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孟加拉乞丐:在窮人中,討要活下去的機會


孟加拉國首都達卡,擁有十幾萬的乞丐大軍,在擁擠的街頭上行乞的身影屢見不鮮。這意味著同行之間存在競爭力,而施捨的人也已經對人們的慘狀麻木,所以他們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引起路人的注意。抱團式的行乞,看起來很有效果。

一般行乞的人都是各自為營互不干涉,你蹲你的天橋,我守我的十字路,能討多少各憑本事,誰也眼紅不了誰。但一個路段的人流量是有限,人們再有愛心也不可能一個個全部施捨過去。

行人往往施捨了第一個,下一個就很難引起人們掏腰包的同情心。長久以往下去,誰都想佔到好的位置,矛盾就會開始激化,平衡也會很快會被打破。抱團式的共生,讓孟加拉乞丐們找到了一個合作的方式。

所謂抱團式行乞,一般由10個乞丐組成,行乞時人們坐在各個角落,中間放著一塊藍色布,供行人丟錢使用。待人流量開始增多的時候,乞丐們便開始向人群唱著“阿拉”,邊訴說自己悲慘的經歷。

成員有身患重病的患者,也有身軀殘缺的殘疾人,也有一部分是身體健康,但靠討乞為生的正常人。成員之間分工明確,病患者和殘疾人靠賣慘吸引行人,身體比較正常的成員則負責收錢、維護現場,以及照顧前者。

成員之間並沒有十分熟稔的關係,大部分是遊蕩在貧民窟的乞友,往往有人帶頭,便一拍即合。但長久的合作,也讓人們彼此生出一絲夥伴情感,久而久之在苦難的生活中,便學會了相依為命。

相比較過去分散的行乞,抱團式的乞討吸引力更大,關注度更高,也更能夠引起人們的同情心,其乞討的收穫也更有效果。而這一種方式,可以避免彼此的競爭,同時還能起到互幫互助的作用。

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那就是整合資源,避免浪費,提升區域影響力。而這一種乞討方式,也讓他們晉升為專業的乞丐,儘管當你看上去時,他們慘狀的身軀能夠引起你的同情心,並不像你意識裡的專業乞丐形象。

根據報道稱,孟加拉國有近一半人口處於貧困線,穿梭在乞丐身邊的路人有時也是囊中羞澀,甚至比乞丐還窮。而讓乞丐們想到抱團式行乞,唯一的因素是為了生存,為了能夠在貧困的人群中討要到活下去的機會。【圖片為醫學博士、攝影師、作家Glenn Losack獨家授權去驢行,禁止轉載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