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公私分明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公与私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也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无法避免的问题。当前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同时也产生了腐败、贪婪等很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社会的发展,也拷问着人们的道德与良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解决好了,才能拥有坚定的党性,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从干部个人的角度来讲,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也是保持清正廉洁、提高执政能力、正确履职尽责的客观需要。从反面来看,一些腐败案件警示我们,领导干部走向贪腐往往都是从“公私不分”开始,从贪公家一点便宜演化成索贿受贿,从为个人办私事演化成有目的的“权力寻租”。从正面来看,“公生明,廉生威”,一个干部只有公正无私,才能兼听则明,才能不被人蒙蔽;“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要想在工作上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首先就是做到公正无私,不断提升个人形象,并以此来提高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只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做到公私分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才能自觉抵制各种风险和腐蚀,才能上对得起党和国家,下对得起天地和良心,做一个心地坦荡的人,做一个人民爱戴的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