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78份年報業績快報61家淨利同增 五類機構組團調研7只“硬科技”品種

本報記者 吳珊

春節前夕,A股市場震盪加劇,主力資金也出現淺嘗輒止跡象,並不深入佈局,但鑑於2019年年報披露陸續展開,當前行情主線非常明確,部分業績確定性較強的品種成為資金營造賺錢效應的重要載體。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1月22日記者發稿時,滬深兩市共有78家上市公司發佈2019年年報業績快報,其中,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公司達到61家,佔比78.21%。

具體來看,上述78家公司中,國海證券、紅寶麗、新集能源、財通證券、硅寶科技等5家公司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幅均實現翻番,分別達到:578.63%、202.60%、127.52%、127.17%、102.08%。此外,包括思源電氣、中信建投、江蘇神通、江山歐派、視源股份、中國國旅、金鉬股份、華昌化工、保利地產等在內的48家公司2019年淨利潤同比也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從2019年淨利潤來看,上市銀行成長和盈利穩定性凸顯,在已披露2019年年報業績快報的78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2019年淨利潤在100億元以上,上市銀行佔據七席,分別為,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其他2019年淨利潤超100億元的上市公司還有,保利地產、長江電力、綠地控股、中信證券。

對此,中原證券分析師王鴻行指出,近期銀行業績快報印證基本面“以穩為主、溫和下行”的預期,當前銀行業景氣度穩中下行的趨勢較為明朗,行業盈利水平邊際下降,仍可保持在較高水平。當前銀行經營更為穩健,持續的風險消化、前期審慎的規模擴張以及持續的結構優化仍能賦予銀行基本面韌性,奠定基本面穩健基調。資產端收益率下行主導的息差回落與規模低增長將致收入端減速。前期增長較快領域的貸款以及景氣度下行行業的貸款面臨的風險加大,這會給資產質量造成邊際下行壓力。由於估值安全墊存在且行業盈利保持較高水平,板塊仍能獲取溫和的穩定收益。

由於受年報披露窗口期等因素影響,機構對於年報績優品種的關注度明顯提升,部分績優股迎來機構集中調研,顯示出機構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對於公司經營情況的重視程度。

統計發現,1月份以來,上述已披露2019年年報業績快報的78家公司中,共有26家公司迎來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陽光私募、保險公司、海外機構等在內的五類機構調研,其中,TCL集團、中順潔柔、康力電梯、海康威視、新宙邦、三全食品、中穎電子、格林美、雅化集團等9家公司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達到10家以上。

對於機構組團調研的TCL集團,機構主要關注的問題有:公司更名的原因及後續的工作計劃、公司的產能增長情況及稼動率情況、產品結構變化情況、對大尺寸OLED顯示技術以及整體的戰略發展規劃等。包括國盛證券、中銀國際證券、華西證券、西南證券、光大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均對TCL集團表示看好,其中,西南證券指出,2019年該公司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率和效益領先優勢,資本結構保持穩健,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2020年隨著行業回暖,公司盈利彈性巨大。預計2019年至2021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5.8億元、41.2億元和45.3億元,參考同行業面板企業估值水平,維持“持有”評級。

進一步梳理發現,上述機構組團調研的9家公司中,除三全食品、中順潔柔外,有7家公司涉及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

(編輯 上官夢露 策劃 趙子強 張穎 吳珊)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