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資江,美麗的母親河

 資江,又名資水,古時候中下游還被稱為“益水”,位於湖南省中部,西南以雪峰山脈和沅水交界,東隔衡山山脈與湘水毗鄰,南以五嶺山脈和廣西桂水流域相接,為湖南第三大河。五嶺逶迤的神奇孕育了她,取乳名“夫夷江”,帶著初出青山時的純情,離開廣西,北向東來,欣然入湘,在邵陽雙江口,與她出自城步青界山的姊妹河赧水珠聯璧合,融為一體,正式名為“資江”。

  大地的乳汁,上天的賜予,使資江漸漸豐滿,一路走來,千姿百態,婉約著、灑脫著、嗚咽著、奔騰著;在山流水靜,出山流水忙,負洗滌之勞,託航運之重,肩灌溉之責,擔瀉洪之任,還要發電、養魚……自源頭算起,蜿蜒一千四百餘里,百折不回,浩浩蕩蕩,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最終到達洞庭經長江入海。

  在益陽境內,資江長達數百里,進安化,經桃江,過資陽,攬赫山,孕育起奇觀美景,哺育著古今文明,使山更青、樹更綠、花更紅!供人們渴而飲、飢而食,耕種收穫,生生息息,代代繁衍,被稱為益陽的“母親河”。

  資江流域面積28100平方公里,全河水量為239億立方米。有人曾把湘江和資江的“個性”作比較說:從地圖上看,湘江水系好比一個撒開的巴掌,而資江則像一翎羽毛,長而狹窄,資江的長度只比湘江短227公里,流域面積卻不到湘江的三分之一;湘江平緩而溫順,資江則險峻激盪。

  河流是有“個性”的。資江干流斜貫湘中丘陵和雪峰山脈東北段,兩側山嶺逼近,支流短小,流域呈狹帶狀,山丘區佔50%,丘陵、盆地佔40%,平原只佔10%。中上游高山深壑相連,河床多基岩、塊石和淺灘,沿程江流曲折,或形成急流,或灘潭相間,而在尾閭之地,卻又低臥洞庭平原。

  這種獨特的地形地貌和雄奇宕蕩的“個性”,造就了資江的多層次和極大落差。有美學術語說:多層次的美比平鋪的美更豐富、更迷人;有經典名言說:江南好,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益陽則是經典的江南。

  資江的神奇和千姿百態,難以用某種描繪和結論詮釋。在上游,資江水淺坡陡,河谷狹窄,從邵陽市至新化,不過120公里,陡崖夾峙,水流險急,有101灘,成為有名的“灘河”。江水奔跑著,跳躍著,衝撞著,有如不諳世事的淘氣少年。邵陽小廟頭至桃江馬跡塘為中游,但險峻之勢絲毫不減。資江在此橫切雪峰山脈,兩岸高山對峙,陡險異常,海拔平均高度1000米左右,河谷陡峭,岩基裸露,河道彎曲狹窄,最大流速達每秒3.9米,形成峽谷險灘,峰谷高差常在500米以上。資江此時成熟威猛,在山谷間猛衝猛打,咆哮奔騰,怒掙羈絆。馬跡塘以下為下游,資江已處雪峰山尾翼,地勢逐漸低緩,河床多沙洲淺灘,兩岸系沖積階地和丘陵,南岸仍多山地,但河谷開闊,寬度增至250米至400米不等,常形成優美秀麗的山間長湖。資江穿越益陽市區,進入尾閭,地勢為沖積平原,與濱湖平原連成一片。此段資江,寬闊嫻靜,緩緩而行,不經意間,露出一二沙洲石渚,似玉佩瑤環;岸邊魚舟依偎,綠柳白楊,翠荷紅蓼,雍容華貴。當然,資江是一條山區性河流,屬降水高值區,每當雨季進入汛期,上游山洪暴發,下游也會波湧連天,並不總是溫順。在益陽甘溪港,資江分為南北兩支,北支在大港子入南洞庭湖,南支出臨資口匯湘江入湖。

