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黑鯊遊戲手機 3 Pro 上手談

遊戲手機,也存在一個類似「先雞後蛋」的疑問——是先手機後遊戲,還是先遊戲後手機?

主打電競和遊戲的 Android 手機,對遊戲手機的定義就由此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理解,前者如「能玩遊戲」的 iQOO,特別反感別人叫它「遊戲手機」;後者如「就玩遊戲」的黑鯊,又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遊戲手機」。

黑鯊和 iQOO 對「遊戲手機」這同一個概念的不同理解,其實反映了這個概念的微妙之處。

手機是一個集成度更高的平臺,不存在 PC 端那樣巨大的性能鴻溝來把遊戲手機與普通手機切割開來,所以,如果下到 3000 上至 10000 的手機都用著相同的 SoC,遊戲手機又何以為「遊戲手機」?

iQOO 選擇不叫自己「遊戲手機」來規避這個尖銳的問題,而稱自己為「遊戲手機」的黑鯊,把這個問題回答得怎麼樣?

看看今天發佈的黑鯊遊戲手機 3 Pro,就能知道個大概。

黑鲨游戏手机 3 Pro 上手谈

配置「發燒」

既然標榜的是「遊戲手機」,配置不發燒,無異於耍流氓。

遊戲體驗與硬件配置正相關,所以作為一部遊戲手機,也不難想到,黑鯊 3 Pro 必定會享受旗艦級的配置。

與遊戲相關的幾乎所有頂級硬件,都被塞入了這款 4699 元起跳的手機裡面,包括驍龍 865、LPDDR5 RAM、UFS 3.0 ROM、最高 12GB + 128GB 存儲配置、65W 快充、7.1 英寸 90Hz 的刷新率 3K(1440p)屏幕,甚至連網絡都是 NSA / SA 雙模 5G,搭配的 Wi-Fi 6。

只看這組硬件配置,說這是一部 2020 上半年推出的旗艦手機,似乎也沒什麼違和感。

頂級的硬件配置疊加在一起,給黑鯊 3 Pro 帶來的,是足夠直接對標 Android 旗艦的實際體驗:

  • 日常使用幾乎觸碰不到天花板的運算性能

  • 大屏更沉浸的顯示效果和比較出色的顯示素質

  • 安裝 APP 和傳輸文件時超快的存儲速度

  • 極速充電,和非常靈活的續航

  • 兼容 5G 和 Wi-Fi 6 的無線網絡


除了驍龍 865 和 LPDDR5 內存的性能 / 能耗優勢日常使用中不太容易被感知(因為它們畢竟不是木桶的短板),這些特點會帶來肉眼可見的體驗提升,比如大屏看電影更爽、安裝 APP 更快、65W 快充充電更快 ⋇,在體驗黑鯊 3 Pro 超過一週的時間裡,它經常能留給我一些通常只有在 Android 旗艦上才能體會到的美好瞬間。

⋇ 黑鯊 3 Pro 和黑鯊 3 都支持 SQC 65W「極速閃充」,我做測試的時候監測到黑鯊 3 Pro 的最大充電功率在 53W 上下,如果測試數據無誤的話,把能量轉換效率以及檢測設備接入導致的數據損耗考慮在內,這個數據和標稱數據相比誤差還是大了些。

當然這些日常使用中的美好,最終還是和遊戲時的體驗互通的。

尤其是 7.1 英寸大屏和 65W 快充,對於我這種沉迷農藥無法自拔的玩家而言,完全就是回不去的體驗,7.1 英寸大屏的代入感無需贅言,65W 快充 12 分鐘充電 50%、28 分鐘充電 90%,對於我來說也是剛需。

習慣了黑鯊 3 Pro 之後再換回 iPhone Xs Max 和一加 7 Pro,有點讓我想起之前從 iPad mini 玩《爐石傳說》再換到 iPhone,屏幕小續航短,滿滿的都是捉襟見肘的束縛感。

