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二胡如何養琴經驗談

(一)


當人們擁有了二胡或擁有了稱心如意的二胡後,如何發揮二胡的最佳效果,保持二胡的最佳效果,延長二胡的使用壽命等,是每個二胡擁有者較為關心的大事,這就給二胡擁有者提出了必須注意的二胡養琴問題。二胡的聲學品質和使用效果,可以說是五分在先天,五分在後天,好琴養護不當可以使品質變差,差琴養護得當可以使品質變好。要使自己的二胡養護得當,充分發揮出其潛力,使之從使用效果上講達到超能力發揮,從經濟價值上講達到超價值的發揮。


 總結多年來個人養琴經驗,可概括為:調、拉、護、藏四個方面。下面分而簡述如下:


一、調

所謂調,就是對琴的調試。二胡新琴到手後,首先一條就是要對琴進行全面調試到位。根據個人買琴的經驗,對二胡製作工藝.結構配合.幾何角度.尺寸精確等,如果你要用十全十美的嚴格要求來衡量所購買的二胡話,那怕是再貴重、再高檔的琴,每把琴的製作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到位地方,每把琴基本上都並未達到盡善盡美,而每把琴都有需要調試的地方,只不過是做工精細的需調試地方少點,做工差的需調試地方多點,好琴需調試地方少點,差琴需調試地方多點.


1、榫眼結構部分。每把琴的榫眼結構有三處五點(這裡講的是木軫結構,機械軫就少一處兩點)為:琴軫一處兩點;琴筒一處兩點;琴託一處一點。一是琴軫與琴桿榫眼結合的調試。此處孔軫結合部位常見毛病,有的是外嚴內松,有的是外鬆內緊,有的是一頭緊一頭松,有的是孔不圓,有的是軫不圓等。從擰琴軫手感上體現出來是:或緊或松或搖或出現“坎坎”聲響感覺等。這就要視具體情況,孔小不圓或有坎坎聲響的,或銼或砂,有條件的還可用1:10直徑 10mm鉸刀精鉸一下,或用502膠粘補(孔大孔空的就要粘補)。調試好的琴軫擦點粉筆灰,手感應是不緊不松,不前不後,易擰不走位(跑弦),孔軫配合最佳值是前孔口比後孔口稍緊一點,這樣又好擰動又不易跑弦,反之又不好擰動又易跑弦。琴軫前段要調節到一般長,通常長度為38mm-40mm,最長不能超過42mm.二是琴筒與琴桿結合的調試。此處的結合對二胡音質的影響非常大,且不易調試,務必慎重。其一、常見琴桿與琴筒結合處的毛病是外嚴內(虛)不嚴,呈反v字型虛縫,這是有的制琴師裝配琴時為圖省事方便,圖快,將琴筒榫眼銼成向內虛(空)的眼,表面看是嚴密,其實內眼是有空隙,二胡發音時琴筒空氣柱帶動空隙振動很容易產生雜音源之一,對此,唯一的辦法是用502膠加木粉將內虛部分填補起來,然後用銼嚴砂光辦法調試合嚴。其二、琴筒內下邊琴桿榫肩與琴筒下板內的榫眼結合,此點榫眼結合絕大部分琴都忽視草率,榫肩未到位,榫肩未完全與琴筒板結合(抵嚴),因為此處琴筒板內壁是呈不規則弧型,榫肩也必須作成不規則弧型,在製作上較有點費事,絕大部分制琴師都馬虎,從制琴者到拉琴者極少有人會想到這個點的不嚴密問題,這個點不嚴密二胡發音時琴筒空氣柱帶動空隙振動容易產生讓人難以查找的雜音源之二。調試這個點嚴密上的修正方法是:用粉筆在琴筒板上擦白(從琴筒杆眼中往下擦),再將琴桿從琴筒由上向下合,榫肩上見白點就銼,直銼到榫肩全部見白為止(全部見白就說明是滿結合了)。三是琴託與琴桿結合的調試。此處榫眼作為琴桿琴託的端點,根據制琴師的製作愛好,有做成穿榫和半榫之分,對此處調試,首先要注意琴託的前後枕木條必須全面嚴實平整地與琴筒結合,不得有一點懸空,一旦懸空易出現振動雜音,其檢驗到位未到位的方法也是擦粉筆灰全見白為準。在調試琴託時,還要兼顧琴託與琴筒結合上的前後左右的空隙是否對稱準確等,在調整榫眼的同時還要注意調整固定螺絲釘的位置,還要注意從琴筒內看看螺絲釘有多出來沒有,有多出來的要截斷銼平為好。


