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黃昆:科研經費一分不落虛空地

黃昆:科研經費一分不落虛空地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黄昆:科研经费一分不落虚空地

圖片由實習生陸越繪製

國際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黃昆,特別珍惜國家的科研經費。

“基礎研究,也應算一算投入產出,算一算為這篇研究論文所花的錢值不值。”黃昆的一個樸素信念是,“做基礎研究,花了錢就應該相應地在科學上作出貢獻。”

“黃先生這輩子只申請過一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黃昆的學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朱邦芬回憶。

1986年,黃昆從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位置退下來之後,帶領理論組11位研究人員,申請了一個面上項目,為期3年,共2萬元。

“項目完成得極好,出了多項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全國在半導體超晶格微結構這個新興領域的研究。”朱邦芬說。

經費少,黃昆總是千方百計讓“好鋼用在刀刃上”。經費多,他更是遵循“一錢不落虛空地”的原則,每當拿到國家科委下撥的大筆經費時,他都如履薄冰,為此寫下了4個字:睡不踏實。

“擔任所長期間,由於國家重視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研製,下撥到研究所的經費較多,儘管這些經費不是他自己用,而是研製器件和材料的研究室用,但黃先生唯恐經費用得不合適,沒做出預定的成果,浪費了人民的血汗錢。”朱邦芬說。

當年,黃昆特別欣賞實驗人員在獨特想法的基礎上,自力更生、因陋就簡地搭建實驗裝置,再做出有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對有些人只依靠昂貴的“洋設備”,做些測量工作,並不以為然。

“黃先生對自己的錢卻不在乎。”朱邦芬說,“他對自己要求嚴格,從不佔國家一絲一毫便宜。他把補發的兩萬元工資全都交了黨費;從不領取出國的置裝費和補助費,大量國內外工作信函的郵資全都自己支付;因私事不得不打電話和用車時,必定交費。”

作為1955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按規定可以定級為“一級教授”,但黃昆主動要求定為“二級教授”,覺得自己與饒毓泰、葉企孫、周培源等老師拿同樣的工資,於心不安。

黄昆:科研经费一分不落虚空地

1984年,黃昆作為“斯諾教授”訪美,他省吃儉用,用外方資助生活費節餘的錢購買了一臺全自動幻燈機及調壓器,用於半導體所對外學術交流之用。1986年2月,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協會固體物理研究所邀請他參加慶祝弗洛利希80壽辰學術會議,結果,黃昆把外方提供的生活費近80%節餘下來買了一臺電子打字機,供半導體所外事同志工作用。

人物簡介

黃昆(1919—2005),晶格動力學的奠基人,聲子物理學科的開拓者,首次提出了多聲子光躍遷和多聲子無輻射躍遷理論。

1945年黃昆作為“庚子賠款”留英公費生,成為佈列斯托大學研究生,並於1948年獲得博士學位,隨後歷任英國愛丁堡大學玻恩教授的訪問學者和利物浦大學理論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

1951年年底,黃昆回國後在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等單位工作,先後獲199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和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審核:朱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