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為世界最強的機器冠上你的名字,就是我愛你的方式

2015年的酷暑,一個稀疏平常的時分。

一部冷門小眾的電影在這個暑期檔悄悄上映,但並沒有得到太大的反響。這部電影在《大聖歸來》和《捉妖記》的雙重圍剿中沒能突破重圍,儘管這一年已經是卷福事業的黃金時期。

但這並不能說明這部電影的水平,儘管沒能與同期的國產電影競爭獲勝,但豆瓣評分8.6分,排在TOP178名,當季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已經可以說明一切了。

《模仿遊戲》| 為世界最強的機器冠上你的名字,就是我愛你的方式

說來有些好笑,一部完敗給《捉妖記》的電影,卻能夠在奧斯卡完成突破,看看那一年它的競爭對手有誰吧:《鳥人》、《布達佩斯大飯店》、還有《超能陸戰隊》。

《模仿遊戲》,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如果你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他還有個更耳熟能詳的外號:卷福。

這不算是卷福演員生涯的巔峰,但也差不太多了。2014年,《神探夏洛克》第三季上映,而後沉浸三年後才推出續集。在這三年的沉澱裡,卷福先後拍了《模仿遊戲》、《霍比特人3》、《神探夏洛克》的電影。哦對了,還有16年,掀開漫威終局之戰序幕的《奇異博士》。

卷福的演技和個人魅力我們毋庸置疑,而《模仿遊戲》,則是他走向演藝生涯第一個高潮的序章。

或許是個人自帶的“臉長”屬性,卷福在飾演高智商角色時顯得毫無違和感。《神探夏洛克》是如此,在這部電影裡,更是完美的出演了另一位高智商天才,而這個角色,並不是文學作品裡的虛擬人物,而是曾經真實存在且綻放過的。

《模仿遊戲》| 為世界最強的機器冠上你的名字,就是我愛你的方式

阿蘭-圖靈

阿蘭圖靈,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以及計算機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無數大學的教學樓或是電腦室都冠以他的名字,計算機歷史卷軸的標題,就是他一筆一劃鐫刻上的。

而《模仿遊戲》,這部改編自安德魯·霍奇斯編著的《阿蘭圖靈傳》的電影,講的正是阿蘭圖靈的故事,並以此為基礎,榮獲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劇本改編獎。

聽起來又是一個教條無趣的記錄電影,倘若真是如此,我也不會大費周章寫下這些文字了。畢竟我們是一個電影賬號,太過學術的問題和討論顯然不是我們的興趣範圍和專業領域。

所以這部電影真的很特別,特別在劇情的演繹上。

時間回到二戰時期,盟軍苦於德國的密碼系統“英格瑪”(Enigma)無法破譯,在戰場上屢屢失利。為次,政府徵集了一批民間數學家、邏輯學家進行破譯工作。

圖靈,就是其中之一。

在圖靈發明初代機以前,密碼的破譯都是由人工臨時進行,導致屢屢錯過最佳時機。對此,圖靈有了新的計劃,即製造一個機器來替代人工進行運算。

計劃剛開始時,圖靈就因為想要創造個機器來破譯密碼,遭遇到了組員們的排擠和冷眼。但在軍情處的幫助下,圖靈成為了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並在研究的過程裡認識了一個女孩。

《模仿遊戲》| 為世界最強的機器冠上你的名字,就是我愛你的方式

很快,全組員從一開始的不和到愈發團結,兩年以後,他們成功發明了這個機器——也就是人類歷史的第一臺電腦。憑藉這個劃時代的發明,他們成功地破譯了德軍的密碼,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在這個發明的過程裡,那個女孩加入了組織,並且很快地迷上了圖靈,一度走到了訂婚的那一步。

可以說,整個過程,從提出計劃到遭遇瓶頸,再到女孩瓊的加入,最後成功破譯,這是一個非常符合邏輯的過程。且不說現實就是這樣,光從電影和文學的角度來說,都是一個可以預見的結局。

《模仿遊戲》| 為世界最強的機器冠上你的名字,就是我愛你的方式

大概全世界的審美都相差無幾,一個天才逐漸成熟進化並且成功的故事,符合了全世界最基本的價值觀。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這樣的劇情就會喪失美感,雖然總體的過程沒有太多的新意,德軍的的確確失敗了,並沒有任何突乎意料的反轉,但其中對於節奏的掌控,尤其是當鏡頭給到戰爭的緊急和殘酷、圖靈交際關係的處理、破譯密碼的難度時,屏幕前的觀眾也會不由自主的陷入其中,和小組成員們共進退。

如果這部電影就是這樣一個流程,那麼它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還不錯的作品,符合審美、沒有過多的邏輯漏洞,沒有意料之外的驚喜,也沒有無法容忍的過錯。

然而我們都知道,“還不錯”這樣的形容詞是配不上這部電影的,不僅配不上這部電影,也配不上這個劇本和卷福。

昇華的那個點在何處?就在圖靈本身。

阿蘭圖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出身公學,畢業於劍橋國王學院,接受的是腐國傳統的精英知識分子教育。可以說,圖靈一直身在一個被保護得很好的、只要有科研問題就可以開開心心地活下去的環境裡,他的人生將會一帆風順。