榫眼配合到位、嚴密、準確的琴,拉起來其整體結構共振好,發音結實,不會產生結構性雜音(破竹蘺效應)。


2、琴筒琴皮面延長線與琴桿平行的調試,琴絃裝好調整到標準音後,琴皮面延長線與琴桿必須作成平行,這樣共振效果最好,否則其琴桿與琴筒力點發生變化,直接影響琴絃壓力角度的變化,琴桿後仰琴絃力角增大會,琴絃張力及琴皮壓力增大, 琴桿前傾琴絃張力及琴皮壓力不足, 琴桿後仰琴桿前傾都會影響二胡正常發音。(正確的琴桿裝配應該有一點後仰餘量,約為89度,裝上弦調緊產生前傾拉力正好達到90度),這個部位的調整涉及到琴桿與琴筒及琴託的榫眼調整,這常有兩種方法調整:一是調整琴筒眼採取眼挖半邊補另半邊方法;二是調整琴桿榫頭,即榫頭與琴筒下板、琴託部位,採取切榫頭半邊,補榫頭另半邊的方法。個人認為後一種方法較好,不傷琴筒,不動大的結構。


3、琴軫尾中心線與琴筒尾中心線不吻合的調試(即左右偏向不同軸心問題)。這是個常見的毛病,其毛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發音的整體共振,曾見過蘇州某名師連續做多把二胡的琴軫都向右偏(硬是成了習慣性的手工弊病)。調試方法:對琴筒琴託的榫眼,斜對應面進行一邊銼一點,另對應邊用502膠加木粉貼一點,調整到左右不偏不倚同軸心即成。


4、琴託弦槽的調試。琴軫偏左偏右都直接影響發音和共振效果,調試要有兩點:一是弦槽偏左偏右的調試,裝上弦,讓其自然拉直,用尺子量弦,兩邊不左不右,準確居中為好,如有偏差用鋼鋸條或小刀片將弦槽小心修正砂光。二是弦槽深淺的調試,以裝上琴碼後,琴絃離琴皮邊空隙以1.mm左右為好,過淺用鋼鋸或小刀片小心挖深點然後砂光。如琴託弦槽過深則傷皮,琴絃壓住琴皮邊時,須用502加木粉填補琴託弦槽再砂光即成。


5、光潔度不夠的調試。一是音窗通常是比較毛糙的,一影響共振,二影響透音,可用小銼或細砂條小心進行銼、砂光,如有蟲膠漆的還可用毛筆塗刷一遍乾透再細砂一遍效果更佳。二是像琴彎頭等拐角處的不光潔可用2000目細砂紙仔細拋光打蠟即成。三是琴筒內的不光潔度,較為明顯粗糙毛刺的可用竹籤貼上細砂條從琴桿眼處或音窗處將其毛刺等砂掉,因為琴筒的發音作用:共振的作用約為百分之三十,反射的作用約為百分之七十,琴筒的光潔是反射作用好壞的前提,本人的琴的內膛基本上是用2000目砂紙打磨得比外觀更光(定作琴一般要求制琴師音窗不粘合,便於調試)。


