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谐奇趣、线法门、黄花阵…在这些照片里一睹圆明园的残迹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图为谐奇趣残迹全景。为了拍摄这张全景,摄影师已经站到了南面的山坡上。拍摄时间大约是20 世纪20 年代初。

拍摄于20 世纪20 年代末的谐奇趣残迹。此时的谐奇趣已经被破坏得相当严重。

恩斯特·奥尔末于1873 年在谐奇趣主楼南侧楼梯上向东南方向拍摄了此照片,可见部分主楼楼梯、连接音乐亭的连廊和东侧的八角楼厅。从照片中还可以看到连接谐奇趣主楼和八角楼厅的连廊是由一组券门组成的廊桥,券门上方以洛可可风格的蔓草作为装饰。券内原有雕花门,如图所见,拍摄时已无一幸存。

托马斯·查尔德于1877 年拍摄的谐奇趣主楼东侧八角楼厅残迹。距离奥尔末拍摄不到5 年时间,八角楼厅就被破坏得不成样子。

美国人毕士博于1915 年拍摄的谐奇趣东八角楼厅残迹。

瑞典人喜仁龙于1922 年拍摄的谐奇趣八角楼厅残迹。

英国人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摩尔于1877年前后拍摄的线法墙门楼残迹,这是目前已知拍摄时间最早的一张线法门旧照。

线法门早期旧照。此时的线法门主体建筑保存尚完好,只是门上的西洋钟已经不知下落。照片拍摄时间是1877—1879 年。

瑞典人喜仁龙于1922 年拍摄的线法门残迹。对比泰奥菲勒·皮瑞在1876 年拍摄的此门,此时的线法门已经被破坏得只剩下一半了。从这张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线法门是实心架构,说明以前只是起装饰作用,而非出入的大门。

恩斯特·奥尔末于1873 年拍摄的迷宫黄花阵大门。由于拍摄时间较早,西洋大门保存得相当完好,透过门洞还能隐约看到黄花阵中心的石亭。西洋门下坐着的就是和奥尔末一起去圆明园游玩的朋友,这也是奥尔末拍摄的早期西洋楼照片中唯一一张有人物合影的。

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摩尔于1877 年拍摄的西洋楼黄花阵内的八方西洋亭。从照片上可以明显看出,当年黄花阵内的八方西洋亭不是纯石质的,和现在复建的有很大差别。

图文摘自《西洋镜下的三山五园》,中国摄影出版社2017 年10 月第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