黑鲨游戏手机 3 Pro 上手谈

◎ 黑鯊 3 Pro 息屏充電時從 1% 電量到 100% 電量的充電功率曲線,使用的是原裝 65W 充電器

當然,日常使用的性能優勢不明顯的驍龍 865,在玩吃硬件的手機遊戲時,性能的優勢也會立刻顯現出來。

驍龍 865 加持的黑鯊 3 Pro,《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這類遊戲,特效全開黑鯊 3 Pro 跑滿 60fps 毫無壓力,挺讓人意外的是,之前驍龍 855 Plus 只能跑到 50fps 不到的《狂野飆車 9:競速傳奇》,黑鯊 3 Pro 居然也能跑到將近 60fps……

驍龍 865 的性能提升可見一斑,尤其是 GPU 性能。

3DMark 的測試數據能解釋黑鯊 3 Pro 的 SoC 性能提升,我跑了 Sling Shot Extreme 測試項,黑鯊 3 Pro 的驍龍 865 的顯卡分數相比 iQOO Neo 競速版的驍龍 855 Plus,OpenGL 和 Vulkan 下分別提升了 15.9% 和 23.6% 提升(反映 CPU 性能的物理分數提升 14.5% 和 16.7%,不過 CPU 對遊戲性能輸出的增益不如 GPU 明顯)。

黑鲨游戏手机 3 Pro 上手谈

遊戲定向發力

無差異的旗艦配置之外,針對遊戲的定向優化,才是說服用戶的理由。

毫無違和感的旗艦配置,其實也落入了文章開篇所提到的那個悖論中:遊戲手機與非遊戲手機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硬件配置差異,你黑鯊 3 Pro 的硬件配置玩遊戲爽,我同等配置的旗艦手機顯然也不會差,所以黑鯊 3 Pro 想讓用戶信服,就必須要回答的「何以為遊戲手機」這個問題。

或者說:怎樣凸顯自己「遊戲手機」的 ID?

上手一週之後,我覺得黑鯊 3 Pro 至少是從這幾個方面回應了這個問題:

丨屏幕

SoC 性能躍進之後,對手機遊戲體驗影響最大的,就莫過於屏幕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遊戲手機會喜歡在屏幕上作文章。

比如被抄了作業的高刷屏,就是被 2017 年 11 月發佈的初代 Razer Phone(120Hz)和 2018 年 6 月發佈的初代 ROG Phone(90Hz)發揚光大的。

黑鯊 3 Pro 也選擇了在屏幕上作文章,不過它沒把屏幕刷新率強推到 120Hz 甚至 144Hz,而是選擇了 90Hz 刷新率搭配 7.1 英寸大屏。

用 90Hz 高刷屏你既可以說是保守,也可以說是務實。說它保守,因為中高端手機很快就會初步形成 144Hz 帶 120Hz 的格局,黑鯊 3 Pro 的 90Hz 可能很快就不那麼夠看了;說它務實,也是因為高刷屏的刷新率也存在邊際效應,120Hz 乃至 144Hz 相對 90Hz 屏幕的提升,未必會有 90Hz 相對 60Hz 的體驗提升明顯,而且手機遊戲對高刷屏的支持,以及高刷屏的性能負載、能耗效率,也都是問題。

所以從 90Hz 跨越到 120 / 144Hz,遠沒有 6.6 英寸(黑鯊 3 的屏幕尺寸)升級到 7.1 英寸來得誇張。一定程度上來說,黑鯊 3 Pro 用一塊碩大的 7.1 英寸屏幕搭配不那麼極致的 90Hz 高刷屏,無論是外宣還是體驗,都有它的刁鑽之處。

單說體驗,這麼一塊巨屏放在眼前,那種震撼確實相當誇張。

黑鲨游戏手机 3 Pro 上手谈

大屏的優勢就是儘可能地用屏幕塞滿你的視線熱區,減少外界干擾、增加沉浸感,所以特別適合看視頻和玩遊戲這種對沉浸感更敏感的場景。

而黑鯊 3 Pro 的這塊 7.1 英寸的 OLED 屏幕,就是大屏優勢的完美體現,不討論 7.1 英寸屏幕更重、更難握持,單考慮屏幕顯示效果,在用過黑鯊 3 Pro 之後我很難再切換回 iPhone Xs Max 或者一加 7 Pro,這完全就是不同級別的顯示設備。

