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足協限薪令真正應打擊的是中超“出口轉內銷”的反面典型

隨著足協一紙限薪令,中國足球各級聯賽即將到期的球員面臨十分尷尬的處境,據統計,單是中超到2019年12月31日合同到期的球員就有58人,限薪令執行力度將是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小編在這裡想說的是,限薪令更應該打擊的是中超“出口轉內銷”的惡劣操作

“出口轉內銷”是什麼?本來指“原來外貿出口型企業,受到國際消費市場壓縮,為了保持發展乃至於生存,把銷售途徑從國外市場改為國內市場”。這本來是一個經濟學領域的術語,近幾個賽季卻越來越與足球發生關聯。

足協限薪令真正應打擊的是中超“出口轉內銷”的反面典型

足球運動員出口轉內銷,是指一個潛力新星,通過各種經紀公司操作轉會至歐洲,通過歐洲俱樂部的青訓體系鍍金,再以數十倍乃至百倍的價格轉會回國內。

出口轉內銷本來是一個符合法規的操作,但為什麼在足球領域會讓各大俱樂部深惡痛絕呢?這是因為他嚴重傷害了中國足球的根基:青訓

首先我們來看看國內球員出口轉內銷是如何操作的

首先,出口轉內銷都是針對年輕球員。因為國際足聯只對成年球員合同的義務和權利進行保護,而未成年球員並沒有相關的條款進行管控。同時,中國足協也有相關規定,未滿18歲的球員,只能簽訂培訓合同,而不得簽訂職業合同,所以年輕球員只需繳納培訓合同規定的培訓費,就可以贖身轉會。

說了前提,後續的流程我們以一個例子說明:胡睿寶的出口轉內銷歷程

足協限薪令真正應打擊的是中超“出口轉內銷”的反面典型

當年曼城正在開發中國市場,胡睿寶的經紀人金暢用盡各種辦法終於獲得試訓的機會

2017年初,曼城隊向恆大隊求購胡睿寶,但是拒絕支付轉會費,曼城只支付給金暢25萬英鎊,並向球員支付了5萬英鎊用來簽署合同。恆大隊一開始拒絕放人,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恆大隊後來還是同意放人了。

但是由於實力太差,胡睿寶並沒有獲得在一線隊的出場機會,後來又被租借至了德乙聯賽達姆施塔特隊,在那他同樣沒能獲得機會,最終重新回到了中國聯賽。

就這樣,胡睿寶這一趟留洋並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能力提升,但是他獲得了“曼城試訓”、“留洋歐洲”等光環加成,就這樣,加上恆大用金元囤國腳的政策,胡睿寶獲得了年薪高達350萬美元的合同。這多麼像現在的流量明星操作,經紀公司每天花錢刷榜保持熱度,同時去各種莫名其妙的音樂榜買年度最佳等稱號,不久之後,各種過億片酬的電影、廣告紛至沓來。

留洋前的胡睿寶的確有非常高的潛力,要不金暢也不會利用他來操作,同時恆大也不會不肯放人同時高價回購。但是,留洋之後,在獲得年薪高達2000萬人民幣之後的他,在中超有著什麼樣的表現呢?在2018賽季胡睿寶只有一次登場的機會!2019年7月11日,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宣佈恆大球員胡睿寶租借加盟,目前恆大似乎已經無意在今年合同到期時和他續約。

這次出口轉內銷的確給胡睿寶把未來十年的工資都賺足了,但是另一方面也磨滅了他的進取心,本來天賦異稟的他現已經變得平淡無奇,沒有了努力的動力與方向。

同時這樣極大的侵害了國內俱樂部青訓投入的積極性。俱樂部花費人力物力培養的人,沒有收到回報給別人賺了幾千萬甚至過億的錢

足協限薪令真正應打擊的是中超“出口轉內銷”的反面典型

一個更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年韋世豪與魯能的紛爭。眾所周知,韋世豪是魯能青訓出品,在2013年簽約博阿維斯塔俱樂部之前魯能已經培養了他8年。但是他在未經俱樂部許可的情況下強行轉會留洋葡超,本來留洋也不錯的,畢竟追逐夢想,但是韋世豪並未能在葡超立足,回國成為唯一的道路,但是此時剛好足協為鍛鍊年輕球員出具U23新規定,強制各支球隊必須保證年輕球員的出場,U23年輕球員身價暴漲,上港不得不以30萬歐元向葡萄牙球隊租借韋世豪。

韋世豪在同齡球員中的確是首屈一指的天賦,經過2017年的高效率輸出,上港想買斷韋世豪,但是葡甲萊雄伊什堅持索要1272萬歐元(約合1億人民幣)的轉會費,上港最終放棄了這個天價要約。2018年,北京國安付出1億元人民幣後拿下韋世豪,葡萄牙球隊賺得盤滿缽滿。

這裡受傷最深的莫過於魯能了,他們培養了韋世豪整整8年,絲毫拿到回報,反而讓別人賺了1個億,如果不是“出口轉內銷”,這上億元的轉會費理應裝進魯能的口袋

現在前魯能球員鄭智回到魯能主場總能得到全場球迷的掌聲,但韋世豪儘管是當前中超的天之驕子,回到魯能依然只有全場噓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