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导游课堂之“入境游的痛点”第三节--授课:贵州青旅总经理朱曦

导游课堂之“入境游的痛点”第三节--授课:贵州青旅总经理朱曦



导游课堂之“入境游的痛点”第三节--授课:贵州青旅总经理朱曦

说完优势,我们还要结合企业多年来的经验。再来聊一聊入境游的一些痛点。

入境有产业的振兴,要从要从产业链整合上去,思考所谓的产业链应该是关联到目的地产品设计内容宣传操作接待和品控,把品质把控这样的一个链条上。企业行为和政府引导,应该是互为助力协同发展的。

因此痛点方面,我们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先看内因第一,围绕入境游产品供给的匮乏。基本上目前入境旅游的主流产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还是围绕京、锡、沪来展开。为什么产品卖了这么久一直没有改变,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入境旅游大多数是由北京、上海等口岸城市的组团社,直接发包给各个地区的地接社,而口岸城市的组团社往往是外国组团社的供应商,从我们入境旅游发展以往来看,外国外国组团社通过营销,牢牢的把握住了流量的入口,通过抑制协议和中国国内旅行社达成合作关系,地接社要做的就是提供服务,产品设计不需要多少创新。因为这个决策权不在我们而在外方。久而久之入境的接待旅行社,就失去了产品设计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陷入了一种怪圈。即使有想创新的心,由于市场导向流量入口不在自己手中,也不敢轻易的去做产品改变,形成了入境游产品设计的自我锁死状态。

第二,操作模式需要突破。为什么说操作模式要突破呢?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不仅仅是入境,由包括出境游、国内游在内,在操作模式上还属于传统操作模式,销售拿单操作计划作业订房、订车、定导游,没有更多借助科技发展高科技手段操作的流程。举例来说,从业务构成来说,不少O2B的生意在收款操作上,国内有与入境游已经解决了,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第一时间可以线上收款的问题。但是在入境由上,因为境外客人的使用习惯不能依托科技,还是让客人前往银行给我们外币账户汇款。对消费者来说,只有当消费者不再为支付的形式和路径感到有阻碍的时候,消费才会成为一个让消费者割舍不了的、割舍不了的瘾。同样作为消费领域的旅游体验,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在入境游的操作上还是很陈旧的模式需要突破。

第三,导游资源的断档。旅游体验的好与不好,导游服务在整个环节里是很重要的。入境游的人才储备队伍,不仅仅需要语言好的人才队伍,还需要懂得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储备。虽然地球村的概念早已有之,地球似乎在变小,但对于国际入境游客。特别是到中国旅游的国际游客而言,他们与旅游目的地中国存在着无法回避的文化差异,或者是文化冲击。许多海外游客选择中国导游的服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希望在专业导游带领下冲破兆在游客身上的看不见的旅游照Tourist Bubble,更深入的进行新奇真切有异议个性化的跨文化体验,并且能在导游的协助下,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各种困难、尴尬和麻烦导游的。这些能力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不夸张的说,入境旅游导游员作为文化中介者,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是指导是指导游不仅要懂得旅游的知识、景点知识,更要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和客源国的文化都有所了解。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西方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是做好跨文化交流的第一步,尊重和理解两种文化是对涉外导游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国内游客的大部分在我省的旅行景点,黄果树、荔波大小七孔和西江千户苗寨。但是从入境的客源地来看,欧美游客大部分选择的是黔东南一地的深度存在人文旅游产品。

我公司有一个多年的英国客户吉娜。她每次都选择特殊的特种旅行:刺绣团。这就要求我们的陪同导游人员要对贵州的各个民族刺绣要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储备。单单一个苗族的刺绣就分有十二种刺绣的技法,分别在哪些地区、哪些村能看到不同的刺绣技法,并且不同的刺绣图案背后的含义,不仅仅是与苗族自身的历史、神话人文有关,还和许多原始崇拜符号学上面有联系。

另一方面,哪怕是不涉及到语种使用的入境团队,如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或其他国家地区的华人华侨,虽然讲的都是中文普通话。但是很多对客源地国家的知识储备也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举一些例子啊。近几年,随着贵州大数据的发展,每年数博会上,参展的单位和国际的公司越来越多,我们就曾接待过不少印度的科技公司,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很多时候我们和客人互动时,双方均已摇头点头来示意。但大部分的印度客人点头是的代表否认,摇头代表认同。还比如我们经常接待的以色列团队,因为大部分游客为犹太人,所以在餐食上不吃猪肉,不吃内脏。如果对目的地国家不够了解,就会出现一些接待和组织上的细节错误和笑话。

