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多措並舉標本兼治 一體推進“三不”機制——全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巡禮之二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忘卻了初心,理想信念動搖,變成了一個走進單位講馬列,回到家中信鬼神的‘兩面人’。”“假如時光能倒流,生命能夠重來,我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2019年12月21日,全省省管領導幹部警示教育大會召開,會上播放的警示教育片《不忘初心,警鐘長鳴——部分嚴重違紀違法黨員幹部懺悔錄》中嚴重違紀違法人員的懺悔深深震撼著會場中的500多名省管領導幹部。這次大會的召開,既表明了省委、省紀委監委將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的鮮明態度,也是紀檢監察機關著力做好查辦案件“後半篇文章”、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的生動實踐。

一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堅持“三不”機制一體推進,在嚴厲懲治、強化震懾的同時,推進制度機制建設,紮緊制度的籠子,抓好案件警示教育,以治標推動治本同向發力、一體貫通。

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不減

不敢腐的震懾持續強化

2019年1月4日,青海省紀委監委網站發佈消息:尖扎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楊向峰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成為2019年首個落馬的“老虎”。

1月21日,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原黨組成員、副州長多傑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4月9日,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董金明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2019年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重拳出擊,加大查處力度,先後給予何明星、董金明、白順興等26名廳局級幹部、189名縣處級幹部黨紀政務處分。

2019年5月28日,省紀委通報3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6月28日,通報4起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12月3日,西寧市紀委發佈數據: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68件,處理154人……對2018年重新大起底的10名外逃人員實行“一案一策”,成功追回外逃人員2名。全省“打虎拍蠅”力度不減、追逃追贓快馬加鞭,“不敢腐”的震懾效應充分顯現。

2019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處置問題線索5341件、立案2064件,黨紀政務處分1824人,移送司法機關104人。與2018年相比,立案上升38.9%,處分人數上升12.9% 。在高壓震懾和政策感召下,全省有102名黨員幹部主動向組織講清問題或投案,產生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

標本兼治不斷深化

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緊

在黨委全會、紀委全會認真開展述責述廉,對巡視巡察整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排名靠後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對發生違紀違法問題的地區、單位,與黨委(黨組)書記開展告誡約談,種種舉措,將主體責任的螺絲越擰越緊。

2019年,針對管黨治黨不嚴不實、“兩個責任”落實不力等問題,問責黨組織6個,問責領導幹部180人,有力的問責倒逼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強化責任擔當。用好用活紀律檢查建議書和監察建議書,督促相關單位拿出切實方案,填缺補漏。

深化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第一、第二形態的運用,第一時間解決好初始問題和苗頭性問題。2019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7275人次,其中第一、第二形態分別佔73.1%、19.5%,抓早抓小、教育管住大多數成為常態。

制定印發《關於規範使用紀檢監察建議的辦法》,出臺《青海省監察機關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辦理職務犯罪案件工作銜接辦法(試行)》,修訂完善《關於規範黨和國家工作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不能”的制度持續完善。

啟動紀檢監察系統首輪內部督查工作,對2個州紀委監委和2家派駐紀檢監察組開展了首輪內部督查;開展紀檢監察系統貫徹執行《紀檢監察干部打聽案情過問案件說情干預情況登記備案辦法(試行)》情況的督促檢查;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向全省紀檢監察系統發送《紀檢監察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的表現形式》,要求開展自查自糾。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刀刃向內,響亮回答了“誰來監督紀委監委”之問。

堅定理想信念宗旨

不想腐的自覺持續增強

只有厚植不想腐的土壤,才能讓不敢腐、不能腐在黨員幹部思想深處紮下根來。

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廣大黨員幹部中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國法教育,向中央主題教育教材提供典型案例,編寫全省主題教育讀本《內省》發放全省學習使用,以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進一步繃緊黨員幹部的紀律規矩之弦。

創新警示教育形式,針對扶貧領域、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開展警示教育,拍攝《護航脫貧攻堅——青海省扶貧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警示錄》,並印製光盤4000張發放全省,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警示教育大會,全省2000多名領導幹部參會接受教育;召開全省省管領導幹部警示教育大會,首次安排違紀違法人員進行現場懺悔發言;對新任職省管幹部進行集中廉政談話;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和手機公眾平臺等載體,點名道姓通報曝光;案發地區、部門和單位領導班子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深刻查擺問題、研究整改措施,同樣成為“規定動作”……

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舉措,黨員幹部“不想”的自覺持續增強,不想腐的堤壩進一步築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