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2020,醫療、文化、TMT怎麼投?

2020,醫療、文化、TMT怎麼投?| 專訪華蓋資本許小林

說起許小林,圈外人或許對他並不熟悉,但事實上,他和他掌舵的華蓋資本都可以說是投資界的傳奇了。

許小林從北大國際經濟系畢業後,用不到六年時間做到了長城證券併購部總經理的位置,之後任建銀國際產業基金總經理,是建銀系私募股權基金的創始人,並帶領團隊籌建了建銀國際醫療基金,即中國第一支人民幣醫療產業基金,管理建銀系基金總規模達150億。

在39歲生日那天,他卸任建銀國際產業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以華蓋資本創始合夥人及董事長的角色亮相。

而華蓋資本,在創立之初的規模只有10億人民幣左右,僅僅用了5年左右時間,規模超過了100億。目前管理有醫療基金、TMT基金、文化基金等多支股權投資基金。

這個發展速度非常驚人。如今華蓋資本的Portfolio包括了諸多優秀公司:

  • 醫療健康行業:復宏漢霖、碧蓮盛、海和生物、健麾信息、德琪醫藥、九強生物、數坤科技、寶島婦產醫院、博雅輯因、諾康達、唯邁醫療、朗潤醫療、博聖生物、仁度生物等;
  • TMT行業:老虎證券、觸寶科技、宋小菜、凱樂士、睿智科技、佐大獅、航班管家、百融金服、必要、卡方科技等;
  • 文化行業:開心麻花、十點讀書、果麥出版、廣州遠程教育、大象科技、少年商學院、新榜等。

作為華蓋資本的領路人,許小林將在「深響年度機遇峰會」上帶來《全球政經背景下的中國股權投資》主題演講,為我們穿透“中美投資現狀”“中國股權投資問題”“未來趨勢與細分領域判斷”等問題,以全球視野、投資視角牽引一場關於機遇的深思。

在峰會前,「深響」與許小林進行了一次深度訪談,探討了新常態下一/二級市場的宏觀趨勢;醫療、TMT、文化行業的投資思路、創業者的新變化、投資團隊如何拓展邊界等問題。

2020,醫療、文化、TMT怎麼投?| 專訪華蓋資本許小林

投資思路上,許小林堅持對醫療行業的長期看好,他認為醫療是個慢生意,是中長期的趨勢。而TMT領域“砸錢、快速成為行業第一”的策略在醫療領域並不太容易實現,因而對互聯網醫療仍保持冷靜態度;

文化行業方面,許小林認為當下投資痛苦的點在於文化行業的“無中生有”屬性,風險很大,退出渠道上很難。但從長期價值角度,文化板塊的未來意義很大。創意平臺類公司值得基金投資;

TMT大領域中,華蓋選擇了聚焦戰略,側重金融科技、供應鏈。

許小林認為,2020年一級市場投資總量會繼續下降,資金往頭部機構集中,整體上是“提質減量”的一年。創業者方面,企業也更加務實,過去企業可能只考慮6個月的資金使用問題。現在要考慮兩年的現金流。

而在這種大浪淘沙加劇的大背景下,投資機構的回報率反倒是高的。“在這個時點不能太保守。碰到優秀的公司,價格合理,還是要勇敢一點。”

以下為「深響」整理後的部分許小林對話實錄:

對一/二級市場的宏觀判斷

深響:您如何預判2020年的宏觀經濟情況?

許小林:經歷了2018、2019,現在大家應該對這種形勢已經很能接受了。過去十年或者說改革開放40年,大家習慣了高速成長,最近兩年可能有個心理調試期,基本上大家已經能接受了(新常態)。

2020年,我個人總體判斷:政策方面不太可能有更大的動作,再去做一個四萬億、三萬億的刺激。政策可能更多還是保穩定增長,不是刺激也不是聽之任之。經濟是一個平穩的狀態。

深響:這種狀態對我們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有什麼樣的影響?

許小林:中國的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和宏觀經濟形勢一樣,總體都是由資金的體量來決定的。如果你的錢多,肯定一級市場就會好,創業者的氛圍也會好。二級市場更是資金推動型的。

從2018年資管新規到現在,其實並沒有實質性地給市場增加大多的資金量。從這個角度來說,2020年一級市場的錢仍然是比較緊的。過去一年募資量大幅下降、新的基金總體量絕對額下降,很多基金往頭部化集中,這些都已經體現出來了。

2020年,一是總量下降;二是資金往頭部機構集中,大家在投項目上,可能談判能力或者說投資策略上會更有優勢。所以我覺得一級市場從數量上不會太樂觀,但是從質量上看有可能是非常好的一年,從歷史的經驗和實際的邏輯去分析都說得通的。

