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圍繞三年目標 聚焦科技創新——常州天寧擦亮“創新底色”

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湧現的當下,如何打破瓶頸,踏上更科學、更穩健、更高質的發展之路?近日,記者從常州市天寧區獲悉,該區圍繞未來三年科技創新的主要目標,將聚焦科技創新,聚力深化改革,不斷優化制度環境,提升服務效能,實施政策提優、主體培育、載體建設三大工程,重點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為我省科技事業發展作出“天寧貢獻”。

聚力高新技術產業

未來三年目標:引進國外智力項目20個左右,領軍人才創新創業項目落戶40個左右,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不少於1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35%以上。

科技創新,無論是對區域經濟還是對企業來說,都是核心競爭力之一。近日,根據《天寧區關於促進科技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意見》,天寧區為42家企業、364項專利技術,發放了338.65萬元的獎勵金。“雖然,獎勵的額度比不上其他區,但這次是從無到有的一次突破。”天寧區科技服務中心主任陳曦說。

近年來,天寧區的招商引資逐步往科技類企業上突破,如檢驗檢測、航天雲網、ITS智能駕駛等。目前,天寧區有科技類企業500多家,企業以天寧區現有的產業類型為主,包括醫藥、新材料、醫療器械、裝備製造、紡織印染等。其中,高新技術企業81家,經過各級認定的創新創業載體22個。

今年4月,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與深蘭科技就人工智能產業園的落地達成協議,雙方就共同促進常州市天寧區“AI+”新經濟發展達成共識,共同建立了“深蘭人工智能產業基地”。深蘭科技將在常州市天寧區打造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產業基地,進行AI業務承載,同時在常州天寧區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和智能機器人基礎研發平臺,引入AI新經濟生態系統,結合區域特色產業,全力發展人工智能新經濟。

“深蘭科技作為天寧區人工智能產業龍頭企業的引進對象,也是作為天寧區重點企業引進的。”常州市天寧區委常委、天寧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曹志偉說。除了傳統企業之外,天寧區還希望有更多的高科技企業進來,目前已經招引了一批機器人、智能家居等科技型企業。

集聚創新創業載體

未來三年目標:新建標準廠房、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等載體平臺300萬平方米以上,新建平臺超25家(其中省級以上9家),初步形成一系列形式多樣、便利開放的創新創業載體。

天寧區立足自身特點,通過“工業互聯網”“智能駕駛”兩大平臺,把上下游的研發團隊、企業等集聚到天寧。同時,加快載體建設,為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打好基礎。

無需鑰匙,用語音即可喚醒愛車並下達指令,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車家聯動、無人駕駛……智能駕駛已經成為當前國際競爭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也是常州天寧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

2017年7月,由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和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ITS中心智能駕駛及智能交通產業研究院落戶天寧,以無人駕駛小規模示範應用引領和帶動常州智能製造、網絡通信、自動控制、移動互聯及大數據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

“智能駕駛是需要創新支撐的地方,常州天寧的創新基因就非常符合。”國家ITS中心智能駕駛及智能交通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葉佳勇這樣闡述選擇天寧的初心。常州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不僅有全國領先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和以BRT為代表的交通運營模式創新,也有北汽集團、車和家等新能源整車基地。葉佳勇表示,智能駕駛每年可為國家節約1000億元的運輸成本。

2017年12月19日,常州市“千企上雲”專項行動暨工業互聯網公共平臺上線。發佈會當天,融入雲端的企業還不到1000家。在常州市政府和天寧區政府的共同推進下,短短10天過後,這一數字已然躍升至2094家,目前,上雲企業已突破3500多家。

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未來三年目標: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機構,建成“三站三中心”不少於120家。

天寧區堅持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不斷強化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賽瑞科技是一家專注於碳纖維及複合材料領域,研發其技術裝備和工藝的企業。相對於大多數企業從仿製別人開始做起,賽瑞科技始終堅持原創。常州賽瑞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秦婷說:“只有自己全面掌握和理解相關技術,才可能讓企業的基礎更紮實,提供更有力的發展後勁,從而讓企業走得更遠。”

賽瑞科技為客戶提供的不僅是設備,還有碳纖維複合材料中間製品生產工藝的解決方案。秦婷說,公司已經和天津工業大學合作,共同組建碳纖維複合材料技術研究中心。“通過技術中心,我們希望能集聚起碳纖維複合材料行業的上中下游,以1個億的投入撬動起一個上百億的行業。”

由江蘇武進不鏽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科技大學、永興特種不鏽鋼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高合金鋼無縫鋼管技術,5月17日通過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的專家評審。據武進不鏽總經理沈衛強介紹,這是全球首創的新產品,是高效超臨界火電站機組的核心材料。它的面市,將直接佔領產業鏈高端市場。通訊員 馮徐波 蔣 錘

江蘇經濟報記者 謝樹仁 蔡 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