另外,這塊屏幕的 DCI-P3 色域有 97%(接近一加 7T Pro 的 100%)、色深有 10bit,所以在看視頻的時候非常明顯能感覺到這塊屏幕的色彩明顯比 iPhone Xs Max 絢麗很多,體驗非常棒!如果喜歡看視頻,這對新出現的寬色域 + 高色深的組合非常值得留意,很可能會是頂級手機們的下一個發力點。

黑鲨游戏手机 3 Pro 上手谈

丨遊戲音效

音效一直都不是黑鯊的短板,從第一代的產品開始,黑鯊就一直有支持正面雙揚聲器,黑鯊 3 Pro 也搭載了前置的雙線性揚聲器,而且,黑鯊 3 Pro 的這代雙揚聲器還經過了 Hi-Res 認證,所以音樂音效上黑鯊 3 Pro 的表現理應比前幾代黑鯊手機更好。

立體聲揚聲器對於遊戲體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既能增強遊戲時的臨場感,又能在《和平精英》這類 FPS 遊戲裡面發揮「聽聲辨位」的優勢,所以雙揚聲器和 3.5mm 耳機插孔一樣,普遍是遊戲手機的標準配置。

黑鯊 3 Pro 上下兩個揚聲器給我的感覺一是音量大(對比其它手機非常明顯),二是立體感強,而且揚聲器開孔朝向屏幕,所以也規避了橫屏遊戲雙手握持手機時堵住揚聲器的麻煩,所以對於遊戲而言,這對揚聲器的體驗確實很不錯。

不過至於聽音樂有多 Hi-Res,我覺得可能還有待商榷,黑鯊 3 Pro 揚聲器的整體聽感並沒有給我很驚豔的感覺,和三星 S20+ 這類手機的頂級外放表現比起來還是遜色不少,這篇文章就不深聊了。

丨操控方式

兩個橫屏彈出式的實體肩鍵,可能算是黑鯊 3 Pro 最神來之筆的一點創新了。

你可以把黑鯊 3 Pro 的兩枚肩鍵理解為兩個彈出式前置攝像頭(只不過這兩個肩鍵為了實現更好的手感肯定物理構造和彈攝有很大區別),非遊戲狀態下,隱藏進中框,橫屏遊戲時初次進入需要設置映射鍵位,之後自動彈出。因為是系統層面的支持,遊戲啟動時自動彈出、自動定位鍵位、不需要手動開啟,所以黑鯊 3 Pro 這對肩鍵的體驗非常流暢。

至少是跟華強北出品的各種外接按鍵,有天壤之別。

在手感上,黑鯊 3 Pro 這兩個彈出肩鍵的手感也是最接近遊戲手柄的按鍵體驗,不只是外接按鍵沒法兒相提並論,像是 iQOO 和 ROG Phone 上的 Air Trigger 這種類型的壓感按鍵,在彈出肩鍵這種實體按鍵面前也是完全沒有優勢,實體按鍵的咔嗒感和回彈,是壓感肩鍵沒法兒模擬出來的。

黑鲨游戏手机 3 Pro 上手谈

黑鯊 3 Pro 因為只有兩個肩鍵,所以在實際體驗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如果遊戲鍵位比較多,既要兼顧屏上按鍵又要兼顧肩鍵,整體的操控體驗就不如全屏上按鍵好。

比如《王者榮耀》這種技能偏多的 MOBA 遊戲,搭配實體按鍵屏內屏外點按的意義就不是太大(更適合屏幕壓感),相反《和平精英》這種突突突為主的 FPS 遊戲,或者是《狂野飆車 9》這類的競速遊戲,因為常用按鍵不是太多,習慣了肩鍵就是一種回不去的體驗,尤其是開啟自動駕駛模式的《狂野飆車》,體驗簡直無與倫比 ⋇。

⋇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可能和黑鯊 3 Pro 的按鍵映射有關,我試過《崩壞 3》多個版本都沒法兒在遊戲內啟動屏幕搖桿,如果確實是按鍵映射的適配 Bug,可能其它遊戲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除了肩鍵,黑鯊 3 Pro 也能用黑鯊現成的一套遊戲外設配件,包括黑鯊手柄和冰封散熱器,黑鯊 3 Pro 畢竟是一個 7.1 英寸屏幕的「重型遊戲手機」,握持的手感偏差而且發熱量偏高,所以這些專用的外設配件對於提升它的實際遊戲體驗還是很有意義的。

黑鲨游戏手机 3 Pro 上手谈

丨硬核造型

為了突出遊戲手機的硬核元素,黑鯊 3 Pro 用了一體成型 CNC 主框,鋁合金主框從中框延伸到了機身背面,再加上對稱的三攝和磁吸充電 Dock 區,以及可編輯的 LED 燈效,這樣一款 7.1 英寸的硬核手機,顯然有不俗的辨識度——

這就是一部遊戲手機。

黑鲨游戏手机 3 Pro 上手谈

日用?