第四,自我宣传的乏力。现在是一个DT的时代,就是大数据时代,任何行业都讲究数据的互联互通消费行为的分析用户的画像等,旅游营销要有落地闭环。以前有旅游局组织的推介会,对形成来客接待,没有太多的关联性,而每年入境设接待的人和旅游推介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这说不清楚啊。但我们通过。对以往进行的旅游推介的一个分析,营销和接待这两个板块长时间是处于没有打通的环节的。如果这两个板块一直不能打通,那我们的营销和推荐在某种程度上是难以落地的。在营销和接待这两个环节,政府和旅游企业不仅仅是局限合作于传统的推介会、文化交流会、买家团、接待这些线下的形式,更要有围绕线上的社交媒体运营内容运营、产品设计导流模式等等。

总之,这不是某一个环节和节点的事,而是一个从引流到转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综合谋划,也只有通过这个形式,才能被时代和市场认可。文理融合的今天,文化需要通过旅游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传播。而旅游更需要文化来增加其内涵和底蕴。企业需要政府搭好台,而政府需要企业唱好戏。

第五,国内市场的火爆,对入境游市场的挤出效应。这是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国家从一九九九年开始了黄金周旨在通过旅游拉动内需,培养国人的度假休闲观。从旅游需要的酒店住宿。常年因为国内市场的旺季火爆,导致淡旺季房价差价很大。而对提前一年做旅游计划的入境游客而言,没有体现出提前购买的优势。我们的大部分景区由于国内游的火爆,导致人满为患,对于相对喜欢保持一些Personal space的外国人而言,到哪儿都是拥挤的。

再比如说用餐。新加坡游客在组织接待中用餐的时候,一般是需要餐厅给他们两个碗一个碗用来吃饭,一个碗用来喝汤。而我们国内游客只需要一个碗,并且所有入境游客用餐的时候呢,都必须包含一杯软饮。而这个原因,有时候可能客人需要的是冰冻啤酒,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对大部分海外游客来说,啤酒就应该是冰的,而因为贵州大部分餐厅接触到的客人,都是国内游客人没有援引的概念,更谈不上冬天喝冰啤酒的服务。

整体餐厅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还需要更多的提高,往往会觉得客人挺麻烦,没有国内游客干脆餐厅就只是为了吃饭而吃饭。在国内有挤出效应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想说的是,不要用民族主义或者是崇洋媚外的想法去思考。至日旅游体验感的提升。既然要发展入境游,做一些相对的尝试和创新未必是坏事。在外因方面,首先,日韩对中国的分流以及东南亚诸国的追赶,去过日本的游客,很大程度上形成复购的概率很高。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的服务做得很好。这个服务不仅是囊括了公共设施的硬件服务,更包括了其成熟的围绕游客服务的体系,也就是软服务。诸多西方游客在和我们谈及日本的旅游经历,是都是用一种很赞赏的口吻。日本人的礼貌在服务环节上的细致传递信息和服务方式的友好性总结,看起来仅仅有条的环境等。诚然,这和日本更早的接入。资本主义体系不无关系。但就其根本而言。对于游客友好,这几个字的落实,我们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目的地是有差距的,同样比起越南、泰国、柬埔寨这些东南亚国家,让西方游客觉得吸引他们的是价格的优势。全年无淡季的游览体验,以及那种更能让西方人觉得放松和自由的状态。

说起游客友好,签证能否率先开展?截止到2019年12月1日,全国对53国家的游客和17个城市实现了144小时的过境免签。四个城市实现了72小时过境免签。比起之前的没有到现在的有已经是一个质的变化了。那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增加免签国数量在申领手续上更简化?对申领人在活动区域上有部分区域逐渐扩展到全国,已经满足过境条件上再多一些宽松都是需要逐步完善和提升的。总之,但凡在这些环节上送一个口漏过来的就会增加一些。我们贵州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如果能有更便捷的签证政策,也会让我们的入境游客有一个飞跃性。

口岸签证的便利化,也需要更多的导向性。二零零五年启动的会改抑制了潜在的入境消费。我们查阅了近15年来美金和人民币的走势图可以发现,人民币不断的升值。也就是说,即便在同款的旅游产品不涨价,汇率的问题还是导致旅游产品不断涨价,再加上贵州,乃至整个国内物价的上涨趋势带来的餐厅、汽油、门票人工所有运营费用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贵州不同于其他地区,一直坚持在做品质,有没有购物团所带来的零负团费,导致贵州一地的产品在中国整个的目的地入境旅游目的地产品中,属于昂贵的产品,消费者画像相对较小。

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文章所有观点只代表原作者的观点。中游智选只负责传播及转载。文字和图片如涉及侵权的,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谢谢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