歷史經驗是,經濟低迷的時候投資機構的回報率反倒高。這時候大家不容易拿到錢,只有很好的團隊能拿到錢,而且拿錢的時候估值也比較合理。在這種情況下,買的便宜、優秀的團隊、優秀的方向,三五年後趕上經濟上行期退出,回報率一定高。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邏輯,只不過知道的人有可能在低迷時期沒錢,或者說有錢的時候過於謹慎。

我們華蓋,從內部合夥人討論的策略來看,2020年我們仍然對一級市場投資偏樂觀的,這可能跟我們儲備了很多彈藥有關。手上有錢的時候,在這個時點不能太保守。碰到優秀的公司,價格合理,還是要勇敢一點。

至於二級市場,我個人覺得應該不會比2019年差。

因為2018、2019年有很多上市公司經歷了很大的波動,包括實際控制人易主、爆倉、公司出問題、被動轉型、商譽的問題,從風險的釋放來講我覺得已經差不多了。所以2020年是在利空已經出得差不多的情況下,如果資金面有緩解,應該不會比前兩年更糟。

深響:二級市場目前的情況會傳導到我們投資動作上嗎?

許小林:影響肯定會有的,尤其2019年已經出現了A股破發,這個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大家對一二級市場倒掛的擔心一定會傳導到一級市場。大家現在對估值越來越謹慎。很多之前追求高速發展的To C開始務實地看To B,看企業服務。大家接受了一個慢生意,而不再是過去那樣快速地靠資金去追求一個高速發展。所以我覺得這個肯定會傳導。

創業的變化

深響:這段時間創業者有什麼變化?

許小林:大家變得更務實了,知道企業生存的重要性。過去是業務拓展更重要,現在平衡了。

過去企業可能只考慮6個月的資金使用問題。現在要考慮兩年的現金流。企業每天都在被市場氣氛感染,他們越來越知道,不要因為現金流、融資的問題倒在成功之前。現在無論是借款、股權融資,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平均的週期都更長。過去3-6個月,現在6個月到一年半。所以企業也必須更成熟。現在很多企業跟說他們也不知道春節前能不能拿到錢,所以做了好幾手準備。

而從創業者來說,這些年我們更多偏好的以及在市場中成功的大多是新型創業者。他們跟過去的創業者相比,有海外學習/工作/研發背景,視野更國際化,同時背景更偏技術、科技。

現在一個企業,它廣告做得再好、市場做得再好,如果它的產品、企業本身沒有核心的技術,沒有技術壁壘,我們很難給它投錢,或者接受高估值。

過去2006、2007年投資更多看企業的財務狀況、市場能力、品牌,你可以是“二流產品、一流銷售”,但現在不一樣了,必須是一流的研發,我們才敢去投資下重手。

醫療行業趨勢

深響:華蓋資本在醫療領域戰績頗多,生物醫藥、器械、服務這三個主方向是什麼趨勢?我們看到一些互聯網公司也在以平臺或者智慧醫療的方式做醫療,您怎麼看這種現象,他們未來有可能成為醫療行業的主角嗎?過去您基本不投互聯網醫療,現在這個觀點有改變嗎?

許小林:我們這些年一直在賭一個趨勢,中國生物醫藥的時代。我們從2013年、2014年開始佈局,這兩年行業逐漸形成也比較有熱度。再一個醫療器械的國產化。民營醫院逐步規模化和質量提升以後的品牌化。未來民營醫療可能會佔到30-40%,現在才15%。這幾個是醫療行業的趨勢。

醫療是個慢生意,是中長期的趨勢。

互聯網醫療,我們非常關注,但很少下手。其實也投了兩三家,但投得非常慎重。互聯網醫療一定有很好的價值,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醫療的結合都是有價值的。只不過醫療是很專業很慢的生意,這些好的工具在跟醫療做結合時,很難馬上見效。TMT領域砸錢、快速成為行業第一的策略在醫療領域並不太容易實現。

深響:醫療的確既專業又“慢”,醫療行業有平臺機會嗎?整合這些專業細分,出現一個流量平臺,或者現有的強流量平臺去切醫療。

許小林:強大的流量平臺去切“藥”和“器械”是很難的。如果將來To C的比如非處方藥直接形成網上購買,流量平臺客觀地有優勢,畢竟新建平臺難度太大。

但我們反覆講醫療是一個很專業的市場,服務的人群其實對價格沒有那麼敏感,他對服務品質更敏感。我們過去的流量平臺,我理解,至少在過去10年的競爭裡還是比價格、速度,如何用一個低價實現快速服務。而這兩個因素在醫療領域,不那麼重要,它可以慢一點、貴一點,但絕對要有效、安全、解決問題。我們為了看好一個病,可以跑到省會城市,我寧願多坐幾站車也要去公立好醫院。大家不會那自己來做賭注。這不比外賣、買衣服,那些風險很低。

互聯網公司要進入醫療行業還是得尊重醫療行業的特點,一定不是拿重金短期可以實現的。醫療一定是一個用時間來換取收益的生意,時間越長,你的路子走對了,你的收益會越來越好。

文化投資趨勢

深響:文化行業今年不太穩定,您對這個行業還會堅持下去嗎?

