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用益-信託經理參考」新冠疫情暴露出信託行業科技金融應用短板

一週重點關注:

● 復工延遲下 2月中國製造業PMI創有統計以來最低

● 央行:更靈活適度 下一段還要擇機定向降準

● 全球股災來了!疫情蔓延,美歐日股市一週跌10%

● 銀保監會:全力滿足疫情防控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 券商資管最新數據:規模僅剩9.35萬億元

● 理財子公司線上拓新競爭加劇 代銷渠道待豐富

● VC/PE募資更難了!財政部發文:加強對政府投資基金管理

● 居安思危,線上信託在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

● 發行遭遇“倒春寒”信託發力線上展業

● 中國信登啟動2019年度信託產品登記評價

● 認購債券、承銷票據,信託業全方位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 抗疫慈善信託預登記36筆 計劃募集金額達12.4億

●【觀察】新冠疫情對基礎產業類信託的影響

●【觀察】理財子公司崛起,將與消費金融產生哪些火花?

一、財經視點

復工延遲下 2月中國製造業PMI創有統計以來最低

2020年2月份,受疫情影響,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35.7%,比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2020年2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9.6%,比上月下降24.5個百分點,表明受疫情衝擊,非製造業經濟總體回落明顯。

點評:2月份PMI符合預期,由於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其PMI值不具備可比性。預計隨著疫情緩解,各類需求端穩增長的政策也將陸續出臺,企業新訂單將逐步回升,加之PMI是環比指標,3月數值將明顯好轉。

央行:更靈活適度 下一段還要擇機定向降準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2020年2月27日下午2時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應對疫情方面,下一步要用好已有的支持政策,繼續用好專項再貸款政策向中小銀行傾斜;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等貨幣政策工具;擇機實施2019年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釋放長期流動性。“下一段還要擇機定向降準,是因為有些銀行的普惠金融服務達標了,就要給他降低,這也是支持普惠金融服務。”

全球股災來了!疫情蔓延,美歐日股市一週跌10%

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不斷蔓延,讓投資者對2020年全球經濟前景感到悲觀,全球股市遭遇劇烈衝擊。美歐股市2月27日相繼跌入修正區間,即較近期高點跌幅超10%。截至27日收盤的4個交易日,道瓊斯指數累計下跌逾11%,而標普500指數下跌了10.8%。歐洲斯托克600指數在最近6個交易日中5天下跌,跌幅累計達10.3%。亞太主要股市2月28日追隨隔夜美歐跌勢,亦劇烈下挫。其中,日本股市收跌3.67%,較近期高點累計跌幅已超過9.95%,距離跌入修正區間僅一步之遙。A股方面,上證綜指週五跌3.71%,創業板指跌5.7%。全球投資者可謂哀嚎一片。

點評:出於對新冠肺炎全球發展不確定性的擔憂,美債收益率近日突破歷史低點,全球市場避險情緒抬頭。在此背景下,流動性寬鬆的預期已經大幅上升,或將可能倒逼海外央行寬鬆落地。

央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變 市場利率仍有下行空間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會上表示,央行將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不變。價格方面,劉國強稱,LPR改革以來,帶動了整個金融市場利率和貸款利率的下行。目前看,市場利率下行還有一定空間。因此,下階段還要繼續用改革的辦法,通過改善體制機制,挖掘市場利率的下行空間。

銀保監會:房地產金融政策沒有調整和改變

近日,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房地產金融政策沒有調整和改變,但是會對房地產市場融資情況進一步監測,動態掌握。房地產金融政策原本也是遵循‘一城一策’的原則,各地方可根據其疫情和自己地區的情況進行安排,只要不違反相關政策就可以。

全球疫情速報:境外日新增連續第4日超過中國,累計6009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當地時間2月29日發佈的全球最新疫情數據,截止中部歐洲時間29日上午10時(北京時間29日17時),全球共確診8540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其中,中國確診79394例,中國境外地區確診6009例。過去24小時,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753例,其中中國境外新增1318例,中國新增573例。至此,中國境外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第4日超過中國。此外,共有53個國家報告有確診病例(過去24小時新增2個國家——墨西哥和聖馬力諾)。

