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第一次讀張文亮的這首小詩《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就被詩裡暖暖的文字所吸引,一股溫柔的力量,讓內心的浮躁慢慢地平和下來。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說: “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要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

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 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培養孩子就像牽著蝸牛散步,放慢腳步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身為父母只要以身作則,把好的品格傳遞給孩子,用行動帶動孩子,享受孩子成長的美好過程。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01

慢教育,父母情緒要穩定

說到教育,德國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借鑑,德國是唯一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

他們有很多經典的兒童教育繪本,其中一部《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講述一隻可愛的企鵝孩子被髮脾氣媽媽的吼叫聲嚇得魂飛魄散,各個身體部位掉到不同的地方,最後企鵝媽媽找到了小企鵝,把它各個部位拼接完整縫合起來,一句“對不起”,企鵝孩子就原諒了她,快快樂樂地和媽媽回家了。

企鵝孩子無條件的原諒,只因為它無條件的愛著自己的企鵝媽媽。

孩子的內心很柔軟,小小的他們總是容易犯錯,於是他們也願意輕易地原諒父母。

也正是因為可以輕易獲得孩子的原諒,父母便總是以這樣的“暴力”方式去和孩子溝通,同時將自己的壓力和不快樂一起宣洩到孩子身上。

父母情緒失控的時候,孩子看到了面目猙獰的他們,在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

當年成龍和吳綺莉的一段往事,他們的女兒吳卓林無疑是最受傷的。

媒體先後曝光吳卓林被家暴、自殺入院等新聞,讓人唏噓不已。

吳卓林自出生到十二歲,吳綺莉一直帶著她和姥姥鄭黎明住在一起。

鄭黎明性格古怪,對吳綺莉很苛刻,經常用尖銳刻薄的話語刺激吳綺莉。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吳綺莉,性格清高孤傲,同時也繼承了母親的強勢。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母親對她的愛堅硬冷漠,而她對女兒的愛過於控制,身為母親的她們都不講究與女兒交流的方式。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吳卓林對媒體說,有一次媽媽提醒她服藥沒有得到及時回應,便激怒吳綺莉歇斯底里地大喊:要麼你死,要麼我死,直至後來吳卓林選擇報警。

對孩子過於嚴厲和苛刻,勢必會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偏執。

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會延續這種養育方式來教育下一代。

心理醫生Juliette Virzi採訪了那些在易怒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並總結出了15個特點:(圖片)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情緒不穩定的家長在孩子眼裡就像隨時可以引爆的炸彈,他們把孩子推向一個不安全的環境,讓孩子生活在“恐怖的負面情緒”之中難以自拔。

在父母面前孩子沒有反抗的能力,父母一旦情緒不穩定,孩子便會戰戰兢兢。

這樣的敏感會一直藏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直到長大成年,伴隨影響著他們的性格和人生。

如果孩子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來提防父母,就不會有多餘的注意力分給學習,更不會有好的成績。

所以控制好情緒是為人父母的必備技能,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02

慢教育,要好好說話

曾經在泰國發生過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一個當警察的父親下班,看到兒子在玩遊戲,一時間怒從心中起,不斷喝斥。

兒子沒有理睬,父親掏出配槍,將子彈上膛,放在兒子面前,說:“你有種就別活了。”說完轉身走了。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嘭!身後一聲恐怖的槍響!他一轉頭,兒子已開槍自殺趴在了血泊之中,父親如遭雷霹,痛苦的撕心裂肺,倒在地上。

可見,惡毒的語言是真的可以殺人。

而“知心姐姐”盧勤從小就在母親的教育下,養成了樂觀、樂於分享的品質。

盧勤在東北農村插隊時,不小心腰受傷了需要住院,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給媽媽寄一封信,免得她事後得知更加著急。

盧勤認為媽媽回信一定會問“怎麼住院了?要不要我來看你?”

