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老字號“微山湖”把一枚鴨蛋做成大生意

松花蛋在全國各地均有出產,微山湖所產松花蛋便是其中的翹楚,自明朝萬曆年開始,就是歷代帝王筵席助酒之佳餚,享譽全國。微山湖松花蛋因其進京時需用龍缸盛放、桑木封口,故稱為龍缸松花蛋。

在微山縣有這樣一家企業,它繼承發展了傳統龍缸松花蛋製作工藝,歷經三代傳承,從原來僅有18名工人的小廠發展為總資產1.8億元、年收入1.2億元的山東省龍頭企業,公司產品產量、主營業務收入、納稅等綜合指標在全省同行業中均排名第二。

這家公司名叫山東微山湖經貿實業有限公司,現任董事長是已年過七旬的張成文,自1969年從師父手裡接過這個廠子,他已經足足和鴨蛋打了50年交道。“一百多年來,是微山湖這片水土養育了我們企業。”

為啥這麼說呢?在企業產品車間,張成文敲開一枚松花蛋,指著蛋體表面的松枝狀花紋說:“民間有個說法,‘蛋好松花開,花開皮蛋好’。我們用的鴨蛋都是微山湖麻鴨的蛋,麻鴨長年放養在湖裡,吃的是新鮮魚蝦、脆蓮嫩菱,運動量也大,產的蛋個大味美。有這樣好的蛋,才能出來這麼優美的花紋。”

問及老字號的歷史,張成文自豪地告訴記者:“公司正式成立是在清光緒二十八年,也就是1902年,距今已有117年了。創始人金昌順是上海人,因為他頭腦靈活,敢想敢幹,人稱金師爺。他和陸茂其兩個人帶著外國資金和先進的經營理念在微山縣夏鎮開辦了同新祥蛋廠,在月河東蓋了40餘間廠房、倉庫、辦公室,這是微山第一家外國投資企業,也是有規模龍缸松花蛋製作的開始。”

“第二代傳承人孔慶元就是我師父,十幾歲我就跟著他學習,他把製作的關竅要訣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我。”說起自己的師父,張成文的眼眶微微溼潤起來,“我們在2005年就被評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企業,這是國家對我們的歷史和傳承的認可。”

在企業,記者遇到了從上海來的客商黃琪,他剛剛和微山湖經貿簽訂了第一期1000萬元人民幣的採購合同,專供東方明珠集團旗下的各大飯店和商超。

“為了找合適的供應商,我跑遍了江蘇高郵、江西宜春、河北白洋淀等各個知名產區,對比之後還是覺得微山湖產的品質最好,不僅口感外觀很出眾,還能做到無鉛少鹽,符合現下的健康理念,讓消費者吃得放心。而且產品品類比較豐富,給了我們經銷商更大的選擇空間。”黃琪說。

傳統的皮蛋製作過程中會有較多的重金屬,尤其是鉛殘留,長期食用會影響健康。微山湖經貿實業有限公司在10年前就開始投入大量研發資金和人力,改良工藝,在保證口感的同時做到健康無鉛,總投入近千萬元。

2013年,公司無重金屬工藝皮蛋加工技術研發成功,首創的雙控法新工藝(控制料液濃度與溫度、添加蛋白凝固劑、塗膜技術)和過程自動控制、機械化生產,取代了一千多年來的傳統作坊手工工藝,“無重金屬工藝松花蛋”榮獲“第十屆中國專利高新技術產品博覽會金獎”。“目前,公司建設無重金屬皮蛋生產車間4200平方米,皮蛋年產量達3000萬枚,年銷售額淨增6500萬元。”微山湖經貿實業有限公司生產副總郝新民說。

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一直是微山湖經貿發展創新的基石。公司已與山東省漁湖產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省級研發平臺,與中國海洋大學、青島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院所展開科研合作,迄今共獲得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2項,連續三年獲得“專利山東明星企業”榮譽稱號。

翻開企業的產品手冊,除了傳統的松花蛋、鹹鴨蛋、燒鴨等,新產品更可稱得上琳琅滿目,有冷凍水晶蝦仁、香辣灌裝蟹、抗菌增香保鮮工藝皮蛋、無鉛工藝松花蛋等產品。

“近幾年我們的新產品銷售額迅速上升,尤其出口表現非常亮眼。去年,公司出口收入佔到總銷售額的30%,新產品極大地促進了公司的發展壯大。像這個少鹽鹹鴨蛋,就是我們經過多次試驗之後,做出來的一款產品,能在含鹽量大大降低的同時,做到蛋黃流油,保證口感,非常受消費者歡迎。”公司銷售總監李衍文說。

交談中,張成文告訴記者,除了研發項目投入,公司還每年拿出專項資金200萬元,用於引進專業研發人才,公司求賢若渴,只要有真本事,待遇不成問題。

今年32歲的劉文利畢業於江南大學食品專業,從老家江蘇來到公司已經有3個年頭,“研究生一畢業我就過來了,當時張總帶隊去高校招人,我被公司的誠意所打動,到企業後,就一直進行食品研發方面的工作。”

當天,記者還參觀了公司位於微山縣歡城鎮的馨荷蛋鴨生態養殖可循環示範基地,目前該基地蛋鴨保有量達20萬隻。“除了自有蛋鴨外,我們還和養殖戶籤合同,包銷了微山縣5個鄉鎮的鴨蛋。統一給養殖戶提供技術、飼料、防疫等,並以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回收老鴨。”郝新民說。

目前,微山湖商貿實業有限公司已經形成了兩個產業鏈,一條是“山東微山湖經貿小龍蝦養殖基地—精加工—蝦殼副產物高效利用(飼料)—馨荷麻鴨養殖基地—鴨糞有機還田—藕荷蝦共作示範-藕荷蛋蝦漁湖產品加工”的農業生物產業鏈,另一條是“產學研合作轉化+產業協會+產業基地+品牌帶電商+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示範+農戶”的全產業利益循環鏈條。

兩條產業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帶動了全縣的漁湖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