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020-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深度调研

2020-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深度调研

  我国单位能耗状况分析

  一、能耗目标

  为破解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瓶颈约束,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5%这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这是一个预期性指标。

  二、能耗状况

  “十三五”以来,能耗“双控”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能耗“双控”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1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3.7%,超额完成降低3.4%以上的年度目标,能源消费总量44.9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完成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以内的年度目标。2018年,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52吨标准煤/万元,比1953年降低43.1%。

  建国70多年来,随着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能源技术装备突飞猛进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推动能源系统不断优化,能效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018年单位GDP能耗比1953年降低43.1%,年均下降0.9%。

  从单位GDP能耗指标值(GDP按2018年价格计算)来看,由1953年的0.91吨标准煤/万元逐步上升到1960年最高的2.84吨标准煤/万元后逐步下降,20世纪70年代开始又逐步上升后,基本呈现稳步下降态势,2018年下降到最低的0.52吨标准煤/万元;从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前波动较大,多数年份为上升,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保持下降态势。

  2019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7%。

  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建立

  为巩固扩大青海省发展改革委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双方基金合作成果,借力海西旅游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政府基金使用效益,推进海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2019年7月,双方共同发起设立海西鑫沅文化旅游循环经济产业基金(以下简称“基金”)。

  基金总规模22.7亿元,其中,青海省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出资2亿元,青海银行出资15亿元,海西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7亿元。基金存续期限为5年。项目自启动以来,循环基金积极配合各方做好设立工作,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海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审批手续,基金正式落地。循环基金此次和海西国投、青海银行合作,将进一步提高基金投放力度,加大财政资金引导放大效应,解决循环经济领域关键要素和环节,推动海西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在省内有明显的示范带头作用。此外,旅游循环经济作为循环经济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低污染排放,长期循环利用的显著特征,符合省循环经济发展基金投向范围。基金的设立可以进一步助推海西特别是循环经济示范区内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形成以盐湖、地貌、西部文化及循环工业旅游为主的循环经济文旅产业集群,成为循环经济区域内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经济规模

  一、2015-2019年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销售规模

  2018年1-12月,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4086.000亿元,同比增长0.61%,高于工业平均水平(下滑12.23%)。

  2019年1-12月,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4576.700亿元,同比增长12.01%。

图表 2015-2019年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销售收入增长趋势图

2020-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深度调研

  二、2015-2019年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利润规模

  2018年1-12月,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利润总额达到217.200亿元,同比下滑5.11%,高于工业平均水平(下滑11.75%)。

  2019年1-12月,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利润总额达到237.400亿元,同比增长9.30%。

图表 2015-2019年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利润总额增长趋势图

2020-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深度调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