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金錢”、“貪慾”和“貧窮”,到底哪個才是萬惡之源?

文 | 穆戈

為什麼有人說貧窮是萬惡之源?

雨果在《悲慘的世界》作序時,深沉而悲憫地提出了當時社會存在的三個問題:

“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

為了一塊麵包,冉阿讓願意遭受19年的苦役,以及餘生的顛沛流離;生活的重壓迫使天真善良的芳汀不得不出賣身體;年幼的柯賽特在虐待和繁重的勞作中成長……

他們原本生性善良,只想平凡地過好這一生,只是命運的魔掌非要把他們逼到活不下去的份上;於是為了活下去,他們不得不放下體面和尊嚴,不得不出賣道德和良知。

在活命面前,一切都可以碎成渣。

類似的,在《蝸居》裡有個發人深思的情節,在高房價的巨大壓力之下,海萍因為一塊錢跟丈夫蘇淳吵架。

這說明我們每一個人對貧窮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在長期缺錢的情況下,我們的心態會發生扭曲,滿眼都會變成錢。因為那種貧窮的滋味實在太難熬了,唯有錢,才能改變這種狀態。

“金錢”、“貪慾”和“貧窮”,到底哪個才是萬惡之源?

所以,我們會渴望金錢勝過一切;我們會抱怨,會仇富,會漠視道德法律;甚至去偷、去搶、去殺人劫財,會幻化出各種畸形人格,讓人性之“惡”肆意江湖。

試問,當物質匱乏到連生存都成了奢望,又有幾個原本善良純正的人能夠秉持本性呢?

“金錢”、“貪慾”和“貧窮”,到底哪個才是萬惡之源?

答案是否定的。

也正因為此,有些人覺得貧窮才是萬惡之源。是貧窮喚醒了我們對“金錢”的慾望,是貧窮讓我們釋放出了人性中最為邪惡的一面。

“貪慾”是萬惡之源嗎?

因為太過貧窮,我們渴望、也確實需要金錢;可當我們有錢解決溫飽之後呢?先是吃飽穿暖,再是吃好穿好住好,然後是吃出品位、穿出時尚、住的奢華、行有豪車,之後便是權力和無上的榮耀……

因為“貪婪”,我們總是想要得到更多的錢,以此來追求我們虛榮且狂妄無底的私慾本性。在此過程中,我們依然很容易走偏踏錯、為了儘快滿足私慾而不擇手段。

也就是說,金錢本沒有錯,它只是一種沒有意識的工具罷了。就像一把刀,用來切菜還是用來殺人,是由擁有的人決定的。有人因追求金錢而違法亂紀、不擇手段,但這並不是“金錢”的錯,而是追錢之人的“貪戀”所致。

“金錢”、“貪慾”和“貧窮”,到底哪個才是萬惡之源?

因為“貪慾”,我們對金錢的追求是無限的,而對財富的佔有卻是有限的;因為這種“無限”和“有限”之間的矛盾,才滋生出了那麼多聳人聽聞的各種“惡”性事件。

曾經的我們頭腦簡單、四肢粗暴,會為了錢去攔路打劫富人、去搶銀行,明知犯法而為之;後來衣食無憂的我們開始慢慢變聰明瞭,不會再去明知違法而為之了,而是利用各種現代技術巧妙地繞過原有的法律動手了,信貸、網彩、短信等各種奇葩網絡詐騙紛紛呈現江湖。

只是,有敗壞道德、擾亂社會市場的行為,必然會有與之相對應的規則和約束來再度制止,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約束和制止,才得以維持社會的穩定,從而讓我們所謂的人類文明得以更加精進地繼續。

我們利用知識和先進的科技發動侵略戰爭,奪取權力;利用自己擁有的金融知識,騙取他人的錢財;究其本質,不過是人心太過貪婪,貪婪到使用齷齪的手段去滿足我們自己的慾望。

故,有些人覺得“貪慾”才是萬惡之源,是貪慾喚醒了我們人性中沉睡已久的“惡”,是貪慾讓我們無所顧忌地不擇手段。

不,金錢才是。

可是,試想一下,是什麼讓我們如此貧窮?又是什麼喚醒了我們的“貪慾”呢?

曾經,一所重點大學的研究生設計了一個實驗——看看如果黑猩猩的社會里出現金錢會對它們產生什麼影響。

實驗人員在每週的星期一給一群黑猩猩發放代金券,它們可以憑此券去隔壁的籠子裡買零食,每樣零食價格不同,黑猩猩選好零食,實驗員幫忙數出相應的代金券,再把零食遞給它。

聰明的黑猩猩很快就明白了代金券的作用,它們開始像人一樣對價值和價格仔細掂量,購買速度也越來越快。之後,實驗員便增加了零食的價格;面對漲價的零食,黑猩猩表現出了明顯的疑惑、激動和憤怒。於是,它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示反抗。

“金錢”、“貪慾”和“貧窮”,到底哪個才是萬惡之源?

它們變得越來越好鬥和不聽話了。當價格降低後,它們又會變得歡喜、溫順和分外聽話。在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隨著黑猩猩開始把經濟學運用到其它公共生活領域,令人想不到的一幕便發生了。

雌性黑猩猩為了得到代金券,和雄性黑猩猩打情罵俏,還提供性服務。雄性黑猩猩相互之間也出現了各種小聯盟,明爭暗鬥,它們開始為了獲得代金券而不擇手段,因為代金券幾乎可以置換零食,還可以置換其他很多東西。

為了財富,一個平時看起來內向乖巧的黑猩猩走進籠子,假裝要購買零食,當它靠近時,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擊零食盤,食物和代金券飛到空中並掉進公共籠子裡,附近的從犯們就尖叫著迅速將戰利品洗劫一空。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搶劫,連實驗員都來不及控制。

漸漸地,錢權交易,操縱,囤積等各種黑市雛形在這群黑猩猩之間出現了。後來因為動物保護者們怒不可遏的強烈抗議,取消了這項實驗,沒有代金券的這群黑猩猩終於又重獲了安寧。

其實,同樣地,“金錢”在我們人類之中是發揮著同樣的作用。

錢具有與任何商品進行等價交換的現實合法性,錢不僅可以在商品領域呼風喚雨,而且可以使非商品也商品化,是錢喚醒了我們的“貪慾”;我們對錢的崇拜異化了人與錢之間的關係,從而產生了階級和貧窮,也促就了我們今天“利益至上”的商品經濟;讓我們有了行“惡”的理由和土壤,故,“金錢”才是真正的萬惡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