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特寫」從石油大王到煤炭大王,誰是嘉能可的第三代接班人?

記者 | 周小颺 錢伯彥(特約記者)

“誰將成為格拉森伯格的接班人?

提起伊萬·格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g),可能知曉的人並不多。但他執掌的公司只要動一動它的銅頭寸、或者暫停一個鈷礦生產,便能引發全球的價格波動。

這家公司就是全球最大鈷業生產商,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

現在,它正在尋找第三任掌門人。

老幹部接班

在大宗商品交易的世界裡,嘉能可無處不在。但除了數宗引發市場轟動的併購外,它低調又神秘。很少有人知道,這架龐大的商業機器是如何運作的。

嘉能可業務涉及金屬和礦產、能源、交易市場三大板塊,擁有16多萬名員工、在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經營90多種商品業務。在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它位居第14名。

嘉能可在去年成為最慘的礦業巨頭之一,市值蒸發了逾20%。日前發佈的財報顯示,受到核心產品價格下挫及賄賂調查影響,其去年虧損4億美元,這是它四年來首次虧損。

嘉能可還宣佈了兩件事。一是密切關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二是繼續對業務部門高管進行更換,以應對眼前及未來的經營挑戰。

“等到接手的新一代高管們準備好了,我就讓賢。”格拉森伯格說。

格拉森伯格在今年1月7日滿63週歲。這不是他第一次表示要離開,他擔任嘉能可CEO一職已有18年。

“我不想成為經營這家公司的老傢伙。”他希望在65歲之前,找到合適的接替者。

對於誰是最佳人選的問題,格拉森伯格終未透露任何風聲,但他曾表態,公司傾向於從內部選擇接班人。

在嘉能可目前的九人董事會中,除格拉森伯格外,其餘皆為獨立董事或非執行董事。因此,下任掌門人極大可能從負責市場營銷和工業資產的高管團隊中產生。

換血其實一直進行著。嘉能可的市場交易部門、農業部門、鐵合金、銅和石油部門的負責人已開始相繼更換。

其中,嘉能可銅業部門CEO Telis Mistakidis於2018年退休;為公司效力17年的農業部門CEO Chris Mahoney於2019年5月退休;石油部門負責人Alex Beard於2019年6月離任。

目前還在為嘉能可效力的“第三代”高管有:煤炭交易部門的Tor Peterson和鋅交易部門的Daniel Mate。格拉森伯格稱:“他們是最後一波‘老幹部’。”

在日前的財報發佈會上,格拉森伯格對投資者說:“也許比你們想象得要快。首先要把新一代管理層交接到位,那時我會退出。”

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分析師Tyler Broda認為,格拉森伯格這番話暗示,他將在未來12-18個月內離開嘉能可。

彭博社在去年10月報道稱,有三個部門負責人最可能成為格拉森伯格的接班人。他們是:2018年12月接手煤炭資產業務的Gary Nagle;鎳部門負責人Kenny Ives和銅業交易部門負責人Nico Paraskevas。

Gary Nagle有“小格拉森伯格”之稱。這位44歲的嘉能可煤炭資產業務高管,和他的老闆很像:同為南非人,同畢業於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同起家於嘉能可的煤炭部門。

出生於英格蘭南部城市的Kenny Ives,1998年加入嘉能可,在銅業交易領域工作了十年,具備豐富的大宗商品交易經驗。

希臘人Nico Paraskevas是嘉能可在剛果(金)的銅鈷公司Katanga的CFO,同時負責嘉能可在當地的銅礦業務。他也和格蘭森伯格畢業於同一所大學,曾是渣打銀行的會計師,加入嘉能可後從事了兩年的煤炭業務,在非洲亦有有工作經驗。

格拉森伯格曾在投資者會議上稱,希望未來的CEO和自己很像。

這是否意味著煤炭資產業務負責人Gary Nagle成為繼任者的概率最高?也未可知。

石油大王

嘉能可的締造者馬克·裡奇(Marc Rich),出生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一個典型猶太家庭。

1954年,還是紐約大學大一新生的裡奇,加入了菲利普兄弟公司(即Phibro LLC),這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商。

裡奇日漸成為了一名老道的金屬商品交易員。他尤為擅長期貨市場的運作,以及與貧窮卻資源豐富的第三世界國家打交道。

1964年,作為公司西班牙業務總負責人,裡奇再次回到了歐洲,並將目光投向了石油。

1974年,靠著父親資助的200萬美元,裡奇在瑞士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Marc Rich + Co AG,即嘉能可的前身。

這家公司創設了金融化屬性更強的石油現貨市場服務,裡奇也因此得到“石油之王”的名頭。

19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裡奇的新公司靠著套利交易,迅速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石油交易商。

受美國控制的石油期貨市場將古巴、尼加拉瓜和智利等國拒之門外,但裡奇對這些國家來者不拒。

在歐洲站穩腳跟後,裡奇的朋友圈名單擴大到了羅馬尼亞、利比亞、安哥拉以及南非。

“我只是提供服務,一部分人想向我賣油,其他人想從我這裡買油。我只是個商人,不是政治家”,裡奇在日後撰寫自傳《石油之王》時,從不隱瞞自己的“黑歷史”。

1979年,美伊交惡,伊朗的一切出口品都被美國人打上了國際貿易黑名單。通過裡奇的渠道,伊朗在長達15年時間裡,依然順利地通過石油賺取著大筆外匯。

這觸怒了美國人。

四年後,在蒐集了足夠的證據後,美國監察機構以偷稅漏稅、參與偽證、電匯詐騙、敲詐勒索、違法禁運條例等65項罪名指控裡奇。

裡奇登上FBI最高通緝令近20年,直到2011年被克林頓總統在任期最後一天特赦。

2013年,“老教父”裡奇去世。

但Marc Rich + Co AG始終屹立不倒,並於1993年更名為“全球能源、商品和資源”(Global Energy Commodity and Resoureces)——即嘉能可。