  資江從不被人冷落。正如千年人參長在高崖,夜明之珠出自深海,多崇山峻嶺的資江流域,卻又物產豐饒,自古以來人煙聚集,峰壑之間,綠竹漪漪,田舍交錯。不必奇怪上古先人逐水草而居,伴河流而作。正是河流哺育了人類、方便了人類。遠去的不說,清朝、民國湖南又有幾條鐵路、幾條公路?湘中之地,邵陽、新化、安化、益陽,幾乎主要靠資江與外界溝通。當地人少不了資江,外界也少不了資江。長沙漢口在等著資江流域出產的木材、楠竹、煤炭、桐油、毛皮、茶葉、藥材、竹器和豬羊、白米;而山裡俏麗的大姑娘、健壯的小夥子也在等著坐木船、乘木排去長沙、漢口見世面,山民、農夫們則正在等待著運回鐵器、百貨、布草、食鹽……

  再難再險也不得不行走資江啊!粗獷的山裡漢子,執著的“梅山蠻”後裔,伐下樹木楠竹,紮成竹排、木排,打成“毛板船”,用竹筒背上又辣又澀的“包穀燒”,手執竹篙木槳纖繩,踏上了出山之路。於是,那支悲壯倔強的“過灘謠”從心之底水之源響起:

  哦嗬喂——

  資江水上一百零八灘哪,

  “船柺子”過灘像過鬼門關哪。

  闖過去的算你狠羅,

  死在灘上嗷——

  是條好漢哪!

  這就是資江號子!號子聲唱出許多蠻氣,卻也唱出來不少硬梆梆的人物,唱出來一種梅山腹地的人文精神:堅忍不拔、霸蠻拼命,卻又像躲避暗礁旋渦那樣靈泛,處險不驚,矢志不移!

  篙槳帶去希望,纖繩拉回祈盼。山裡的出產在長沙漢口樣樣值錢,多少商鋪貨號因資江毛板船、排古佬的到來而生意興隆;而外埠的物品又正是山裡人的生活必需。早先,從寶慶下來欲往長沙漢口的竹排和毛板船到了益陽城,船伕水手縴夫們見險灘已過,都要把排和船停靠江邊,上岸瀟灑幾日。後來,許多船幫便在益陽批發。

  長沙漢口的商賈等之不及,便紛紛前來益陽進貨,主要交易之地被稱為“大碼頭”,當時在外埠知名度極高。清同治時(1862—1875年)益陽已發展為“車船輻輳,物阜人夥,省門以西,無與為比”的全省性大港,服務業應運而生,著旗袍的青春麗人,風擺柳般走在江岸、碼頭,惹亮了“排古佬”和商賈的雙眸!民初,十噸毛板船可在平水時從益陽城上溯至邵陽城;而漲水時七十噸至一百噸毛板船可從邵陽城直下益陽城。益陽市場大戶多,批發旺,銷路廣,光鹽紗業年營業額便達一億元。

  建國以來至今,資江仍四季通航,有較大吞吐量,但作為河運時代已經過去,湘中腹地,鐵路縱橫,公路如網,機動船早已廣為使用,竹木山貨無須扎排浮江,毛板船已成文物。這時,可愛的母親河又露出了更美、更豐富、更迷人的一面:激流險灘,是難得的觀光風景;飛瀑奔瀉,則充滿畫意詩情;高峽深林,耐可尋幽探勝;山裡土特產,已為時興的綠色食品;吊腳樓、木板牆、杉皮瓦、木水車,以及山民的淳樸、村姑的清純,都是人們心中念想、腳下尋訪,欲先睹為快一飽眼福的高雅古意!

  而對於以前令人懼怕的江流大落差,如今人們是用這樣喜悅的筆調描述的:資水流域位於亞熱帶季風區,平均氣溫攝氏20℃左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降雨量一般在1200—1800毫米之間,屬溼潤地區,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資江干流落差大,流量也大,年徑流量240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豐富,水力蘊藏量為224萬千瓦,湖南境內204萬千瓦,可開發量148萬千瓦,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中游,此段具有興建多處高壩的地形地質條件……

  資江是偉大的,給她的子民無限資源。以前人們認識不到,駕馭不了,享受不了,她不亢不卑,善待人們;現在人們認識到了她潛在的好,駕馭能力也大大增強,她又善解人意,展現出能源之江、觀賞之江的最新特色,表現於益陽段尤為多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