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新東方、好未來因疫情損失1億美元,其他教育機構怎麼活下去?

新東方、好未來因疫情損失1億美元,其他教育機構怎麼活下去?


昨天晚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東方、好未來雙雙下調營收預期。


新東方公佈2020財年Q3營收預期下調公告,預計其2020財年Q3的營收約為9.02-9.33億美元,同比增長13%-17%。此前,在2020財年Q2財報中,新東方預計2020財年Q3營收將位於9.83-10.06億美元之間,同比增長23%-26%。此次新東方營收預期下調約0.8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預期減少近10%。


好未來公告則顯示,預計其2020財年Q4營收約為8.5-8.72億美元,同比增加17%-20%。而在其2020財年Q3財報中,曾預計2020財年Q4營收約9.6-9.81億美元,同比增長32%-35%。兩相對比,此次好未來下調2020財年Q4營收預期約1.1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預期減少15%。


新東方表示,營收遜於預期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出現的影響。不過,公司於最近一季度通過自身研發的OMO系統採取措施,將線下課堂有效轉移至線上小班直播課,明顯抵消了上述影響。


好未來則表示,營收低於預期也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出現的影響,以及好未來對其線下業務採取的預防措施。不過,這部分損失已被本季度在線課程的學生註冊人數和相關收入的增長所抵消。


新東方、好未來因疫情損失1億美元,其他教育機構怎麼活下去?

儘管新東方、好未來下調營收預期,但資本市場對於培訓教育兩大“頭部”企業的前景依然看好。今天凌晨,新東方、好未來股價以134.47美元和58.00美元報收,分別上漲5.15%、6.64%。究其原因,由於疫情影響導致國內培訓教育行業重新洗牌,大量教育資源以及生源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因此,股價上漲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於新東方、好未來的大力支持。


不可否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致使各類培訓教育機構遭遇巨大的困難。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面向全國31個省市的校外培訓機構,組織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培訓機構影響”的在線問卷調研顯示,超過90%的機構表示存在大的影響,目前機構經營存在部分困難或嚴重困難。


其中,79%的受訪機構表示賬上資金僅能維持3個月以內,8%的機構甚至只能支持半個月以內。有13%的機構能夠支持3-6個月,只有7%的機構能夠支持6個月以上。


對此,湖南省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建議培訓教育機構,快速整合內部最優質的教師資源和課程資源,主動轉型升級,將線下課程轉到線上,採取在線直播課堂進行授課,為學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同時,疫情停工期間,普通員工待崗,只發基本工資,階段性降低人力成本開支。


該專業委員會還特別提出,希望政府部門能儘快落實相應政策,降低培訓機構貸款門檻,提供相關優惠措施。建議對校外培訓機構在發揮政策性銀行作用、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實施貸款財政貼息、加強擔保貸款支持等方面提供幫助。


湖南省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為國內培訓教育機構走出困境、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意見和建議。


附:湖南省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文件


從寒假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就牽動著各級各類學校、校外培訓機構教育人和家長、學生的心,持續影響著人們的正常學習。針對疫情,教育部和各地方教育部門紛紛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防疫措施,保障了師生的安全,但也給各學段各層次的校外培訓機構帶來一定的挑戰和影響。


一、當前校外培訓機構面臨的困難


1、運營資金減少。

長期停課導致校外培訓機構的營收減少、學員退費增多,現金流壓力大。大部分校外培訓機構的現金流支撐超不過3個月。


2、“雙重場租”壓力。

校外培訓機構除了支付線下高額的房租及物管費,在將授課形式從線下轉為線上教學後,還需支付線上平臺的使用費和流量費用等。


3、人力成本過高。校外培訓機構員工長時間不能正常復工,但是其工資、課時費、五險一金等人力成本仍需要照常支付。


4、學員流失增多。

疫情導致培訓機構錯過春季招生期,面臨著老生流失、新生難招的問題,已經出現明顯的生源斷層。


5、客戶體驗達不到預期。

校外培訓機構在線下轉線上的過程中生源有所流失,說明線上課程仍無法完全取代線下課程,單一教學形式難以滿足學員和家長的期望值。


6、稅收壓力依然較大。

在疫情停工期間,稅收壓力是校外培訓機構一個非常重的負擔。


7、衛生防護和環保成本增加。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切實保障員工順利復工及其生命安全,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採購大量衛生防護物資,這筆費用勢必成為校外培訓機構的額外負擔。對於很多小機構來說,這也很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二、根據上級部門文件精神可申請的扶持政策