點評: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進入第二階段,在中國取得疫情控制的階段性勝利後,世界其他地區卻開始了大面積蔓延,這將對今年全球經濟產生重大沖擊。但對於國內,我們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積極支持其他地區的抗疫,或能給我們的很多產業帶來機會。

房企資產緊縮週期前兆:三四線城市率先“鬆綁”

2月21日,河南駐馬店宣佈首付比例從30%下調至20%,打響了三四線城市樓市調控放鬆的第一槍。隨後一週內(從2月22日-2月28日),廣西欽州、江西撫州、河南鶴壁、江蘇南通等多個三四線城市接連出臺樓市調控政策,涉及預售條件放寬、房貸利率下調、購房補貼、公積金貸款額度提高等方面內容,放鬆跡象明顯。

點評:隨著各地線下售樓處逐步開放,三四線城市的政策放鬆,短期有可能對沖在這些城市有項目的房企銷售壓力。這些三四線城市出臺的微調政策是有積極作用的,客觀上減緩房企高週轉模式所面臨的資金壓力。

二、同業新聞

銀保監會:全力滿足疫情防控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近日,銀保監會召開疫情防控工作和金融支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報(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提出,近期將出臺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進一步紓解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困難,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今年以來銀行罰單已披露174張 合計罰沒超4800萬

截至2月21日,監管部門今年以來共計披露了174張2020年銀行罰單(處罰對象包括銀行從業者),合計罰沒4817萬元。從罰單公示出來的信息來看,信貸業務違規、票據違規、違反審慎經營、違規銷售依舊是銀行業的痼疾。此外,還有一些過去較少披露出來的新問題在2020年也走到臺前,這或許與今年銀行資管轉型力度加大等有一定的關係。

券商資管最新數據:規模僅剩9.35萬億元

儘管資管新規落地未滿兩年,但其對資管行業產生的影響卻非常深遠且具有重塑性。2月25日晚間,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了今年1月份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備案數量和規模。從數據來看,自2017年一季度達到歷史最高規模18.77萬億元后,近三年的時間裡,券商資管的規模一路下滑,尤其是在2018年4月底資管新規發佈後,其規模萎縮的速度更是呈現加快趨勢,截止今年1月底,券商資管規模已降至9.35萬億,呈現“腰斬”態勢。

點評:存續產品受監管影響疊加新增數量減少,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資管規模或將繼續下滑。不過,隨著券商資管等機構在轉型主動管理上成效日漸顯著,近幾個月來,其規模下滑速度逐漸出現放緩之勢,去通道的邊際影響也正在逐步減弱。

理財子公司線上拓新競爭加劇 代銷渠道待豐富

理財子公司線上用戶拓新競爭逐漸激烈。據瞭解,截至目前至少包括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交銀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和興銀理財均開通了首次購買理財產品線上自助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的功能。而對於另一渠道代銷機構方面,由於監管細則未出,目前代銷主要渠道為理財子公司相應母行,其他代銷渠道合作較少,合作方式等仍有待探索。

點評:理財子公司依託電子渠道開始拓展全市場的新客戶,這是一個信號。如果未來理財子公司的代銷渠道進一步延伸到其他機構,客戶競爭將更加激烈。

爆款基金帶火銷售 頭部券商代銷規模大幅增長

“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層出不窮,券商的基金代銷熱情也被迅速點燃。多家證券公司表示,今年以來基金代銷規模環比大增,且增速提升,其中權益類基金有望成為代銷收入的主要來源。業內人士表示,券商代銷業務近年來一直呈現下滑趨勢,隨著二級市場回暖,該業務有望成為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增長點。不過,行業競爭依舊很劇烈,頭部券商的優勢更明顯。