結果信裡只有一句:太好了,你終於可以休息了,你太累了。

一句“太好了”讓盧勤緊張的心情放鬆下來,病也就好了一半。

從那以後,盧勤經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用好的心態去面對所有的事情,人自然就活在了快樂之中。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多給孩子一些理解,對待孩子有平等的意識,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一個家庭的毀壞從父母不好好說話開始,因為在家長的負面評價、惡意攻擊中,孩子自我完善的願望會越來越低,於是與父母變得疏遠、關係變得糟糕,惡性循環,無休無止。

幸福的家庭從父母好好說話開始,孩子會在父母的正面引導中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沿著家長的期待前行、努力。

好好說話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裡藏著你對孩子的信任。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03

慢教育,要對孩子信任

還記得《麥兜的故事》裡麥太對麥兜說過一句話:“全世界的人不愛你,我都只愛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

信任,對孩子非常重要。孩子內心最大的渴望,就是得到爸爸媽媽的信任和肯定。

有一則我特別喜歡的泰國公益廣告《豆芽引發的夢想》,講述了一個勵志又感人的故事。

媽媽在菜市場賣菜收入很低,有一天,女兒發現別的攤子上豆芽賣得特別好,便向媽媽提議種豆芽。

面對這個提議,母親雖然沒把握,但她並沒有否決,只是微笑地說:“我們試試!”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她們買來豆子、種菜盆,放在陽臺上,安土、撒入豆子,可豆芽剛剛發芽,就全都曬死了。

女兒很沮喪,可媽媽依然微笑地說:“沒關係,我們再試。”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母親不識字,她找來一本專業種植豆芽的書,讓女兒一句一句念給她聽。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於是,她們經過多次失敗、多次努力,一直沒有放棄,最後,母女二人在不斷地探索下,終於成功的種植出了豆芽。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樸實、有著溫和笑容的母親一次次耐心地說出的充滿魔力的四個字—“我們試試”,最終把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也正是因為有了媽媽的支持和鼓勵,女兒遇到什麼事情都不退縮,直到後來女兒成了netnapa saelaa博士,獲得sarnrak項目的獎學金,在瑞典進行專業研究。

這個母親沒有錢也沒有文化,但是她懂得不應以成人的偏見阻止孩子的好奇心來拒絕孩子探索的腳步,而是讓孩子在失敗中一次次的挑戰,在逆境之中戰勝不利因素,像豆芽一樣成長。

作家三毛曾在《一生的戰役》裡對父親說:“我一生最大的悲哀,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

在孩子的心裡,哪怕全世界都不認可,但只要爸爸媽媽認可,他的世界就是完整的,就有力量勇敢前行。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04

家,應該是最溫暖的港灣

曾經看過芬蘭的一則公益短片—《孤兒院》,讓人過目不忘。兩個小孩帶著期盼來挑選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父母。

前三組家庭很和諧,父母和藹可親,於是孩子的眼睛裡充滿希望,嘴角帶著笑意。

而第四組父母,媽媽酗酒、爸爸大吼,家裡凌亂不堪,周圍被負能量所包圍,孩子立即變得膽怯、驚恐、不知所措,臉上的笑容也隨即消失。

很顯然,家庭的情緒氣氛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會模仿父母的互動模式:

如果父母為人和善,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會是舉止優雅、落落大方的;

如果父母喜歡講髒話粗話,那孩子多半也會缺乏教養、出言不遜;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性格孤僻,甚至懷疑人生。

快樂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而不快樂的童年需要一生才能治癒。

人類從嬰兒時期就會有情感需求,他渴望得到爸爸媽媽溫和而積極的回應。

在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孩子會表現出快樂、積極的心理狀態;而當父母表現出焦慮、不耐煩、敷衍等情緒時,孩子會產生恐懼心理。

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不安全的依戀模式,而這種關係模式,會深刻地影響到孩子長大後與伴侶的相處方式。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人行為舉止也會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同樣的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結果也會不同。

文學家胡適性格溫和寬厚,這得益於他溫柔寬容的母親;曾氏家族綿延數十代人才輩出則與曾國藩家族良好的家風、嚴謹的家教密不可分。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合格的父母懂得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無條件地接納孩子,讓孩子跟著自己的節奏,不慌不忙、按部就班地成長。


不知不覺中,孩子會進步,家長也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

聰明的園丁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只要用心、用愛去澆灌,細心地呵護、默默耕耘,讓他沐浴陽光風雨慢慢地成長,總有一天花朵會燦爛開放,所有的美好都會如期而至。

為人父母是一場體驗,也是一場修行,願每一位父母都能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慢中教育,靜待花開

作者簡介:李小芽,富書專欄作者,一個熱愛瑜伽熱愛美食的壽司店老闆,一個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80後寶媽。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本文首發爸媽精讀頭條號;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