6、琴皮邊的調試。一是琴皮邊上的保護壓片一般不要太厚,太厚會使擦弦點上升,可用小銼砂紙倒去稜角,弓毛落在上邊的保護壓片,對其後半邊用小銼稍銼去一層銼平銼光,因為弓毛頂高一點,擦弦點上移一點,對發音會有一定影響(通常擦弦點越下發音越實音量越大)。二是有的琴琴皮個別地方粘膠不到位,可用502膠點一下,壓住一會兒,乾透後用小銼或砂紙修飾一下就行。


7、琴弓的調試。琴弓要調整到得心應手的效果,拉琴時才有一個好的效果和好的心情。琴弓常存在彎度不好,弓杆扭曲,弓毛不齊等毛病。對彎度不好,弓杆扭曲可用火烤方法校正。操作方法:備以蠟燭、食用油、冷水、抹布,鬆開弓毛,保護好弓毛不要見火見油,先對需烘烤地方塗上食用油,放到蠟燭火上慢慢轉動烤至油冒泡,然後扳到合適位置(如是扭曲不在一條直線上就要包上布用兩把鉗子鉗住弓杆扭到合適位置)。迅速用抹蘸冷水冷卻定型即成(食用油作用一是加快溫度均勻擴散到弓杆,二是便於掌握火候溫度,油冒泡溫度剛好,否則烤糊烤焦了)。對弓毛不齊的長毛,用菸頭稍稍地一烤即縮。注意控制火候,離太近易烤斷燒焦,離太遠沒反應。弓尖竹杆頭的稜角和毛剌可用小銼或砂布砂圓砂光,有的作弓時弓尖處弓毛用小鐵片夾成扁毛狀,切注意檢查此處小鐵片稜角,如此稜角外露時會在拉琴時人不知鬼不覺地給琴筒添上一道又一道小劃痕,其修理方法,用醫用膠布在上面包一層,塗點502膠就搞定了。

8、二胡配件的調試。主要是四個方面:弦、千斤、碼、墊,此無定法,全憑自己的愛好感覺多加調試。弦與琴的匹配要根據琴的特點和個人對音色的愛好來調試,不一定是最貴的弦才是最好的弦,只有最適合琴的弦才是最好的弦。千斤,分固定和線千斤兩大類,其作千斤的材料也是很多,以自己最喜愛的為好。千斤的間隙很重要以最順手最舒服最靈敏為準。碼。琴碼的材料也是多種多樣,制式多種多樣,同一樣的材料同一制式的琴碼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以自己最喜愛的為好,常見楓木、松節等等,楓木音量大松節音量稍小,音色各異。墊。音墊的材料制式也是多種多樣,以自己最合適的為好,通常用毛呢、氈之類較好。對配件,除琴絃外,有條件的可以自己動手動腦來進行調試摸索,以適合自己的琴,適合自己的愛好為佳(對千斤、音墊、琴碼等本人曾專門作過介紹)。


二、拉


所謂拉,就是運用拉奏的方法讓新琴以運用充分地振動的方式得到充分地磨合,以此來加強對琴音的培養。俗稱:五分的琴,五分的拉,很形象地詮釋了拉琴對琴音的調節培養作用.拉琴的振動力度通過琴絃、琴碼傳導到琴皮,琴皮經過一定振動強度和振動時間的振動,使琴皮纖維組織在拉力、張力、和彈性及內應力得到一定釋放和平衡,使發音和共振的效果得到優化,達到通常人們所稱謂的琴音拉開效果。從外表感官效果看:是琴皮變軟,彈性增強,音色變得優美圓潤(熟化)。


新琴的琴皮一般較緊較硬,據瞭解一般在製作的過程中有的制琴師就採取一些輔助方法促使其“熟化”,例如有的使用化學皮革柔軟劑之類東西,促進琴皮軟化(熟化),有的在鞔皮過程中用揉皮方法,促進琴皮軟化(熟化),所有輔助方法都不可能達到最佳發音效果,只有最終還得靠演奏者自己通過漫長的拉奏過程的振動來促進琴皮軟化,彈性增強,使音色日臻完美。


