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一)50年代,戰鬥昂揚,投向敵人的“精神炸彈”

《我是一個兵》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由任職第四野戰軍(四野)的陸原於1950年創作,誕生於抗美援朝爆發之後。該歌曲改變了舊中國“好男不當兵”的舊觀念,成為西媒評價的抗美援朝“兩顆重磅炸彈”之一(另一顆“炸彈”是指魏巍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

1951年春天,《解放軍畫報》第三期在封底刊登了《我是一個兵》的合唱、輪唱歌詞曲。這首歌迅速風靡全軍。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這首歌最著名的一次演唱,是在1959年建國十週年慶祝晚會上,由230名開國將軍組成的“將軍合唱團”,齊聲高唱了這首《我是一個兵》。走過刀山火海的開國將軍們,歌聲慷鏘有力,威震四海,令前來觀禮的赫魯曉夫和其他賓客震撼不已。

《志願軍戰歌》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這首歌同樣誕生於戰火紛飛的抗美援朝戰爭,創作於1950年,原本是炮一師26團5連指導員麻扶搖創作的一首出征詩。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篇詩。作曲家周巍峙當天就為其譜了曲,歌名為《打敗美帝野心狼》。幾天後《人民日報》發表了這首歌,不久又定名為志願軍戰歌。

1950年10月,在黑龍江佳木斯開墾的炮一師接到首批入朝參戰命令後,麻扶搖寫下了後來膾炙人口的“雄赳赳,氣昂昂”詞句。這就是後來的志願軍戰歌的原歌詞。第二天,麻扶搖將這首詩作為全連出徵誓詞的導言向大家作了宣講。

這時,新華社隨軍記者陳伯堅在志願軍入朝前到麻扶搖所在部隊採訪,對麻扶搖寫的詞句印象深刻。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之後,他在一篇戰地通訊《記志願軍部隊幾個戰士的談話》中,把這首詩放在文章的開頭部分。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篇通訊,著名音樂家周巍峙報紙上看到了這首詩,立刻譜了曲。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從此,這首出征詩變成了戰鬥曲。在戰火紛飛的戰場,成了無數志願軍戰士心中屹立不倒的戰鬥旗幟,並傳唱至今。

(二)60年代,全民練兵,比武掀起練兵潮

《打靶歸來》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由時任步兵某團俱樂部主任王永泉所作,創作於1960年。他曾於一本刊物上瞥見一首四句小詩,即“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胸前紅花映彩霞,清脆歌聲滿天飛”。小詩的作者是“牛寶源”。

王永泉汲取了陝北民歌的元素後,經過反覆詠唱,水到渠成。《打靶歸來》的成曲,參加了文藝匯演。在如林的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在60年代全民備戰,大興練兵比武熱潮之時,這首《打靶歸來》膾炙人口,一直傳頌至今,成為永不磨滅的歌曲記憶。

《人民軍隊忠於黨》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人民軍隊忠於黨》,是由著名軍旅作曲家肖民與詞作者張永枚合作完成的著名隊列歌曲。這首短小的隊列歌曲,創作於1960年。歌曲節奏鮮明、鏗鏘有力,表現了我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光輝歷程和永遠不變的軍魂。1961年被列為全軍必唱的13首歌曲之一。

在我軍重大的慶典場合,這首歌多次奏響。2009年10月1日國慶閱兵、2015年9月3日閱兵,都奏響了這支樂曲。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大浪淘沙,無數軍人來了又去,但這首歌成為無數老兵共同的記憶。

(三)70年代,我軍向現代化邁進,海空軍歌曲走向前臺

《軍港之夜》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一度成為“海軍名片”的《軍港之夜》,由馬金星作詞,劉詩召作曲,創作於改革開放之初的1979年夏。當時海空軍大力發展前進,這首歌把軍港比喻為祖國母親的懷抱,形象地表達了戰士對祖國的深情,表現出了寧靜、純樸、真摯的美。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這首歌經蘇小明演唱後,成為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通俗歌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無數海軍官兵入伍後的必唱曲目。

