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政企聯動 湖南企業擴產能謀求轉型多元發展

政企聯動 湖南企業擴產能謀求轉型多元發展

湖南家紡企業正在加緊生產防護服。 向一鵬 攝

中新網長沙3月4日電(向一鵬)“疫情暴發以來,公司已陸續向包括武漢在內的全國地區發送近5000臺設備。”湖南明康中錦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徵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受疫情影響,前段時間上游供應鏈基本處於休假狀態,庫存原材料告急。公司在大年初四緊急派員前往廣東等地,逐個聯絡協調兩三百家供應商,終於使供應鏈上所有企業於2月15日全面復工。”

目前,該公司每天生產250至300臺設備,產能已經提升至平時近三倍。作為同時具備生產無創呼吸機、經鼻高流量溼化氧療裝備的廠商,明康中錦研發生產的幾款無創呼吸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設備已進入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重點救治單位用於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政企联动 湖南企业扩产能谋求转型多元发展

湖南企業研發的無創呼吸機等設備已用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 向一鵬 攝

疫情暴發以來,湖南各企業供應鏈遭遇嚴峻挑戰,產能普遍受到較大影響。隨著復工復產邁入“快車道”,政企聯動千方百計打通供應鏈,快馬加鞭提高產量,保障供應。來自湖南省發改委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湖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15733家,到崗220萬人,復工率97.7%,到崗率88.7%。該省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復工5490家,到崗53.75萬人,復工率82.6%。

對於傳統家紡企業來說,此次疫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簽訂合同、進購設備、溝通物流、提交樣品……作為疫情防控期間湖南重點聯繫企業,湖南夢潔家紡股份有限公司轉產醫療物資只用了10多天。

政企联动 湖南企业扩产能谋求转型多元发展

位於長沙高新區的一家工程機械企業車間,工人已經復工。 向一鵬 攝

“我們發揮家紡企業的優勢,率先完成了首條防疫物資生產線的籌建工作。”夢潔家紡製造中心總監張平介紹,生產線實行24小時輪班制,防護服產量從2月中旬的每天200多件提高至現在的每天800多件,一條日產10萬隻口罩的全自動平面口罩生產線也將於3月中旬上線。

在疫情下化危為機,企業謀求轉型多元發展。夢潔家紡供應鏈中心總經理但濤透露,轉產防疫生產線只是公司在醫療健康產業板塊佈局中的一部分,目前正在研發一些健康功能型產品,將家紡產品與健康功能相結合。

疫情突如其來,產銷節奏被打亂。工程機械巨頭中聯重科迅速反應,面對人員防控壓力、產業鏈條衝擊、市場受到影響等挑戰,及時穩定生產經營,目前該公司的人員到崗率已從2月5日的60%恢復到93%。

上游復產企業物資緊缺、技術遇到困難,如何解決?中聯重科助理總裁、泵送機械分公司總經理黃建兵介紹,中聯重科推出專項服務行動,提供設備支援、技術支持以及送機油、送保養、送檢測等升級服務和優惠援助政策,助力產業鏈加快復甦。目前,中聯重科復工供應商企業已超過80%。

政企联动 湖南企业扩产能谋求转型多元发展

湖南企業研製的無創呼吸機和經鼻高流量溼化氧療裝備等設備。 向一鵬 攝

疫情之下,中聯重科加強新業態的培育,以線上推廣、線上洽購、網上購買和線上服務等“雲營銷”的方式實現了企業“動起來”,產能“活起來”,為未來發展打開了想象空間。

“1月20日以來,公司不停工不停產,主要圍繞緊缺的防疫物資開展生產,全力保障最緊缺的口罩、紅外體溫計等防控物資的供應。”可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薛小橋介紹,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緊急投產了兩條全自動口罩生產線,日產能達到20萬隻,並研發了醫用紅外熱像儀。

“由省市區三級組成的駐企工作組一直駐在我們企業,發揮了很大作用。”薛小橋表示,工作組已陸續幫助公司解決了用工招工難、設備技術難、交通物流難等問題,企業和政府並肩作戰,形成了對抗疫情的強大合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