下功夫拉琴,是最好的促進新琴皮軟化(熟化)方法,通過拉琴過程讓琴皮與琴筒琴桿等整體發音共振的協調統一關係更加和諧,達到最佳效果,拉琴一般應把握兩點:一是拉琴的力度,通常應是以琴的特點來把握拉琴力度,琴皮厚又緊的琴力度應加大,一般琴應保持在中等力度以上,多拉長弓、空弦等(長弓、空弦的振幅是最大的);二是保證拉琴的強度量,即每次拉琴要到達一定的時間,就像鍛鍊身體跑步一樣,每次要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才有效果,這就是每次拉琴的力度加時間,個人感覺新琴一般每次大約需拉一刻鐘左右,琴的振動效果才進入“角色”,所以一般每次拉琴應保持在半個小時以上,當然是越長越好。另外,拉琴應該有規律為好,有時間的每天拉一次,時間少的最少應能每週拉一次.


新琴的琴皮較緊,為促其早日”開音”,通常人們採用多種輔助辦法,常有三種方法:其一: “按摩法”在每次拉琴時,可配合對琴皮做一次“按摩”,即用軟布捏團在琴皮上,順鱗方向作一些按、揉、抹等,可起到一定的立竿見影效果(注意,對比一下在對琴皮所作按、揉、抹前後的琴音,有明顯不同)。其實其主要作用原理就是通過按、揉、抹,促進琴皮纖維組織加快消除內應力,平衡張力、拉力,促其琴皮軟化,彈性增強,使纖維受力均勻,改善和提高共振效果,此方法為上策,對琴皮無損傷,儘可放心採用。其二:”震盪法”如琴皮很緊很厚,還可用人們常用作保健的電動保健按摩器對二胡進行保健按摩,方法是卸下琴碼在琴皮面蓋上一層布,用電動保健按摩器從四周開始逐漸向中間繞圈振動,每次10分鐘左右,效果非常明顯,此方法為中策,要注意掌握按摩器的震動強度和在琴皮上的壓力,這是一種較快速的開音”方法”.其三:”壓皮法”.此方法簡單易行,可作成一定規模專門的壓皮架,用絲桿控制對琴皮的壓力,最簡單常用方法:多個新琴筒琴皮中央放一粒圍棋子,上蓋一平板, 平板上面壓重物,越重開音越快,其開音速度與壓強大小時間長短成正比,此方法為下策,對琴皮易造成一定的損害,此方法為少數廠商為提高新琴琴音熟化的賣點所用,建議胡友不用,或只可輕壓。


每個人拉琴的力度和方式方法都不同,所以每個人拉琴的效果也不盡相同,要求各人自己要認真分析自己新琴的特點,來採取合適的拉琴方法,關鍵就是運用最佳拉琴法使琴達到最佳效果。通常所謂琴聚集了人氣(親近感),進入人琴合一,琴隨人意的境界,就是個人拉琴的方法,與琴的特點相吻合相貼近的體現。注意,一般來說好琴應避免讓拉琴方法不佳的人拿去長拉,好琴一旦經拉琴方法不佳的人長拉後,音色效果會明顯改變,要調整過來還較費神費力的,所以好琴還是有點認人和認生的,有許多演奏家的琴是輕易不借他人使用,不讓別人隨便拉的,就是有這方面的因素。另外,還有點像每個人自己的汽車一樣,自己長期開自己的車很順手,自己的車被別人拿去開了一段時間後,拿回自己再開就明顯有點不順手了。


