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高學歷的北漂們混的好嗎?

高學歷的北漂們混的好嗎

高學歷的北漂是誰?

北漂,指的是這麼一群人,佔了北京人口的龐大比例,卻因沒有戶口乃至遭受就業歧視、缺乏社會保障、福利而在北京艱難求生的人們。這其中,有相當一大部分學歷比較低的北漂們,居住在北京五環外月租 500 、 600 的密閉房、上下鋪、地下室中,靠著家政服務、開小攤販而苦苦支撐著並不體面的生活。對他們來說,生存已是不易,他們幻想著高收入可以讓他們快速地融入北京城。 那麼,事實上這群高學歷、高收入的北漂們又真的過的好嗎?他們覺得自己融入了這個城市嗎?他們對未來真的充滿希望嗎?

高學歷的北漂們混的好嗎

人才很孤獨

界定一下高學歷北漂群體,大體上指的是在北京工作生活滿 2 個月而沒有北京市戶口、年齡在 l8 歲至 34 歲、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據北京市統計局 2006 年的數據,高學歷北漂已經佔比 25.9% ,約 99.3 萬人。

2008 年的“北京市流動人口社會認同研究”調查可以回答上述的問題。在回答“您認為自己是北京市的一員嗎”問題時,有 21.4 %的“高學歷北漂”認為自己是北京市的一員,而認為自己不是北京市一員的“高學歷北漂”比例則高達 56.4 %。此外,有 22.2 %的“高學歷北漂”說不清楚自己是否是北京市的一員,對北京市的認同處於一種模糊狀態。

另外,有 43.9 %的“高學歷北漂”在北京有家的感覺,而超過一半的“高學歷北漂”在北京沒有家的感覺 (55.2 % )

高学历的北漂们混的好吗?

製圖:肖肖

高學歷的北漂們混的好嗎

前途不可期

是什麼造成了高學歷北漂的如此距離感、漂泊感?經濟上較為富足的他們又在憂愁什麼呢?人民大學的郭星華指出, 主要是客觀的社會距離和主觀的心理距離。

制度同樣限制著高學歷北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外來人口總是被屏蔽在外。買房買車、社保、高級就業競爭力、子女教育,高學歷北漂四大痛。

房,是青年高學歷北漂不能承受之痛。北京混亂的租房市場夾雜著黑心中介、風雲突變的房東更是讓他們無力承受。所以青年們寧願用高價買舒心,哪怕自如的單間已經達到一個月近 3000 元的價格,這往往是初初打拼幾年的青年高學歷北漂們的 1/2-1/3 的工資。更何況,賣方市場必然強迫租客押一付三,年輕人現金流壓力巨大。 錢還不算最大的問題,更令人扎心的是租房永遠潛伏的未知風險因子。去年大興的火災也蔓延到了自如,這種不能自主的不安全感縈繞在每一個人的心間。

隨著在北京就業年限的增加,大多數高學歷北漂還是能熬過前面幾個問題,但是子女教育卻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草。知乎上曾經有個比較熱的問題,“為什麼高學歷人群都在離開北京?”有一位中科院科研人員的父親無奈道出了真相。

「其實最終讓我下定決定離京的,是兒子快到學齡了。」

「北京的小學入學是就近入學原則,翻譯成可操作的語言就是學區制。具體說來,片區內的孩子要排順序,按順序招錄,招滿為止,這個排序標準並不看小孩本人的資質,而是完完全全看家長,同一個片區內人分三六九等。」

「房子在此全家落戶在此且父母雙方社保工作在本區的排第一,房子在此落戶在此父母單方社保工作在此的排第二,房子在此落戶在此社保不在的第三,房子在此戶口在本區的第四,房子在此北京戶口的排第五;接下來才是我等租房並且所在單位歸本片區的。」

「按這個順序,第一的全部招完了才考慮第二,第三…… 然而我們是第六,只比片區內理髮的,賣菜的,等等非本市戶口無本區房產的外來流動人口高一等。」

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北漂們,對孩子的教育更為關注,無法忍受非精英養育。

挽留高知人群,北京市政府也做過一些努力,但是成效甚微。如 1999 年實施《北京市工作寄住證》政策,規定持有《工作寄住證》者可不再辦理戶口《暫住證》,在購房、子女教育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2001 年將《北京市工作寄住證》更名為《北京市工作居住證》, 2003 年又進一步擴大申請人範圍,但目前與這一政策相匹配的措施和細節並不完善,加上政策實施過程中的諸多限制,因此獲得《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高知北漂”可謂鳳毛麟角,而且獲得者也很少能夠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

高學歷的北漂們混的好嗎

精神很漂泊

物質上不好過,心理也難受。制度上的隔離導致生活方式、價值觀的隔離,讓高知北漂們也難以融入北京同事圈。 「我們單位的同事,家裡好幾套房,每個月拿著 3 、 4000 ,活得可瀟灑了,真感覺不是一個圈子裡面的。」曾在某大型央企供職的小江無奈感嘆。這種生活的窒息感讓北漂高知青年與北京城青年形成了一種深深的隔離感,「像我們這種天天掙扎的人不想和毫無生活壓力的人交朋友,因為會覺得生活在諷刺我們。這麼拼, 12 小時工作制,不如別人幾套房?」

並且,來自全國各地紛繁文化背景的高知北漂們, 也很難對北京土生土長的文化氛圍感到舒適。竟然有 73% 的高知北漂們無法接受北京市民的為人處世及生活習慣。

寄居的逼仄,高知北漂們也不可能享受到有效的、溫暖的社區服務,更參與不了社區活動、欣賞社區文化,和社區大爺大媽本地青年們打成一團,獲得居住歸屬感。曾經港漂的筆者在中秋節的夜晚在從 15 層高樓向下眺望,本區的人們正在猜燈謎、載歌載舞,其樂融融,這種巨大的孤獨感想必和北漂們感同身受了。充滿豔羨,卻又靠近不得。

高學歷的北漂們混的好嗎

還是想分手

「想離開北京嗎?」

08 的時候,有 37.8 %的“高知北漂”希望長期居住在北京, 12.2 %的“高知北漂”希望取得北京市戶口,成為北京市民。相比之下,明確打算回家鄉的“高知北漂”比例為 10.9 % ( 打算賺夠了錢就回家的佔 8.3 %,儘快回家鄉的佔 2.6 % ) 。此外,有 29.1 %的“北漂”對於未來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態度。

現在已經是 2018 年了,北京有被汙染了的環境、控制人口的高壓線,大幅度鎖緊的戶口政策,想必逃離的比率應該攀升至了 60% 、 70% 。

高學歷的北漂們混的好嗎

北京怎麼辦?

人才,是一個城市的持續發展之基。而北京,人才正在迅速流失。北京,這個超一線之首,近幾年經濟增速逐漸放緩,下行壓力與日俱增。自 2013 年起,北京的 GDP 增速始終處於四個一線城市末位, 2017 年經濟總量同比增長 6.7% ,尚不及全國的平均水平(詳見圖 1 )。

而各二線城市虎視眈眈,「大學生皆可落戶買房、打折租房、面試補貼南京」等措施層出不窮,武漢、成都、西安、杭州等地搶人勢頭不可謂不生猛。

為應對壓力,北京新近出臺《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開放稀缺戶口資源,力圖搶佔高精尖人才資源。不過,這個口子還是有點高,普通人才還是難以觸及。可能,北京需要祭出更有效的人才吸引措施,不過如何平衡人口數量和人口質量確實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本文來自中知專家頭條,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