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那些傷過的地方,終會結成痂,一點一點教會我們成長

導語:允許頻頻回頭,但也要懂得一往無前。 ——張嘉佳


總會看到一些被困在愛情裡的人,發出來自內心的吶喊“為什麼,為什麼我們先認識,他(她)卻愛上了別人,我哪不好,我改,改還不行嗎?讓他(她)回來好不好?”這混合著眼淚鼻涕還有深深地黑眼圈的人們,已經到了情感極限,曾經因為知道對方不愛自己而無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那根線弦,斷了。

哭也哭了,鬧也鬧了,狠話也說了,軟話也說了,不得不之下,尊嚴都不要了的求對方,求對方留下,或者還想著,只要人在,心可以慢慢再愛上自己。


那些傷過的地方,終會結成痂,一點一點教會我們成長


莎士比亞說,在愛情的世界裡,沒有先來後到之說,不被愛的那個,才是第三者。也就是說不論是青梅竹馬,還是後來相識,相愛的兩個人才是主角,剩下的那一個,在愛情的對比下,就是多餘的。多餘的,做什麼都多餘,只有一樣,接受事實不多餘,也是唯一的選擇,捫心自問,不接受又能怎麼樣,受折磨的還是自己。

那些傷過的地方,終會結成痂,一點一點教會我們成長


只是從知道事實和接受事實,它中間有個過程,最不明智,也是最容易的就是沉浸在情緒中,吃不好,睡不好,不停地給身邊的人打電話,問那麼一句“為什麼”

深知那些為什麼沒有原因,變了就是變了。這世上最不變的是變化,環境在變,遇到的人在變,生活在變,接受過太多變化,也該明白,愛人也不能例外,既然會期待對方對自己的愛日益加深,就要知道可能會加深也可能會消失。

那些傷過的地方,終會結成痂,一點一點教會我們成長


失戀的人,有段時間會說車軲轆話,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句或者那麼幾件事,被傾訴的人可能正在熱戀或者工作,久了,即便不忍心拒絕,但也會不自覺地敷衍,太悲痛的人可能聽不出來,但這樣次數多了,會影響到感情。

對方也有自己的生活,但要專門擠出時間集中一個時段幾乎天天聽這些聽過多少遍也無解的話,友情固然是溫暖的,但這種溫暖不是用來無底線消耗的,他人也不會理解你這悲痛欲絕的感受,人與人承受痛苦的程度不同,沒辦法感同身受。

那些傷過的地方,終會結成痂,一點一點教會我們成長


愛情若不是自己想開,其他人怎麼寬慰都是徒勞。而若因此覺得“我都這麼難受了,你也這麼對我”這樣拎不清的話,那真的是誰也救不了了,朋友不是為了一個而存在的。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詮釋了關於向他人訴苦的自我見解,他說“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那些傷過的地方,終會結成痂,一點一點教會我們成長


失戀說大是大,說小是小,與他人傾訴,就要重複回憶曾經的美好或者痛苦,這是不斷掀開正在癒合的傷口給人看,別人看到的就是一道傷口,出血了,僅此而已,疼的感受只在自己身上有,不如自己默默地,傷口或許癒合的還更快。

也可以在家大聲的哭,哭的天昏地暗,餓著不吃飯,醒著不睡覺,待著一動不動,或者一個人走一遍曾經走過的路,或者去旅行,與親朋好友聚一聚,吃吃飯。指不定真正屬於自己的人就在這感懷傷秋中遇到了,生活要向前看。

那些傷過的地方,終會結成痂,一點一點教會我們成長


被傷得特別深的人,很多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忘記,要忘記那些過往,那些傷,就像從未經歷過一樣。可越想忘記記得越清晰。

忘記是個系統自己過濾的事,有的事在很久以後想想都會覺得很模糊,潛意識不會想觸碰的,沒有“開關”開啟,是不會被想起來的。遺忘就是讓人記住想記住的,忘記想忘記的,而那些怎麼也忘不掉的,就不要強迫自己了,對方在自己生命中出現過這是事實,無法改變,讓他(她)就在那個地方,讓系統自己過濾。

那些傷過的地方,終會結成痂,一點一點教會我們成長


張小嫻說,我沒有很刻意的去想念你,因為我知道,遇到了就應該感恩,路過了就需要釋懷。已經是個大人了,可以允許自己有一場痛快淋漓的愛情,但生活不能捨棄,他人或多或少的再來你生命裡這一趟,教給你了什麼,或者讓你得到了某些教訓,這都是成長,感恩遇見,放過自己。

那些傷過的地方,終會結成痂,一點一點教會我們成長


其實,一個人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差,想做什麼就做,想去哪拎包就走,想幾點睡覺就幾點睡覺,想看電影直接買票就去,春暖花開之時踏春感受春意,生機盎然的夏季,穿著輕便的衣裙,就曬著,補鈣,樹葉零落的秋季,很多樹葉都鋪滿了大地,天氣爽朗時,可以凹個造型,與秋天釋意,冬季穿成熊貓,看著路上的各式熊貓,可能還會碰到同款的驚喜,如此,一年過去,春天的腳步會如約而至,而你,會是更好的你。

古荼荼:一個在寫作路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