三、護


所謂護,就是日常對琴的保護和護理。二胡是一件很嬌氣的樂器,必須時刻小心呵護,否則,一旦受到損傷,就很有可能是不可逆轉的,讓人抱悔永久。

1、必須防止磕、碰、擦、摔。哪怕是一般的大意疏忽失手,也都會對琴造成傷害,特別是琴頭和琴筒等木質結構薄弱部分,在磕、碰、擦、摔這種狀況下最易受損。


2、必須認真保護好琴皮。琴皮是全琴最重要又是最脆弱的地方,易受影響和易受和損害的因素特別多,且琴皮的穩定性又較差,必須作為保護重點。特別作好防潮、防燥、防蟲、防劃.剌.碰。琴拉開音後,每次拉完琴後要用抹布擦去琴皮上的松香沫再用鉛筆桿等架起來,或松弦(將弦松低2-3度音),建議最好不要經常將琴碼移上移下,因為每一次的移動就有可能將琴皮鱗片掛傷。新琴碼使用前,一定要檢查琴碼底邊,有無不光毛糙的地方,如有必須磨光後才能使用。對琴皮翹起的鱗邊可用烙鐵小心點燙一下就好,但一定要把握好溫度和燙點,切不可失誤。二胡用久了以後琴皮出現乾涸可用中性蠟或石蠟、蜂蠟之類塗在軟布上擦拭一遍就行,增加防潮.防燥.防塵等效果.


3、認真護理好琴的外表。可常用一點中性蠟、石蠟、蜂蠟之類塗在軟布上對琴外表木質部分進行擦拭,也可用核桃仁砸碎後包上軟布擦拭,其作用是拋光、除塵、防潮、防燥,一般一個月弄一次就夠。梅雨高溫高溼氣候就不要用核桃仁油擦拭,因核桃仁富含脂肪蛋白,高溫高溼環境下有點生黴,在一年其它季節,特別是寒冷乾燥季節,核桃仁的效果很好,在用核桃仁油擦拭時注意不能多貴在勻。


4、小心護理好琴絃。上琴絃時不要扭不要折,琴絃一旦上好,一般就不要經常裝上卸下了,因為琴絃每次的上下,都不能保證也不可能是原模樣,而且每次上下都會使琴絃又產生不同的扭曲,其扭曲對發音有一定影響,同時也影響琴絃受力強度(張力)和使用壽命。琴絃要經常性地進行擦拭,一是清除松香垢,二是清除手汗漬,有條件的可用軟布蘸一點琴絃油擦拭,其除垢除漬防鏽效果不錯。另外,琴絃在使用一定時間後(一般理論上講為拉600小時),琴絃音準變差,張力疲勞後就要適時更換,其具體換弦要求應根據各自的情況來具體掌握(通常表現為下把位內外弦之間的音準關係變差,這時就應考慮換弦了)。


5、小心保護好琴筒邊。琴筒上方和外側,是弓毛和琴桿長期磨擦的部位,必須注意保護好,常用的方法是貼上兩層醫用膠布,要求不要過寬,也不要過窄,一般剪20毫米寬,以兩邊略包住就行。膠布很易磨破磨穿,一旦磨穿就將舊膠布撕下重貼新的,切不可在舊膠布上又一層地復加,因膠布貼得過厚後,弓毛擦弦點將上移,使發音變虛,音量變小,這是往往很多人想節約或圖省事而忽視的問題。琴筒上的松香粉,每次拉完琴應隨手抹去,要成為良好習慣,否則遇潮結垢後就很難清除了。另外,在清除琴筒上的松香結垢不能用酒精等一類溶劑, 酒精等一類溶劑對二胡表面油漆(常用蟲膠漆)有很大溶蝕破壞作用.


6、小心護理好琴弓。琴弓的弓毛切忌不可沾上油、蠟之類物質,要注意右手持弓手指越界頂在弓毛上的陋習。弓毛用髒了可卸下用肥皂水洗淨晾乾裝上。日常拉琴中要注意不要掛傷弓毛,弓毛一掛就變長了,易掛弓毛的部位:一是琴筒邊、琴皮鱗邊和琴碼,二是琴軫和琴頭(特別是琴絃頭冒出來的部分特別要注意)。要對症下藥消除掛毛的直接原因,對不慎掛長的弓毛,輕易不要弄掉,否則如今天一根明天一根地弄掉,過不了多久就會所剩無幾了。對掛長的弓毛,可用香菸頭烤縮,非常有效,立竿見影,烤時注意火候(菸頭與弓毛的距離),烤完後再擦點松香,效果很好。


