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

前不久,一支捷克登山隊成功登頂貢嘎雪山主峰木雅貢嘎,這成為近年來登山界最值得銘記的一件大事之一——這是21世紀以來,人類第二次登上貢嘎之巔。

這個被稱為“比珠峰還難攀登”的神山,到底是什麼樣子?它為什麼那麼難登?它與登山者們曾發生的故事又是什麼呢?


貢嘎是藏語的音譯,意思是聖潔無比的神山,“貢”意為至高無上,“嘎”意為潔白無瑕。古人們取得名字機具深意,山如其名:作為青藏高原東南部的最高山,至高自是不必多說,在過去的千百年裡,貢嘎雪山是極難被登頂、極少被“侵犯”的一座神山,聖潔如此。

●●●

蜀山之王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衡量一座山峰的高度,不單是要看它的絕對高度(海拔),還要看其山頂與山腳的相對高度。世界上絕大多數頂級高山,尤其是8000米以上的山峰,比如喜馬拉雅山脈的珠峰和喀喇崑崙山脈的K2這兩座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它們都站在高原的肩膀上,山腳海拔就已經超4000米了,相對高度也僅有3、4千米。

但是貢嘎雪山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高出雲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近800米,比四川第二高峰四姑娘山主峰高出1300米。貢嘎山從四川盆地的邊緣拔地而起,其山腳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山腳距山頂海拔相差6000多米。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或許7556米的海拔在青藏高原眾多8000米以上的高山中根本算不上有多高,但是貢嘎山驟然而立,從山腳下的大渡河河谷到貢嘎山主峰這直線距離不到30公里的範圍內,落差就達到了6500米以上。在極短的距離內直升幾千米,從盆地到雪山,從平原到高原,甚至都不需要過渡轉換,直接迅速拔起,這是頂級高山們都不存在的險峻挺拔。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1930年洛克在《國家地理》發表的文章《貢嘎榮光》

正是因為這樣,貢嘎雪山在視覺上看起來更顯地高大。這個視覺高度還真“欺騙”了不少人,比如80多年前的外國“藏地通”約瑟夫·洛克,當他見到貢嘎山的時候,一度認為它是取代珠峰的世界第一高峰,他甚至還將這一觀點發表在了《國家地理》雜誌上。當然,這只是因為洛克測量工具過於簡陋,誤將貢嘎山高度測成了9920米。不過,他的這個“烏龍”,反倒讓貢嘎山榮耀地映進了世界人的眼中。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貢嘎山是“蜀山之王”,作為王者,它不僅擁有絕對優勢的高度,還具有眾山環繞的王者氣勢!在貢嘎主峰周圍,有45座6000米級的衛峰,主峰要比這些衛峰高出700—1200米左右。位於中心的主峰擁有絕對的俯瞰眾峰的高度,因此不少想一睹貢嘎主峰真容的探險、攝影愛好者們就以貢嘎山為中心,借山看山,在這些周邊衛峰上尋找最佳的觀景平臺,子梅埡口、雅哈埡口、四人同、光頭山、王崗坪、牛背山、黑石城、達瓦更扎等等……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然而“王者”並非誰都能隨便看到的,貢嘎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的高度優勢之外,還順便給它了屬於王者的神秘感。

貢嘎山所在的四川地區,氣候溼潤,降水充沛,雨霧天氣較多,尤其是背向青藏高原的東坡,降水及其豐富,因此常年雲霧繚繞,給神山增添了些許的仙氣和神秘感。

但是,聳立著的高峰阻擋向前的氣流,暖溼氣流遇到高冷山峰,很容易就變了性子,導致貢嘎地區天氣多變而且惡劣。因此,貢嘎的神秘往往是伴隨著危險的,尤其是對登山者來說,多變的天氣無疑是增加了攀登的難度。回顧百年來攀登貢嘎所遭遇的山難,幾乎都是與惡劣的天氣有關。

●●●

生死貢嘎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貢嘎這座神山被發現以來的140年裡,只有10次成功登頂的記錄。從1932年,人類第一次站在貢嘎之巔到半月前捷克登山隊成功登頂,在這80多年裡,登頂人數僅有32人,遇難人數21人,死亡—登頂比率高達65%,是珠峰死亡率的4倍多,是K2的2倍多,僅次於梅里雪山和雅拉雪山。

貢嘎山的首登是由4位美國登山家在1932年完成,當時的中國正值抗戰時期,登山家能進入到川蜀並完成這麼兇險的山峰的攀登,確實是一件雙重“作死”的事。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1932年摩爾在上海

首登的起始還是要從洛克的那個“國際玩笑”講起。1930年,洛克在《國家地理》發表了《貢嘎榮光》的文章,並表述了貢嘎山是“第一高峰”的發現,正就讀於哈佛商學院MBA的學生特里斯・摩爾(TerrisMoore)在看了這篇文章後,就有了一覽神山的想法。

第二年,摩爾和另外3個小夥伴就組成了一個小型登山隊,向他們心目中的“第一高峰”行進。在當時,貢嘎山地區被稱為“地圖上的空白”。他們的這次攀登可謂是開創性的,但是這也意味著可借鑑的經驗幾乎沒有。

