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阪本幸雄:紫光的目標是5年內量產DRAM

坂本幸雄:紫光的目標是5年內量產DRAM

紫光集團11月15日宣佈,由前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出任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日本分公司執行長,而居中牽線者,就是長江存儲董事長高啟全。

在最新一期的日本《鑽石週刊》獨家專訪中,坂本幸雄談到,他和長江存儲(紫光快閃記憶體的子公司)董事長高啟全原本就是舊識,大約3年前,高啟全曾經邀他一起在紫光做NAND(快閃記憶體),但是他還是想做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因此婉拒了高啟全。

今年春季和9月上旬,高啟全再度兩次邀他一起做DRAM。原本他擔心自己已經70多歲了,體力不堪負荷,但後來認為,如果配合兩年前開始學習劍道的步調,應該還可以工作2、3年。

川崎設點目標5年內量產

因此今年9月高啟全來日本時,花了30分鐘就決定,因為做DRAM對坂本來說很有吸引力,於是接下這項職務。

坂本說,紫光的目標是5年內量產DRAM,他的工作就是協助達成目標。紫光要在日本神奈川縣川崎辦公室設立「設計中心」,預定招募70~100位工程師,和中國的製程據點密切合作,大約花2、3年建構量產的體制。

作為爾必達的最後一任社長,坂本幸雄對爾必達其實抱有極深的遺憾,爾必達的起落,基本上都是他一手促成。他後來也將在爾必達的經歷寫成《令人失望的爾必達戰役》這本書。

雖已經年過7旬,但坂本幸雄對記憶體仍抱有熱情,他在前年就已經時常奔走中國,協助其對DRAM產業的佈局,而出任紫光高階主管,似乎也是在這個佈局之下的必然結果。

爾必達一度在記憶體產業中呼風喚雨,成為日本國家隊。在坂本幸雄的領導下,出貨量在全球僅次於三星及海力士,在極盛時期,也和臺灣DRAM大老黃崇仁合資建立瑞晶半導體,爾必達技術體系可以說成為當時DRAM產業的最大主流之一。

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記憶體產能嚴重過剩,爾必達連年虧損,坂本幸雄一下從雲端被打落地下,為求生存奔走各地,希望能夠延續爾必達的企業生命。

當時臺灣為解決DRAM市場面臨的困境,曾規劃成立臺灣創新記憶體聯盟(TMC),坂本幸雄也是最大推手之一,他希望透過幫助臺灣取得DRAM生產專利,共同對抗韓國記憶體產業,當時黃崇仁更在記者會上兩度稱坂本幸雄為臺灣DRAM教父。但該聯盟後來在內鬥與各種質疑聲中悄然落幕。

而坂本幸雄救爾必達的最後一招,是和美光達成聯盟協議,卻在當時美光執行長Steve Appleton死於墜機之後告吹,後來爾必達走入破產,並被美光收購,最終爾必達改名為日本美光記憶體(Micron Memory Japan)。

《鑽石週刊》的專訪中,坂本提到正積極招募人才,應該會來自像瑞薩電子那樣的日本半導體廠商、或在臺灣企業服務但對現狀不滿的人。他強調很多工程師很優秀又有工作意願,但受限於公司的分工策略,只能做被細分後的工作,缺乏自由度。

坂本認為,要做出好的DRAM,設計者必須從產品整體考量,因此企業必須讓他們自由發揮,他說紫光不僅待遇好,應該還能提供一個讓他們覺得有趣的工作環境。

迴避美日掌控專利傷腦筋

如今中國在美中摩擦下,正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其中大力發展DRAM有兩個目的,首先是掌握供應鏈話語權,降低供貨風險;其次,決定DRAM發展政策時,DRAM價格正走揚,若能自產,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減少資金外流。

目前電子零組件的主要專利以及供應鏈都掌握在歐美日等國家手中,如果國家之間的衝突加劇,那麼對中國電子產業的發展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包括消費性產品、基礎建設可能都會落入無以為繼的局面。

為發展自有DRAM技術,中國曾透過各種迂迴的方式來取得相關專利,但也引起了不少風波。如福建晉華事件。

如今紫光先後挖走臺灣DRAM教父高啟全以及日本坂本幸雄,同時佈局NAND與DRAM自產,恐怕還是以技術為優先考量,畢竟DRAM專利仍掌握在美光、三星與海力士3大公司手上,坂本會如何解決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