7.經常調整檢查千斤.這裡主要講的是線千斤,固定千斤一般調整好後輕易不會變動.線千斤一是容易拉長或綁結鬆動而形成千斤間距變寬,這就要及時調整.二是線圈受力不勻或堆擠一起,這就要及時進行排列,以排列整齊為微微的自下往上由緊至松的組合,形成緊密靠在一起的線索組,這就是如何調整千斤線緊密整齊排列的奧秘.三是經常轉動一下千斤線圈,避免琴絃長期勒在千斤線的一點上,容易勒斷千斤線,以此延長千斤線使用壽命.


四、藏


所謂藏,就是對二胡的保管收藏。保管收藏方法直接關係到二胡的安全和壽命,不可掉以輕心。


1、合適的放置地方。琴少的一般可直接放置在琴盒內,注意檢查琴盒內的有無釘頭尖銳易損琴的隱患(目前很多琴盒內膛有不少易損傷琴的部位,尤其是鋁合金琴盒內最為明顯),如琴多有條件的可採取集中在琴櫃中放置,便於集中保管,集中採取措施,如能有乘專門製作的樟木琴櫃就太好了, 樟木琴櫃具有天然防蟲效果。一般不要將琴掛在牆上,也不要將琴長期暴露在陽光、風吹、溫差、溼度變化大的地方,如靠近暖氣片.空調口等地方,有時候一次的疏忽大意就會對琴造成傷害,也不要在這些地方拉琴、練琴.


2.保管琴注意幾點:一要防止高溫,二要防止乾燥,由其是北方必須注意防燥,

三要防止潮溼,由其是南方必須注意防潮,四要防止蟲蛀,五要防止鼠咬,六要防止其它方面傷害。一要注意高溫與乾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高溫有可能是高溼也有可能是乾燥,例如南方的夏天高溫與高溼是同時伴生存在的,北方冬天的溫暖與乾燥同時伴生存在的,要針對高溫的不同特點作好防潮防燥,二要注意乾燥環境有可能是乾冷,也可能是高溫。高溫會引起琴皮老化加速,木材變形、開裂等,乾燥會引起琴皮幹縮、琴料開裂等。潮溼會加速微生物繁殖,使琴皮蛋白纖維分解老化,琴皮脫膠,木材澎漲琴筒脫膠等等,琴皮弓毛屬蛋白纖維,極易受蟲子的光顧,今年我有一位朋友過夏天時大意疏忽了,有一把未用琴的琴盒未放樟腦,待前幾天發現,琴皮鱗片已被蟲子吃成了“白板”,弓毛咬成一段一段。一般來講,每年從四月份起至十月底,琴,琴櫃中要點樟腦類防蟲劑,對收藏暫且不用的琴更要注意防蟲.南方環境猶要注意.


3、常作一些經常性的護理。對不常用的二胡經常將琴從琴盒、琴櫃中拿出來拉一拉、擦一擦,晾一晾、透透氣。其作法及要求:一是經常檢查檢查,特別注意對琴皮、琴筒和細小部位的檢查;二是經常護理護理,對琴木料部分擦點中性蠟、石蠟、蜂蠟核桃仁油等,對琴皮可擦點中性蠟、石蠟、蜂蠟等,對不常用的琴皮應擔上鉛筆等或松弦,不可長期緊弦壓著,以避免琴皮塌陷和琴桿彎曲;三是隨時改進完善收藏保管辦法,因為每個人的保管收藏方法不同,每個地方氣候環境溫度、溼度不同,所以其保管收藏方式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應根據自己的要求和環境,制定出一套符合客觀現實條件的收藏保管辦法來,以保持自己的二胡安全健康長壽,外觀漂亮,聲音優美,效果良好。


以上是本人多年來積累和摸索的養護二胡膚淺經驗,僅供胡友參考,不盡之處有待今後在玩琴中不斷地探索和完善,謬誤之處請胡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