裡奇為嘉能可留下的,除了石油、套利操作和震驚全球的冒險秘聞外,還開啟了壕購的擴張路線,為後來的農業、金屬和非金屬業務鋪了路。

1981年,Marc Rich + Co AG併購了一家荷蘭穀物交易公司Granaria,後來成為嘉能可的農業業務板塊;1987年併購的秘魯銅礦和美國冶煉廠,開始涉及礦業生產;1990年,入股英國礦業公司超達(Xstrata),為後來嘉能可併購超達奠定了基礎。

煤炭大王

裡奇淡出後,公司決策一直由公司最高權力機構管理委員會決定。

直到2002年,管委會決定任命伊萬·格拉森伯格為嘉能可CEO。

這位出生在南非、與裡奇同為猶太裔的“煤炭之王”,依然不走尋常路、不按規則出牌。

他撬動嘉能可從投機的貿易商向上遊生產延伸,成為“家裡有礦”的大宗商品巨頭。

接觸過格拉森伯格的一位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這是一位穩重謹慎、反應極快的CEO。

“他的語速和音調都很平常,”這位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但他並不是一個隨和的人。他對不確定答案的反應非常迅速,答覆滴水不漏。”

格拉森伯格為嘉能可奠定在全球有色金屬領域(尤其是鈷和銅)霸主地位的一步棋,是拿下了擁有剛果(金)銅鈷資源的加拿大上市公司加丹加礦業(Katanga Mining)。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加丹加礦業市值蒸發了90%,陷入資金困境。嘉能以提供5億美元融資為條件發起收購,成功獲得74.4%的股權,之後股權增至86%。

剛果(金)供應著全球60%以上的鈷。加丹加礦業與剛果(金)政府旗下的公司共同經營Kamoto銅業公司(下稱KCC)。

KCC年產銅能力可超過30萬噸,年產鈷能力可達3.4萬噸,約佔全球鈷年產量的三成。

除KCC之外,嘉能可與剛果(金)合作經營著Mutanda等其他地區的礦產。Mutanda是目前全球最大鈷礦,約佔全球鈷供應的近20%。

格拉森伯格對嘉能可的最大貢獻,還在於一場619億美元的鉅額交易——2012年2月,發起對英國礦業公司超達的併購。在這場併購中,他展現出了當年裡奇的氣魄。

這場併購最終使嘉能可完成了從投機大宗商品貿易商到兼握實體礦產生產商的轉變。它由此成為當時全球最大動力煤炭貿易商、最大鋅生產商、第三大銅礦開採商和第四大鎳礦開採。

在這場併購中,為通過中國商務部的許可,嘉能可將秘魯邦巴斯銅礦項目全部權益轉給了中國五礦集團,且向中國客戶提供銅鋅鉛限價長期合同及現貨合同。

接近這場併購操作的人士對界面新聞稱,嘉能可為了併購超達,下決心剝離其優質銅礦資產,這種“穩準狠”的操作是其一貫風格。

作為全球最大能源和金屬消費國,中國一直是嘉能可重要的市場目標。它也享受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大紅利。

自1990年代在北京成立辦事處以來,嘉能可先後在中國成立了華利行(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明格魯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等分支機構。與其有商業往來的中國公司,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五礦集團、中糧集團等央企。

2017年3月和2018年5月,嘉能可分別在中國原油期貨和鐵礦石期貨市場上撥得頭籌掛頭單,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但嘉能可在中國期貨市場上的操作,就像傳說中的海怪利維坦一樣,冒了個頭,又沉了下去,潛伏在深海中。

一位匿名期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嘉能可對機會的把握和操作是同儕們引頸羨慕、無法超越的。

“誰也不知道嘉能可在中國的期貨市場上如何動作,因為代理的券商對客戶信息進行保密。”上述人士說。

創始人裡奇的非常規市場手段,在嘉能可身上得到延續,這也為其帶來賄賂調查的麻煩。

環境監察組織“全球證人”(Global Witness)提供給界面新聞的一份調查文件顯示,嘉能可自2007年起,向與以色列富豪Dan Gertler有關聯的公司提供了近10億美元貸款和預付款。2018年6月,嘉能可仍以“特許使用費”為名目向Dan Gertler支付“費用”。

Dan Gertler是剛果(金)前總統Joseph Kabila的密友,也是美國財政部在2017年年底宣佈進行制裁的個人對象。這名以色列富豪在剛果(金)有兩個礦供嘉能可特許開採。

2019年4月,嘉能可正式被美國監管機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調查。

當年年底,英國重大欺詐辦公室(SFO)針對嘉能可商業行為涉嫌賄賂啟動了調查。旗下的KCC也因為與剛果(金)政府的不透明關係,被加拿大監管機構宣佈罰款2000萬美元。

眼下,嘉能可還密切關注著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可能使大宗商品需求持續遇冷,並影響嘉能可的商品出口。

格拉森柏格稱,疫情對嘉能可業務的初期影響仍小,但若造成商品需求銳減,公司可能會降低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