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蘇南、溫州、浦東,長三角、珠三角,哪個模式最牛?

國際上很多學者對中國模式十分感興趣,但中國學者對中國發展模式也是爭議很大,主要是中國地大物博,出現了很多亞文化,這些亞文化又同時催生出了大大小小的發展模式,但是,要說到成功模式的話,大家比較公認的就是以下四大模式:蘇南模式、溫州模式、浦東模式,更大的區域發展模式,當然還屬長三角和珠三角模式,而京津冀模式和環渤海模式很少談及,因為缺乏典型性。那麼究竟這這些模式,孰優孰劣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1 蘇南模式

蘇南模式是指常州、蘇州和無錫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民營企業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例如,在蘇南地區我國首先推行了鄉鎮企業的建設,利用企業來帶動農業和工業的發展,通過鼓勵企業的建設來提高經濟的活躍性。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時期,蘇南地區的農村地區能夠依託地方政府機構對經濟資源進行自主管理,在農村集體產業高度統一的制度框架下,成功推動農村工業化進程。

蘇南、溫州、浦東,長三角、珠三角,哪個模式最牛?

江蘇蘇南模式下的蘇南農村工業化是簡單產業轉移的首例表現。當時鄉鎮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購買了大量工業設備,但是這些都為被市場淘汰的設備,因此在生產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整體產品的技術含量較低,因此在市場上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另外,過時設備產品進入同構化,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困難。其次,工業勞動力素質低下。鄉鎮工業企業的職工基本上來自農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行業技能和自主創新的能力。農民辦工業的初期啟動成本比較低,通常採用集體建房,成立規模較小的企業,集約化程度低。

蘇南、溫州、浦東,長三角、珠三角,哪個模式最牛?

隨著國內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資源配置從計劃分配轉變為市場配置,鄉鎮企業租賃機構也越來越依賴政府,大大降低了原有制度的效率。但是經過一年的時間,江蘇鄉鎮企業實現了大規模的產權制度改革,將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控制權進行了調整,從而擺脫了制度的低效率。鄉鎮企業通過拍賣轉讓、租賃管理、併購、股票買賣、離散破產、集體資產存量轉換等一系列舉措,吸引企業幹部職工參與入股,推進外向型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產權移植,並引進和利用海外資源,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國際化。

2 溫州模式

溫州模式是一種小商品經營模式,是商品的具體操作和具體組合,從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場的格局。小商品的多樣化使得溫州的商品生產具有特色,在改革開放前,溫州地區工業基礎較差,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和脆弱性較高;除此之外,地方經濟的直接作用不突出,農民人均耕地較多,只能以養殖為主。

蘇南、溫州、浦東,長三角、珠三角,哪個模式最牛?

溫州地區以人力資本知識存儲市場經濟,溫州地區經濟制度改變始於微觀經濟主體中家族企業的開始,家族企業的產權相對清晰,產權界定明確,使得所有者向後人轉移,加強了家庭作為一個社會單位的作用,具有較大的積極激勵作用。此後,家族企業在企業和政府的遊戲過程中形成了一大批“紅帽子”,尋求法律保護,從而減少了“非法”造成的交易成本和效率損失。

但是在後續的發展中,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所以相應的弊端也暴露了出來,正是因為監督機制的缺乏,導致在溫州模式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多假冒偽劣的現象,因此整個地區陷入了信任危機中。政府有權要控制“紅帽子”企業做好安排,在溫州地區制度變遷之初,新一輪的股份制合作替代了資本市場和人力資本市場,促使市場交易成本內部消化。

3 浦東模式

蘇南、溫州、浦東,長三角、珠三角,哪個模式最牛?

該模型具有典型的外生特徵。浦東是中國與世界貿易交流的重要區域之一,其發展方式是面向國際市場的外向型經濟。改革開放之初,國內市場處於賣方市場,早期發揮市場慣性的優勢,提高了浦東輕工業在賣方市場的影響。

但是在缺乏改革壓力和動力的情況下,與賣方市場交易的買方市場逐漸走向平緩,由於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新興產業體系的慣性,市場化改革的難度增大,因此本世紀下放權力的政策並沒有使市場的主體被國有企業取代。

隨後,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在全面振興國有經濟的基礎上,國有企業的出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有企業和其他所有制企業已經成為旺盛的市場主體。不斷建設和逐步完善的多元化經濟發展模式、高要求的市場體系,使上海浦東成為具有生產、管理、服務、創新功能的國際經濟中心城市。浦東的開放和發展,是大量利用外資,並在制度創新,產業升級,擴大開放,政府強勢發揮示範的輻射帶動和引領下走在全國前列,通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經濟基礎,結合原有的經濟地位,對租船制度進行了制度安排,帶來了龐大的租金收益。

4 長三角、珠三角模式

蘇南、溫州、浦東,長三角、珠三角,哪個模式最牛?

長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驅動者,經濟活動頻繁且十分活躍。長三角是以上海為中心形成的城市群。長三角城市資源共享,相輔相成。近年來,安徽,山東,江西等一些城市已經融入長三角。珠三角由“小珠江三角洲”擴大到“大珠三角”。在後續的發展中,由於重視教育和人才引進,長三角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發展有人才支持,這使得區域經濟的發展更加協調。深圳原來是在香港“前店後工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近年來,深港面臨著經濟轉型的緊迫任務,提高了香港金融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和港口服務優勢,深圳在發展製造業中重點加強與香港在物流和財政方面的合作,廣州是輻射華南大都市,主要以汽車,電子,石油和化工為支柱產業,這是佛山光復經濟圈的一部分,實現錯位發展東莞是製造業城市的發展目標,特別是在物流,工業方面加強與香港的合作。

蘇南、溫州、浦東,長三角、珠三角,哪個模式最牛?

長三角和珠江三角洲在調整產業結構中逐漸形成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提升發生速度與集中化程度,以上海為中心基本覆蓋了長江三角洲的所有城市。近年來,廣東投資1億元,正式啟動以廣州為中心的快速軌道交通網絡並加入珠三角城市。高速交通的建成連接了三角洲城市的骨架,提升了城市群的整體形象和商業效益。同時,在人才,教育,科技等領域逐步走向融合。

長江三角洲地區兩省一市人事部門聯合簽署“長三角一體化人才發展聯合宣言”,有效推動了當地的人才培養,能夠為經濟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上海和江蘇已經有了簽署了教育合作意向書,通過交替舉辦“江蘇教育論壇”來推動素質教育資源共享,兩所著名高校探索其他有組織的獨立學院,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合作的研究合作等。

麻博士覺得,這幾大模式各有優劣,最好是取長補短,協同發展,中國未來將有更長足的發展。而你心目中,覺得哪個模式最心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