《我愛祖國的藍天》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如果說有哪首歌最能代表空軍形象,很多人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會說,是《我愛祖國的藍天》。這首由閻肅作詞,羊鳴譜曲的歌曲創作於1962年,從70年代傳唱至今。人民空軍在成立之初就經歷了抗美援朝的戰火,又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四十年間,屢屢抗擊入侵我領空的敵機,在抗美援朝戰場和沿海防空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雖然當時還是一支年輕的軍種,卻湧現了大批戰鬥英雄。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在六七十年代我軍現代化飛速發展、空軍逐漸強大的過程中,這首《我愛祖國的藍天》,是對整個空軍群體特別是飛行員隊伍的最好歌頌和生動刻畫,成為了人民空軍的符號。空軍將士每每唱起這首歌,都會熱淚盈眶。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2016年,飛行員餘旭壯烈犧牲,她生前參加演唱的《我愛祖國的藍天》感動世人

(四)80年代,兩山輪戰,浪漫的曲風中夾帶著獨有的悲壯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我軍在兩山輪戰貫穿了整個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創作的一大批參戰題材歌曲中,尤以這首《血染的風采》為代表性作品。由陳哲作詞,蘇越譜曲,創作於1987年。

八十年代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彼時全國經濟建設掀起熱潮,一大批勞動者在內地的和平發展中創造了財富。而年輕的參戰軍人卻在雲南廣西邊境忍受著極大的艱苦環境,付出了巨大犧牲保衛著改革初期的建設發展環境。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血染的風采》由戰鬥英雄徐良首度演唱於1987年的央視春晚,在全國觀眾特別是參戰部隊官兵中引起巨大反響,成為人們刻骨銘心的記憶。

《十五的月亮》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由石祥作詞,鐵源、徐錫宜譜曲,誕生於1985年,同樣是老山戰場上廣為傳唱的著名歌曲,是《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姊妹篇,旋律極其相似。

和《血染的風采》一道,這兩首歌和過去歌曲的雄壯曲風有明顯變化,這源於在軍旅歌曲中逐漸融入了當時鮮見的愛情元素和浪漫曲風,讓軍旅歌更多了一分浪漫和悲壯色彩。

蘭州軍區417團參戰老兵史正德在參戰30年後,回憶起當年與妻子的約定,正是在1987年的中秋節相隔千里共唱一首《十五的月亮》。由於戰爭原因,這個願望沒有完成。三十年後,史正德又重唱了這首歌,圓了當年的一個夢。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血染的風采》《十五的月亮》兩首歌,成為了八十年代老兵們的共同回憶。

(五 )90年代,軍隊在忍耐中犧牲奉獻

《什麼也不說》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這是電影《炮兵少校》的主題曲,由劉世新作詞,孟慶雲譜曲,創作於1993年。歌頌原型為我軍十大英模人物之一的蘇寧。

在上世紀90年代,社會悄然發生變化。在和平年代,以蘇寧為代表的90年代軍人群體,仍在“忍耐期”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與同齡人形成了極大的對比反差。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在這首歌裡,讓這種反差下的軍人形象更加具有奉獻精神,成了無數90年代軍人內心的生動寫照。

《當兵的人》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當兵的人》由王曉嶺作詞,臧雲飛作曲,創作於1994年,堪稱是90年代軍旅歌曲的巔峰之作,深深影響了世人。有很多人正是聽了這首歌曲,種下了軍旅的夢想種子。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這首歌唱出了軍人在和平年代的存在價值,簡練上口,極具陽剛之氣,尤其是開頭“咱當兵的人”,經劉斌首唱之後以強大氣場先聲奪人,被稱為“真正軍人的歌”。

《說句心裡話》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說句心裡話》由石順義作詞,士心譜曲,創作於1989年,唱響於1990年。1979年,石順義剛從部隊調到空政文工團時,發誓要為戰士寫出一首他們既愛唱又愛聽的歌。而軍人自古以來的共同心裡話就是:想家。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不同於古代邊塞軍人單純狹隘的思念家鄉,這首歌由“想小家”上升到了“為國家”的境界高度,歌詞樸實無華又深入人心,成為閻維文繼《小白楊》《一二三四歌》之後唱響的第三首歌,時至今日,仍然是經典軍旅歌曲之一。

唱起軍歌,老兵常含淚水!餘旭生前曾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整個九十年代,是軍旅歌曲的井噴期,歌頌女兵衛生員群體的《相逢是首歌》,代表武警的《少年壯志不言愁》,唱哭無數入伍新兵的《軍中綠花》,成為影響70後,80後,90後軍人的經典金曲。

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誕生了大量經典軍旅歌曲,它們或慷慨激昂,或娓娓講述,或深情表白,或無比悲壯,或潸然淚下。它們經過鬱鈞劍、閻維文、劉斌、劉和剛、小曾等軍旅歌唱家的演唱,震撼了一代代官兵,成為軍人的青春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