1932年,4人終於來到貢嘎山腳下,之後他們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來研究攀登這座陡峭神山的“最佳”方式。但是,“傲嬌”如貢嘎,神山並不配合他們的工作,每一次嘗試攀登,他們都會被之前沒有發現的岩石擋住去路,不穩定的冰面和變幻莫測的天氣也迫使他們不斷改變攀登路線。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貢嘎山打亂了原登山計劃,連隊員們也是問題不斷。正式攀登的前幾天,美籍華人楊昆廷高原反應發作加重,只得提前撤退下山。另一位隊員亞瑟・埃蒙斯(Arthur Emmons)在用刀切被凍住的餅乾時不小心割傷了手,無法使用冰鎬,只好留在營地。到最後,只有摩爾和理查德·波薩爾(Richard Burdsall)能夠繼續攀登。

1932年的10月底,摩爾和波薩爾準備向山頂發起正式突擊。他們的登山裝備也非常簡陋,火柴、蠟燭、老式登山靴,沒有固定繩索。凌晨4點,兩人藉著一把手電筒的微光,從營地出發了,踏著他們花了幾天時間在冰上鑿出的臺階,一步步向上攀登。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整片天空沒有一絲雲彩,西邊的天際上點綴著一條深紫色的線,木星在天上明亮地閃爍。”——摩爾《Men Against The Clouds》

他們一直爬到了太陽昇起,每小時以不到100米的速度,在山脊上小心翼翼地移動。貢嘎山風雲變幻莫測,它會給人帶來災難,同時也會有驚喜。兩人正在上行的時候,雲霧忽然就被風吹散了,貢嘎山的峰頂第一次顯露在兩人的面前。

摩爾回憶說:“貢嘎山屹立在那裡,清晰可見,彷彿觸手可及,巨大的山體像一座高聳的白色金字塔,在鈷藍色天空的映襯下格外壯觀。”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那天,兩位登山隊員是遇上了貢嘎山難得的好天氣,但是兩人無心長久地欣賞貢嘎山的俊朗容顏,一直到午後,他們還在向上攀登。逐漸升高的海拔和長時間的攀登一點點蠶食著他們的體力,越到登頂階段越難攀登,他們的步伐也越來越慢,加上貢嘎山巔的大角度,他們最後只能爬行向前,而且每前進一兩米,就得停下來休息喘息。

“低頭看看繩子上的刻度,我們怎麼可能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才走了這麼幾步路?但是,當我抬頭向山頂看去,這種感覺便一掃而空,終點還在那裡等著我們,已經很近了,我能看見山頂就在我們頭頂幾十米的地方,沒有錯的!”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爬行了不久後,這座王者之巔終於有了記錄以來的人類第一個腳印,也不再是地圖上的一塊空白。摩爾兩人站在貢嘎山頂,環視著貢嘎的衛峰們,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貢嘎山如此令人著迷。儘管它不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這樣與生俱來的氣勢,讓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王者。

然而並非每一次的攀登,都如摩爾和波薩爾這般幸運,儘管登山技術在不斷進步,但是當貢嘎山“憤怒”時,誰也阻擋不了它的怒氣。這過去的80年裡,儘管來挑戰貢嘎山的登山隊並不算多,但也已經有許多登山者長眠於此,最慘烈的一次就是1981年的日本登山隊了。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1980年,中國政府向外國登山隊開放了7座山峰,貢嘎山就是其中之一。第二年,日本登山者就來挑戰貢嘎山了。在日本,富士山被視為“母親山”,而被視為“父親山”的就是貢嘎山,因此日本登山隊很重視對貢嘎山的攀登,他們曾前後5次來攀登神山。

1981年,日本北海道登山隊的12名隊員開始沿著東北山脊攀登貢嘎,在此之前沒人走過這條路線,他們試圖開闢出一條新路線。一開始的攀登還算順利,全員都到達了7400多米的位置,離山頂僅有100米。

災難說來就來,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他們沒能繼續往上,就遇上了雪崩。冰雪從山頂傾瀉而來,裹挾著8名隊員墜下了深谷,最後僅剩4人生還。這次的遇難人數之多震驚了整個登山界,至今都是貢嘎山攀登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攀登。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在接下來的20年裡,不斷有登山隊挑戰,期間狀況連連,幾乎不是登頂失敗就是有人遇難。在2002年法國隊沿西坡轉西北山脊成功登頂之後,各國登山隊似乎是懼怕了貢嘎山的威力一般,在之後的整整11年裡都很默契地沒人去挑戰貢嘎山了。在這11年裡,貢嘎山似乎回到了遠古時期的寂靜,繼續以它的王者之態高聳在那裡。

直到2013年,一直西班牙隊打破了貢嘎山十幾年來無人攀登的記錄,但是這次的攀登並沒有成功。此後,也陸續有人來挑戰,但都沒有遇到貢嘎山“好心情”的時候,直到今年10月,6名捷克登山隊員成功登頂。時隔15年,貢嘎山巔再次出現了人類的腳步。

蜀山之王,生死貢嘎

在未來的歲月裡,貢嘎山還將繼續吸引無數的登山愛好者前來。當你好奇為什麼人們不懼怕這座山峰的極高死亡率而紛紛前來冒險的時候,或許洛克描述多年前第一次見到貢嘎山的文字可以給你答案:

“走進寒冷、灰色的黎明,但見前方萬里無雲的天空下,一座無與倫比的金字塔——雅博雅(即木雅貢嘎)傲然挺立。這是我所見過的最美妙絕倫的山峰,墨綠色的天幕下,那座冰雪金字塔呈現出灰色,然後又換作銀色,但後來當太陽最初的光芒吻了上來,雅博雅的山頂塗上了一溜金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