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百年前的福州女子,頭頂三把簪,一雙天足,俊俏而勇健


三把簪 直到20世紀30年代,福州及其周邊的婦女的髮式都以“三把簪”為主。三把簪又稱“三把刀”,是因為簪子的形狀特別像利刃。三條簪多用銀製,每條重約七八錢至一兩。簪的形狀扁平如劍,上尖,劍身鏤刻花紋。中間的簪子劍刃向上,旁邊兩個簪子左右交叉,刃皆向外,插於髮髻之間。圖為福州女的三把簪。本組照片選自《亞東印畫輯》和《亞細亞大觀》。

頭頂三把簪的福州女 一位頭頂三把簪的女子正在街道上行走,手中拿著的是盛飯的籠屜。看來,這位女子正在匆匆去往某地送飯。福州婦女三條簪的裝扮直到20世紀20年代還能見到,尤其是北峰一帶和其他郊區鄉下。直到1930年,福建省政府以三條簪為“蠻俗”,下令嚴禁,強制執行。

福州的勞動婦女 1917年張遵旭《福州與廈門》一書中記述道:“福州婦女則更有腳鐲外,耳環大徑尺餘。頭上插三枝長八寸,形似刀,福州人名‘三條簪’。吾輩睹此鹹以為怪,因其簪似刀,故名其人曰‘三把刀’。每清晨由城門遠望,‘三把刀’燦耀之首飾,恰如羅馬時代之軍隊行列。蓋城內所需米、菜及城外汙穢物之輸送,皆賴‘三把刀’為之也。”


正在菜地勞作的福州女 冰心曾這樣盛讚“三條簪”頭飾:“天下之最的福州的健美的農婦!我在從閩江橋上坐轎子進城的途中,向外看時驚喜地發現滿街上來來往往的盡是些健美的農婦!她們皮膚白皙,烏黑的頭髮上插著上左右三條刀刃般雪亮的銀簪子,穿著青色的衣褲,赤著腳,袖口和褲腿都挽了起來,肩上挑的是菜筐、水桶以及各種各色可以用肩膀挑起來的東西,健步如飛,充分揮灑出解放了的婦女的氣派!”

汲水的福州女 冰心接著說:“這和我在山東看到的小腳女人跪在田地裡做活的光景,心理上的苦樂有天壤之別。我的心底湧出了一種說不出來的痛快!在以後的幾十年中,我也見到了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的農村婦女,覺得天下沒有一個國家的農村婦女,能和我故鄉的‘三條簪’相比,在俊俏上,在勇健上,在打扮上,都差得太遠了!”

疍女在船中洗涮 福州不只有“三把簪”,還有疍女。直到20世紀50年代,這些被清王朝認定為“賤籍”的疍民才慢慢登陸,融入陸地生活。

美麗的福州女 那麼,冰心筆下的俊俏的福州女子到底長得怎麼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