成為一部遊戲手機的代價,是必然會犧牲一部分的日用體驗。

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形,把自己和普通手機徹底地切割開來的黑鯊 3 Pro 都是一副遊戲手機的模樣,所以,凸顯自己遊戲手機的 ID,我覺得黑鯊 3 Pro 應該算是成功的。

但是成功也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選擇了遊戲用戶,卻排除了非遊戲用戶——因為對遊戲體驗正優化,往往也是對非遊戲體驗負優化。

你應該很難想象一款手機會有 7.1 英寸巨屏還加上了硬核的鋁殼機身,也應該很難接受一款 178mm 高 83mm 寬 10mm 厚還重 253g、平常日用得不自主一隻手端另一隻手扶的手機——如果你對這組數據沒有很強的概念,在手機中不算小的 6.8 英寸三星 Galaxy Note 10,對應的數據是 162 × 77 × 8mm,重 196g。

基礎數據擺在這兒,再加上黑鯊 3 Pro 作為一款遊戲手機,基本上都是在對橫屏握持的手感在進行優化,所以正常日用時豎屏的握持體驗就相對差很多,不只是厚、大、沉,不夠 2.5D 的屏幕和背面握持熱區磁吸充電 Dock 凸出帶來的不那麼舒適的手感,都是我不情願把黑鯊 3 Pro 帶出門的理由。

黑鲨游戏手机 3 Pro 上手谈

◎ 黑鯊 3 Pro 屏幕尺寸太大,很多時候豎屏使用的時候也得兩隻手一齊上陣

而且我還在插卡使用的一個星期裡面,發現黑鯊 3 Pro 至少存在這些細節優化不到位:

  • 電源鍵偏上,單手按不到電源鍵

  • 單手模式優化不到位,全面屏手勢下啟動不方便

  • 屏幕指紋感應區位置太靠上

  • 屏幕尺寸本身偏大,導致橫向翻頁時手指橫劃的距離相應偏長


苛責一點的話,雖然有屏幕尺寸偏大的先天劣勢(所以黑鯊 3 Pro 上這些惱人的細節在屏幕更小的黑鯊 3 上反倒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其實黑鯊 3 Pro 在這幾點上都是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屏幕尺寸大、手指橫劃距離很長才能觸發翻頁動作,代碼稍加調整就可以解決,單手模式也未必一定要靠懸浮球或者導航鍵觸發,錘子的下拉縮放就可以借鑑。

當然,除了硬件設計和優化不到位,附加功能的缺失對體驗也會有一定的影響,比如,黑鯊 3 Pro 不支持無線充電,也不附帶 NFC 功能,如果對成片質量要求高的話拍照也差點意思(無光學變焦、主攝拍照素質不突出、夜景拍攝質量比較糟糕)……

講道理,這些功能之於我而言也不是缺了會死,無線充電麻煩一點但是 65W 快充它不香?NFC 對我而言也只是…額,每天上下班刷公交?而且,黑鯊 3 的後置 3 攝拍照質量不那麼放大 100% 對比解析力的話,看起來也還不錯……但是每次臨用時突然想起來「哦對,無線充電 / NFC / 遠攝它沒有」,還是會讓我洩氣。

黑鯊 3 Pro 畢竟是一款遊戲手機,所以可以理解,與遊戲相關度不大的配置或者功能,可能從產品立項的一開始,就已經為「遊戲手機」的 ID 讓位,就像是的遊戲筆電你不能要求它性能爆炸還要輕薄便攜一樣。

黑鲨游戏手机 3 Pro 上手谈

所以,最終黑鯊 3 Pro 給我們的就是一個選擇題了:

遊戲體驗之於你而言,有重要到值得放棄一部分的日用體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