點評:當前權益市場比較火熱,受追捧的公募基金也有幾個特點:一是基金經理過往業績亮眼;二是基金公司品牌效應;三是產品主題契合當下市場熱點。

VC/PE募資更難了!財政部發文:加強對政府投資基金管理

2月21日財政部發出《關於加強政府投資基金管理提高財政出資效益的通知》,明確表示加強對設立基金或注資的預算約束,提高財政出資效益,促進基金有序運行。近年來,各級政府批准設立的政府投資基金已經形成較大規模,對創新財政資金使用、引導新興產業發展、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一些基金也存在政策目標重複、資金閒置和碎片化等問題。為此,《通知》對財政資金出資設立的政府投資基金加強監管。這對VC/PE來說,從募、投、管、退四個方面都對他們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也說明,現階段募資門檻提高,也更加困難了。

樂觀判斷中國市場長期趨勢 部分知名私募大舉備案新基金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信息顯示,自鼠年以來,部分知名私募機構紛紛表示看好政策逆週期調節對市場的利好作用,計劃備案新基金以籌集“彈藥”。頭部私募機構淡水泉鼠年以來已經備案了3只私募基金,其它知名私募鼠年以來也紛紛備案新基金,景林資產已經備案了5只產品,而2020年1月1日至今,景林資產已經備案了7只產品。量化私募方面,靈均投資鼠年以來備案了5只新基金,外資私募中,瑞銀資產更是在同一天備案了4只產品,3只為股票型私募基金。

點評:越來越多的中國上市企業具備全球競爭力,將給投資者帶來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三、信託動態

居安思危,線上信託在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

部分信託公司人士表示,因疫情影響,不少信託公司都要求員工居家辦公,工作效率特別是業務推進進度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在信託行業內部,相比小信託公司,少數大的信託公司近年來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的發展。此外,還有一些信託公司通過應用雲桌面、VPN加密通道、遠程視頻會議等手段,基本保障公司員工有效線上協同辦公。

點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各行各業企業復工的計劃,使信託公司的業務開發收到了極大的掣肘,也充分暴露出信託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短板。從總體來看,信託業相較銀行、證券、基金和保險行業,信息化程度是最低的,這種局面如不正視並加以改觀,信託業的轉型就是一句空話。

發行遭遇“倒春寒”信託發力線上展業

2020年開年,信託市場的發行遭遇“倒春寒”。1月集合信託市場發行和成立產品數量環比分別下滑40.4%和29.9%,2月份至21日,比1月份的數量更是進一步下降。據瞭解,儘管疫情的影響仍在繼續,但信託業依託科技的力量,正在逐漸復工。不少信託機構實行遠程盡調、財富管理在線服務等辦法,彌補疫情之下線下展業受限帶來的影響。平安信託、雲南信託、中航信託、中融信託等機構均在有序展業。

點評:一方面,遠程展業的過程中,對於業務風險的防控尤為重要,對於客戶的信用級別要求也在提高;另一方面,基礎產業類信託會是信託業務的主要支撐點,政信業務會維持去年下半年依然“受寵”。

中國信登啟動2019年度信託產品登記評價

中國信登發佈通知稱,正式啟動2019年度信託公司信託產品登記情況評價工作,對各信託公司通過信託登記系統進行信託產品登記報送的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以及其他登記相關工作做出年度綜合評價。中國信登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信託公司監管評級參與單位,中國信登將積極履行被賦予的職能,客觀科學地開展登記評價,努力使監管指導與行業智慧成為中國信登全面履行信託登記服務職能的重要支撐。

認購債券、承銷票據,信託業全方位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當前,與疫情防控相關企業依然是當前金融行業支持的重點。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中信信託、平安信託、中融信託、中航信託、興業信託等,通過購買相關企業債券,信託公司將資金注入到最需要支持的產業中。部分信託公司還運用承銷資質,間接助力相關企業。杭州工商信託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採取一戶一策,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延長還款期限和減免利息等措施,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影響。

