放棄了本職的專業報考了德雲社,而且一段時間作為郭德綱主持節目的PS師傅,當時還真沒注意到他,直到少爺無意間說起才直到原來那個背景小助理就是他啊。

德雲社又一弟子開商演,大器晚成實力不容小覷

尚九熙是有才華的,他和何九華在學歷上的優勢可以把傳統的段子改變成新的特色,更加的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各類模仿更是惟妙惟肖,無實物表演更是讓人拍手稱快,並且能適應各種演出環境,在湖廣會館演出是好多演員的噩夢,因為經常有一些旅行團來參觀,觀眾的不固定性增加了演出的難度,因為適應各個年級層的段子結構和節奏都不一樣,有一場演出,前面幾對演員都敗下陣來,作為底角兒的兩個人,一場傳統的“論捧逗”愣是把場子帶熱了,在座的叔叔阿姨也都投入了進來,也是因為這一場我才關注到他們,可謂一戰成名。

德雲社又一弟子開商演,大器晚成實力不容小覷

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兩個人走到今天不是沒有質疑的聲音,包括對演出的風格,包括對兩個人本身,沒有人都不能平白無故的享受掌聲,你看到的是臺上的他們談笑風生,看不到的是臺下的他們努力用功。德雲社的這兩年優秀的人太多,關注的人也太多,大家在一條船上已經呈現了只許勝不許敗的架勢,因為成功太難但是失敗很容易,有太多的包袱需要後來的演員去揹負,帶給他們的除了舞臺和掌聲,還要堅守和壓力,扛得住你就是贏家,扛不住,汰弱留強,無比現實但是也無比公平,兩個人在這個舞臺上還算年輕,未來可期,望能堅守。

祝:專場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