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劉冰:在鼓勵中爆發成長,比別人更懂愛的教育

【行知路上陶花開之蓮蓬】

代表人物:劉冰

花語故事:從小生長在水鄉的劉冰,喜歡的花很多,但他辦公桌上卻唯獨擺放著蓮蓬。劉冰說:“和絢麗多姿的荷花比起來,蓮蓬雖不好看,但它籽粒飽滿,實實在在、沉甸甸的,承載著生命的延續。我們當老師的,也都有過如荷花般的青春歲月,但更多時候卻以平凡的姿態守護著師者本色。薪火相傳,一如那其貌不揚的蓮蓬。”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錢璐 記者 戴明夷)31年前,年僅16歲的劉冰以高出區重點高中80多分的好成績進入南京曉莊師範學校(南京曉莊學院前身),開啟他人生中的黃金時代。

刘冰:在鼓励中爆发成长,比别人更懂爱的教育

工作28年後,今年8月,劉冰履新南京市六合區蔣灣小學執行校長。他到校後第一件事就是重溫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結合學校實際提出“真愛”辦學文化建設構想——鼓勵師生和家長們真心實意地、真誠地、真實有效地愛祖國、愛教育、愛學校、愛老師、愛學習、愛家長、愛同學、愛親朋……在陶行知思想的指引下,辦新時期的行知學校,讓老師、學生和家長們做最好的自己——這是劉冰許下的心願。

曉莊記憶,有顏值有魅力

寬闊的柏油路、高大的梧桐樹、清香四溢的荷花池、潔淨高雅漢白玉雕像,還有那散發著糖果般香氣的桂花樹、嵌著“愛滿天下”的林間小道……連同這些猶如大樹年輪般印在劉冰記憶深處的,還有母校那些令他崇拜的老師們。每每談起,劉冰總是如數家珍:教勞技課的孫老師藉助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三下兩下就把一張變成了美妙的藝術品;教美術的王老師在校門前的牆壁上寫公告時,隨手拿起一支排筆,蘸上油漆就寫,那牆上立馬就出現了一排排標準的魏碑體書法作品;帶籃球隊的江老師,在三步上籃的過程中,可以在空中連續做出三個躲閃動作,繞開隊員們的圍追堵截,順利將球塞進籃筐裡……

刘冰:在鼓励中爆发成长,比别人更懂爱的教育

在老師們魅力感召下,母校帶給這位曾經的農村少年帶來太多的改變:劉冰從入學時“哆來咪”不分,到畢業時熟練掌握口琴、笛子、吉它等樂器;從原本體弱多病,到熱愛籃球,熱愛跑步,擅長單雙槓運動;從一開始的不善表達,見人臉紅,到口齒伶俐,談吐自如。

在實踐中歷練,在歷練中成長

南京曉莊師範學校提倡“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從進校第一年起,學校輪流給班級學生安排值周任務。輪到值周的班級,學生一週內不上課,把時間用來進行學校衛生、查房、食堂就餐紀律、巡課、執勤等管理。據說,陶行知先生建校時,時常會在農家的牛棚裡開展各類活動,因為牆上掛著“犁”,所以那牛棚也被稱作“犁宮”。“為了紀念曾經的‘犁宮’,學校的禮堂也被稱作‘犁宮’。記得那禮堂裡面鋪著木地板、搭著小舞臺。每到週末,不回家的同學就聚集到犁宮裡看學生自發編排的節目。每場演出,從策劃到編,再到表演,都是由學生們自主完成的。”

刘冰:在鼓励中爆发成长,比别人更懂爱的教育

劉冰是南京曉莊師範學校88級學生,當時學校選擇兩個班級實行“三元制”實驗改革。他所在的7班有幸成為實驗班——兩年在校內學文化課,第三年到小學裡邊進行課堂實踐,邊學教學法。劉冰的第三年是在溧水實小工作實習的。用他的話講,那是上了一整年的公開課。每天上課時,下面至少會有3名實習老師外加輔導老師一起聽課。現在回想起來,正是那段異常艱苦的經歷為劉冰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

飲水思源,不忘初心

畢業後,劉冰回到家鄉,先後在村辦小學、村辦初中、中心小學工作。工作的前10年,他甚至沒有一次外出學習和上公開課的機會。直到2001年,因機緣巧合,時任六合區玉帶鎮教辦助理的徐德宏偶然聽劉老師上課,收他為徒,終於將他引上了專業發展的道路。在師父的教導下,接下來的日子裡,劉冰每天看書寫稿到深夜12:00甚至凌晨1:00。在曉莊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加上日後的辛勤付出,他迎來了豐厚回報:區優青、區學帶、市優青、市學帶、市優秀教育工作者、高級職稱等接踵而至。2010年,劉冰被作為人才引進六合雙語小學任教科室主任。2014年,他被提升為教學副校長。在他的努力下,雙語小學一直保持六合區教學質量的領跑地位。2016年,他被評為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這也是目前六合區小學學段唯一的語文特級教師。

刘冰:在鼓励中爆发成长,比别人更懂爱的教育

回看劉冰的專業發展之路,可圈可點之處頗多:多次在省、市級賽課中獲獎,多篇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多次主持研究省、市級課題並結題,長期從事閱讀教學及習作課程開發的研究,多次應邀赴各地講課並受到普遍歡迎,先後出版專著《擺渡的日子——我的語文教學生活》《特級教師講作文故事》。在爆發式成長的背後,是劉冰驚人的毅力和辛勤的付出。 “人的生存有許多種姿態,而行走的姿態是最美的。比肢體上的行走更美的是思想上的行走。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人類的魅力全在於人的思想……”,劉冰常說,“我雖是行知園裡的普通一員,但卻自感肩頭責任重大。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不負先師的教誨,不負千萬家庭的重託,這是我永恆不變的追求。”

(劉冰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