點評:面對百年一遇的疫情,信託公司利用自身優勢和特點,積極助力抗疫事業,表現出了信託行業應有的擔當和作為,同時,也為信託公司自身在這個特殊時刻創造更多的收益,一舉兩得。

“抗疫”慈善信託預登記36筆 計劃募集金額達12.4億元

2月24日,從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人士處獲悉,今年以來,中國信登共辦理完成信託公司報送的公益(慈善)信託產品預登記71筆,其中定向“武漢加油”、“抗擊新冠肺炎”等專項慈善信託計劃36筆,涉及計劃募集金額累計達12.4億元,其他非定向社會保障和防範相關慈善信託計劃募集金額累計超過1210萬元。同時,上述辦理完成信託產品預登記的71筆公益(慈善)信託產品中,有22筆已完成了初始登記,涉及初始募集金額近3600萬元。

五礦信託放棄17億元財產保全 與北大資源達成諒解

2019年12月10日,五礦信託以訴前財產保全為由,向青海省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凍結對包括上海北大資源地產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約17億元財產。然而,近兩個月時間過去了,卻遲遲未見五礦信託行動。對此,五礦信託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受北大方正集團風波影響,2019年12月10日,公司向法院申請上述訴前財產保全是從保障委託人利益角度出發做出的決定;後經過全面排查,公司與北大資源合作項目均正常履約,未出現違約,故未提起訴訟。

四、市場觀察

■ 新冠疫情對基礎產業類信託的影響

突發的新冠疫情、返崗的延遲短期內對固定資產投資造成較明顯的衝擊。目前各地各企業對新增固定資產投資普遍較為謹慎。年內製造業、基建以及房地產投資結構如何調整,將對實現2020年經濟增速目標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去年以來,基礎設施建設類信託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勢頭,此次疫情會帶來多大變化呢?

中融觀點:

1、新冠疫情無疑會增大地方的財政壓力,政府加大財政支出(赤字)和增發地方債的預期也會相應走高。短期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期將在一季度受到較大影響,但從中長期看,基建投資仍是對沖疫情損失、完成決勝之年戰略目標的重要力量。

2、宏觀上財政壓力較大,各省份在固定資產投資上或將更為謹慎。而固定投資的穩中有降,又會最終落在製造業、基建以及房地產所佔份額的博弈上。

3、一系列政策紅利陸續釋放,基建投資仍是完成決勝之年戰略目標的重要力量。

4、從今年一季度信託產品分佈與期限來看,本次新冠疫情對一季度基建行業發展及政信類業務存在較大程度影響。

5、大規模的防疫戰,勢必會導致政府的財政投入結構調整,疊加推遲復工的影響,對現存基建工程工期的影響較大,這就需要信託公司加強存續項目的管理,篩查存續項目受到的流動性影響和潛在風險,並及早與融資方及相關方溝通尋求解決方案。

6、疫情下的基建信託既有挑戰也面臨著機會。預計隨著各項政策陸續出臺,疫情後市場需求或將快速好轉,這充分考驗信託公司的業務反應速度,前中後臺協作能力,財富管理能力,以及與客戶之前溝通和服務能力。

■ 理財子公司崛起,將與消費金融產生哪些火花?

被認為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理財子公司未來將獨立存在於中國的金融體系中,並將對國內資管市場的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而轉向消費金融領域,儘管目前理財子公司業務並未與其構成太多交集,但隨著行業的發展和規範,未來兩者的合作空間值得期待。

主要觀點:

1、在以“單體、大額、非標”為業務特點的傳統信託入局消費金融的背景下,相信未來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進入也已不遠。

2、城農商行可能成為理財子公司的發起主力,這可能意味著這類中小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為了尋求理財產品的差異化競爭,會更為主動地加碼消費金融領域,從而起到一定的提速作用。

3、隨著理財市場的教育成熟度不斷提升、消費金融整體迴歸良性發展的趨勢下,相信理財子公司會將更多的資源配置其中,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理財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