《模仿遊戲》| 為世界最強的機器冠上你的名字,就是我愛你的方式

但由於圖靈性格的問題,他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總是容易陷入桎梏。或許是天才的通病罷,他們的個性總是容易走向極端,圖靈也是如此。他年輕時格外的害羞敏感,不善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長開了之後也並不瞭解人情世故,對於使用政治手段達到目的這個常規操作,他一無所知,也不屑使用。

而對於卷福來說,這樣的性格是他演出的重點。他飾演的圖靈,給人們呈現的正是這樣一種形象:埋頭工作,不能理解同事們叫他吃飯的意圖;他堅持自己的破譯方式,手忙腳亂地跟前來視察的軍隊領導解釋。甚至於,他連跟妹子求婚都不懂得好好說話……

寥寥數語,這樣一個木訥、固執、呆板的天才形象就這樣展現在諸位眼前。

如果說,這樣一個對人情這樣展現在諸位眼前。世故一竅不通的天才形象,更多的是以反差萌來體現可愛的話,那麼圖靈有一個更加不為人知的秘密:他是一個同性戀

《模仿遊戲》| 為世界最強的機器冠上你的名字,就是我愛你的方式

電影對於這條線的處理非常的隱秘,但正是由於隱秘,才能凸顯出那個時代對於“同性戀”的包容度究竟有多低。而隱秘的鏡頭語言背後,也是細節的體現。

所以當我們回首整部電影時,才會恍然大悟:原來他和瓊的愛情這樣彆扭生疏,不全是因為他的木訥,而是因為他性取向的偏差;原來他在學生時代看同窗好友的眼神之所以如此特別,不是因為濃厚的友情,而是更為熱烈的愛情;原來他喜愛一個人跑步、精神有如此大的負擔,不僅僅只是他理想的沉重艱難,還有他的感情所給予他的巨大壓力……

直到最後,影片才丟出一個浪漫到令人心碎的真相:這臺名叫“克里斯托弗”的機器,這臺電腦的雛形,是圖靈以他初戀的名字所命名的。

然而,這樣禁忌的感情在那個時代註定得不到有效的抒發,甚至連吶喊的機會都要被官方堵上嘴。戰後,圖靈因為同性戀被判決“猥褻罪”,他在服刑兩年和化學閹割之間選擇了後者,這使他的精神受到了摧毀。不到42歲,圖靈便選擇了自殺,全球最偉大的生命之一就此謝幕。

選擇,圖靈的一生都在選擇。面對德軍的密碼,他選擇了製作機器的道路;機器製作完成以後,面對是否使用、如何使用的問題,他選擇了犧牲少數人而換取更久遠的勝利;面對服刑或是化學閹割,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面對生或是死,他選擇了草草離去。

機器圖靈製造的,發展到今日,電腦早已進化到幾乎無所不能的地步。但之所以它永遠無法替代人類,正是因為這樣一個本質屬性的缺失:“選擇”,永遠都是人才擁有的能力。電腦只能給出方向,最終拍案的,到底還是人類自己。

《模仿遊戲》| 為世界最強的機器冠上你的名字,就是我愛你的方式

只可惜,在無數重大決策上,都能作出正確決斷的圖靈,卻只能對自己的人生作出最悲劇的選擇。如果這是超越時代所必然的結局,圖靈也的確是坦然接受了。

因為他永遠且清楚地記得,在十多年前的那個秋季,滿是金黃落葉的校園,兩個備受校園霸凌的少年,是如何相依為命,共同進退。

而當其中一個少年鼓足勇氣,用他們的秘密語言,去向另一個少年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時,迎面而來的卻是噩耗,是一輩子再難觸碰和追尋的愛,是一個黑洞,一個窟窿,一次難以填補的遺憾。

《模仿遊戲》| 為世界最強的機器冠上你的名字,就是我愛你的方式

正如在《模仿遊戲》的最後二十分鐘裡,面對著探長的圖靈,在審訊室裡說出的話一般:人和機器的區別是什麼?二者最本質的區別是,人是有不同想法的,機器則不是。你愛草莓,我討厭滑冰,你喜歡看書,我對花粉過敏……

你很難說在圖靈的生命裡,事業和愛情哪個更為重要,他短暫人生所留下的每一個腳印,都重重的刻上了這兩者的印記。

無人所念的圖靈,終究是做出了無人敢想的事。只不過,這樣的代價,實在是過於殘酷了。

至少,我們應該知道:

“他給機器取名為克里斯托弗,因為這是他初戀的名字。”

“他同意接受化學閹割,因為只有這樣政府才不會把它帶走。”

“全世界的恐同者,他們用來敲出每個仇恨字眼的電腦,在很多年前都曾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克里斯托弗。”

人類社會大約是進步了,但人性可能從未進步過。

拙筆,貴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