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山西省新絳縣龍興寺,大殿中宋金時期的彩色佛像,建築卻是元代的


著名的龍興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的新絳縣城北的高阜之上,該寺始建於唐,原名碧落觀,唐高宗咸亨元年改稱龍興宮,後因宋太祖趙匡胤寓此,又改名龍興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慶節假期約上倆好友三人一起,首站便來到了龍興寺,進入山門是一條108級的長石階,象徵著人一生要經歷的108個磨難,踏上一級,就踏破一個磨難,踏過108級,就一生平安,萬事無慮了。

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懸山頂,斗栱五鋪作雙下昂,為元代遺構。殿內後槽設有佛壇,上面塑有三世佛及脅侍菩薩9尊彩塑。

殿內塑奉有“三身佛” ,為宋金時期彩塑、盧佛、釋迦牟尼佛、盧舍那佛及侍立觀音、地藏、文殊、普賢,佛像造型各異,生動形象,堪稱稀世珍寶。

三位佛面前分別侍立著觀音、地藏、文殊和普賢四大菩薩,而區別在於“印相”,也就是三位佛的身體姿態和手的動作不同,個個面龐豐滿,衣紋流暢,堪稱雕塑中的精品。

院內大雄寶殿前有碧落碑亭,亭內是稱譽全國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名碑《碧落碑》。此碑高2.26米,寬1.03米,厚0.21米,系唐高宗李治、高祖李淵第十一子韓王元嘉的兒子李訓、李誼、李撰、李諶為其亡母房氏祈福而立,稱之為稀世珍寶。

大殿之後,便是赫赫有名的龍興寺寶塔。此塔十三級,呈八角形,高約40米,全部是用磨光的青磚砌制。塔身各簷下的椽、柱、斗拱,均為仿木結構,製作頗為工細。

令人感到迷惑而神奇的是,據說此塔頂上還曾有過幾次冒煙。塔頂騰煙,僉為青雲直上,當地百姓認為是為以發達科名之徵兆。

恰逢國慶節假期還擔心這裡人多堵車,來到發現這裡沒有其他景區人山人海的現象,猶如以往一樣,只是有三三兩兩的遊客至此。所以,小編認為這裡是喜歡古建和學習歷史遊客假期的理想遊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