疫情期間,大多數中小企業面臨著生產經營困難,各級政府部門多措並舉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將與校外培訓機構相關的政策整理如下:


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


2、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


3、湖南省財政廳發佈《支持疫情防控稅費政策“21條”》;


4、湖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5、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湖南省財政廳、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稅務局、湖南省統計局發佈《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的實施意見》;


6、湖南省發改委發佈《關於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


7、長沙市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意見》;


8、長沙市人社局出臺《有效應對疫情援企穩崗十三條政策措施》;


9、長沙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關於應對新冠疫情提供階段性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的通知》。


根據上級部門文件精神,校外培訓機構可申請的扶持政策有如下幾點:


1、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緩繳社會保險政策;

2、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

3、階段性減徵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政策;

4、減免中小企業稅費政策、延期繳納稅款政策;

5、援企穩崗返費政策;

6、減免中小企業租金政策;

7、降低企業用能用電成本政策;

8、銀行業、金額機構降低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政策;

9、中小企業新增貸款的貼息政策;

10、線上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

11、多方支持企業籌備防疫物資。


三、後期校外培訓機構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1、經濟問題:

受疫情影響,校外培訓機構上半年營收下降幅度普遍較大,運營秩序可能會出現問題。


2、就業問題:

校外培訓機構一直以來就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領域,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培訓機構的培訓規模將會大幅縮減,機構的用工人數會相應大幅度減少。


3、糾紛問題:

因線下不能正常上課,直接的結果可能引發許多退費問題,機構容易與學員家長產生各種退費糾紛,由此也會帶來各種投訴問題。此外,機構為應對困難,緩解成本壓力而採取減員措施,以及線下轉線上等薪資核算方式調整,也可能會導致勞動糾紛。


四、校外培訓機構可採取的內部自救措施


1、成立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

疫情期間核心管理團隊必須凝心聚力,轉危為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業務發展,在危機的環境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增長方式。


2、“停課不停學、停崗不停教”。

快速整合內部最優質的教師資源和課程資源,主動轉型升級,將線下課程轉到線上,採取在線直播課堂進行授課,為學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3、採取臨時性薪酬制度。

疫情停工期間,普通員工待崗,只發基本工資,階段性降低人力成本開支。


4、財務資金開源節流。

為了避免現金流斷裂,積極想辦法籌集資金應對潛在的危機,包括向銀行進行貸款,向大股東借款,引進新股東等。


抓住核心客戶,圍繞學生和家長的剛性需求研發課程產品,展開線上社群營銷,進行“開源”,補充現金流。


縮減開支,跟業務開展無關的開支,特別是行政、後勤類的開支,一律縮減甚至停止。同時,跟房東溝通,積極爭取減免2月份、3月份房租或者延遲支付,緩解資金壓力。


5、積極關注政府扶助政策。

及時與政府部門(教育局、街道、社區等)進行彙報與溝通,爭取政府的支持與幫扶。


五、希望政府部門給予支持的幾點建議


1、落實實質性措施減輕機構負擔。

國家、省、市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希望政府部門能儘快落實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各種扶持措施,包括支持實施穩崗補貼、減免房租、減免相關稅費、延期繳納稅款、緩繳社會保險費、防疫物資的儲備等幫扶措施。


2、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貸款”是校外培訓機構應對當前現金短缺的首選方式。因此,希望政府部門能儘快落實相應政策,降低培訓機構貸款門檻,提供相關優惠措施。建議對校外培訓機構在發揮政策性銀行作用、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實施貸款財政貼息、加強擔保貸款支持等方面提供幫助。


3、引導鼓勵機構採取各種措施穩定就業。

考慮到就業問題的重要性,希望政府有關部門採取各種措施來鼓勵、引導、支持校外培訓機構做好“穩就業”工作。


4、科學合理對待校外培訓機構“復工”“復課”問題。

在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的前提下,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希望能妥善考慮校外培訓機構“復工”與“復課”的問題。一旦機構要求“復工”,其將承擔“復工”期間的疫情防控主體責任;要求機構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配備必要的防護物品、設施,確保教職員工和學員的安全。建議允許校外培訓機構達到政府疫情防控標準後,可以稍遲於學校同年級開學時間,分批“復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