許小林:這是一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行業。我們在文化行業經常跟團隊說的三個字就是“小而美”。這個行當就是要慢慢地積累,等待機會的來臨。我個人比較看好泛文化領域、IP衍生,還有體育和教育,其實這幾個領域裡現在都沒有真正的大公司,世界領先的更沒有。

但這個領域還是機會很多。大家人均GDP到了一定數額之後,文化消費就會起來。我個人中期還是非常看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要保留這個板塊,哪怕它現在不大,但我覺得它對華蓋的未來很有意義。

痛苦的點在於風險很大,還有退出渠道上很難。文化領域我經常有個詞叫“無中生有”——大家天然覺得這個行業是靠無形資產、虛擬資產形成的行業,大家天然地覺得心裡沒底。

深響:那麼文化行業在華蓋整體佈局中,是什麼角色呢?

許小林:它是我們現在一些優勢方向的很好的補充。所有投資都不是對過去佈局,而是未來。只不過在有困難的時候,我不能在短期上做重要佈局,這時候砸重金可能就提前犧牲了,但在必要的時候去佈局是有意義的。我們投資的果麥出版、開心麻花、十點讀書等這些公司是有核心競爭力的。

深響:文化、創意天然是一個無法規模化的東西,太跟“人”相關了。但資本追求可複製、規模化、門檻、壁壘、壟斷。這兩種衝突您如何調和?

許小林:這是一個好問題。創意很難複製、規模化。即使跟優秀的個人綁定,比如甯浩、李安,他們的產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創作的黃金期也是有時間段的。所以如果投原創的個人,適合個人投資,不適合基金投資。

但如果是創意平臺公司,就是有基金投資價值的。比如說十點讀書,它實際上是創作者的平臺;果麥出版,是連接原創者和讀者的平臺。

創意是無限的,生意是有限的。我們現在差在哪兒?一個好的創意出來以後,這個創意能產生的商業價值非常窄。這是成熟文化產業能做的事,我們現在只做了整個文化產業裡很窄的一塊。

用醫療類比也一樣。醫療是個大藍海,八萬億。但八萬億隻是看病,更多的人群其實是健康人群。當你把醫療產業從“治病”拓展到“治未病”的時候,規模會更大。你會發現,“治病”是剛需,但只是總量的5%,讓健康的人減少生病的可能,這個才是95%。很多人在醫療界幹了一輩子,都在死磕5%。我們前期做的事情太少了。

TMT投資思路

深響:TMT方面,我們如何與“更TMT”的投資機構競爭?

許小林:這個說法我不太贊同,在華蓋,TMT跟文化、醫療同樣重要。

T、M、T是很大的概念,我們在這個大框裡面有側重:金融科技、供應鏈。我們現在就死磕這兩個領域。基本市面上最優秀的新經濟金融科技公司我們都有佈局了。

從全方位來說,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還沒法形成全面競爭。現在我們集中到更窄的領域裡去發力。

搭班子、帶隊伍

深響:回到華蓋自身,您是如何組建團隊的?如何找到這些專業的人,並且勸說他們加入投資行業,畢竟這些人如果繼續在醫療行業,也是非常不錯的發展,站在他們的角度,為什麼願意做這樣的職業轉換?華蓋的吸引力是什麼?

許小林:很多人都講投資可能是最後一份職業,創業就像吸鴉片,投資可以讓你享受多次創業的過程。對於有想法的人來說,要麼自己做一個主導型的創業公司,要麼就是用投資的方式去支持很多公司做大。

深響:順豐投資原掌門人周家樂也加入華蓋,這樣的跳槽路徑也是很有意思,他從CVC跳出來,而且不是自己募資單幹,也想聽您講講,是如何吸引到他加入的?供應鏈領域,是因為有這個人,佈局這塊投資,還是因為想佈局這塊才找的這個人?這個問題延伸下來就是,華蓋資本怎麼拓展自己的邊界?

許小林:這個事情沒有完全的先後。我們TMT的另外兩個合夥人也一直在看供應鏈方向、物流方向。我們投了一些供應鏈的技術,也跟順豐打交道,在這個過程中家樂作為合作方的負責人,我們跟他有很多交互。在瞭解過程中發現他對這個行業理解很深,而我們也已經在這個行業有佈局,在這種情況下,兩者是結合的。

拓展邊界的問題也是如此。比如我想做一個方向,去找人,但你自己在這個方向上沒有積累,找到人來也不一定能很快在這個領域裡形成優勢。你在這個方向上有一定的優勢了,你找的人也有自己主觀的資源和判斷,兩者形成交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